一、“隐性暴力”的主要原因
1.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中缺乏
有一些学校管理者或老师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固守着陈旧的观念,把学生当作应试的工具,对差生“贴标签”,忽略了学生的正常需求,变相地逼迫学生带着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思想统辖下,教育的目的发生了错位。只要把学生管住,天下太平,学生的考试成绩很高……这样的教育追求必然导致“隐性暴力”在校园中滋生蔓延。
2.教育者的教育能力低下和教育方法的缺失
所谓教育能力,是一个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应对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反映了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教育者具有的品德修养与思想境界。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者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能力强的老师在应对教育问题时,方法得当、师生和睦;能力弱的老师教育学生时,罚抄作业、讽刺、挖苦,师生关系紧张。
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值过高
以往我们看到在由体罚引起的教育事件中,当事的老师都会无一例外地说出是由于“恨铁不成钢”……其实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当“期望”得不到满足时,便用“隐性暴力”加以宣泄。
二、对“隐性暴力”的防控策略
解决学校管理中“隐性暴力”的关键在老师,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就可以有效遏制“隐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1.加强培训
培训的目的在于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使教育者理解教育的真谛,做到育人为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倡导进行“人性尊严与完整性”的培训课程。通过培训,使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采取更为适宜学生成长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培训。其实,对于国家已经颁行的教育方针与法律,很少有老师花时间去读,所以,也就无从谈起正确理解与贯彻执行。当然,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应将师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断应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因师德问题而产生的“隐性暴力”现象。
2.自主学习
“隐性暴力”常常在解决某些教育问题时暴露出来,这说明教育者的教育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老师个人而言,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拓展学习平台,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三、总结
学校管理中”隐性暴力”的背后都有滴血的心灵伤痕,随着教育者队伍教育理念的重新建构,加之教育教学能力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隐性暴力”现象一定会逐渐减少,学生心灵的天空也一定会更加纯净!
作者:高天齐 单位:灌南县北陈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