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多元文化下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2021-4-10 |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忽视感恩教育。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往往将重点放在智力开发上,普遍比较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使得家庭教育成为感恩教育的薄弱基础。同时加之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导致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和纵容,这必然容易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养成。

2.学校教育忽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应试教育和以就业为中心的背景下,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瞄准升学率和就业率这两个指标,感恩教育在学校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功利化的教育必然早就功利化的学生,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不懂感恩。

3.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经过了一个长期迅猛的发展,各种新观念、新文化大量涌入,冲击着中国人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等思想和行为普遍存在,而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4.自我教育意识不足。基于以上三点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分自以为是的特点,过分追求自主、重视个人权利却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自立意识差,牢骚抱怨多于付出,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够正确地审视,缺少反思,更不会意识到个人应该关心他人、奉献社会,感恩意识淡薄。

二、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1.丰富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层次。感恩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应该做到内容丰富,层次多元。一方面,加强课堂教育,将课堂作为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正面引导,实现教书育人。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且要善于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与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跨学科交叉渗透,挖掘和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内涵,努力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实现管理育人。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去感受家庭、朋友、教师和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并且真诚、自然、亲切地将感恩之心表达出来。

2.重视实践,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实践。应该将抽象的教育变为实际行动,以实践活动为依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将感恩意识内化为学生学生自身的品质,使感恩教育入耳、入脑、入心,使感恩意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3.加强与家庭、社会的配合,完善感恩教育体系。高校应该主动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配合,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完整的感恩教育体系,增强感恩教育的合力。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将学校的感恩教育理念和措施及时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在家庭中能够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以言传身教,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与社会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尤其是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在学生择业就业时突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

4.完善教育形式,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理念。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说教和灌输式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学校要思考进一步完善教育形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变为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提倡对话式教育,将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置于平等的位置,进行平等、开放、相互尊重的交流。引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对各种文化现象形成正确的辨识能力,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5.运用新媒体,丰富感恩教育手段。当前,新媒体日益发达,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学生接触通过手机、电脑等接触新媒体的频率增高。高校应该重视新媒体的应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深入的感恩教育。如利用网站、微博、论坛等载体,通过发表文章、刊登图片、开展话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到感恩教育氛围中。这种形式简单但是效果明显,影响力大。多元文化的影响,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创新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真正提高感恩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

作者:李坤 何秋容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