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术教育论文
1.美术课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
变专业美术为生活美术、活动美术,每一课都有情趣性,学生学起来能感觉轻松、有意思,有挑战性,能受到审美陶冶,开发智力,增进对美术的热爱。
2.注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每一课都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自我实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本着上述理念,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开发,边实践,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里面的课程目标为主,逐步开发了一些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美术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较特殊,是一所招收思想行为偏差、偏常的、家长和普校教师都难以管教的中学生,源于其他的兄弟学校。学生不够稳定,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我们都会安排四课时的素描几何晶体,让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美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培养造型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摸底的一个过程,从而安排以后的课程内容。2007年10月,我设计了一个“秋叶喷印”的课题,我把学生带到学校楼后的小花园中,感受秋日自然界的浓郁气息,体验人与自然亲近的愉悦,同学们在花园里,操场旁捡拾各种形状的树叶,说笑着,舒展着疲惫的身心。他们把画纸铺在石凳上,席地而坐,伴随着《秋日私语》的音乐,我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利用水粉、水彩、牙刷、纸板等工具,学生合作喷印,也可以自己单独探究。在作画的过程中,可以随意走动,但不可以破坏环境。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挂着喜悦,没有谁对这次课有什么心理负担,他们按照自己的审美感悟,无拘无束的创作,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了释放,创造出很多优秀作品,也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在整节课里,老师已经不是什么权威,只是他们之中的一个平等的伙伴,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在这里,同学们得到的最宝贵的收获,是他们感悟自然、感悟生命、享受过程,感受艺术创作的自由,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次课还有文学的诗意、生物的标本采集、音乐的情调、德育的环境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具有人文性,具有知识的综合性。本着从学生兴趣出发,我还开展了泥塑课,制作泥罐,泥人,小动物等,我带着学生一边制作一边探索,尤其在制作泥人过程中,学生发现当泥干后,两块泥连接处很容易断开,我就引导学生怎样能够更有效的连接到一起,学生想到用牙签,铁丝在制作过程中连接,并且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这种方法得到应用,很有效。学生发现画室有很多泥塑放干后被毁坏的作品,还有一些放置时间较长被风干的泥块,便一起想办法,将泥块敲碎,试探性的加入清水搅拌,实现资源再利用,在这堂课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引导学生自己去动脑,去探究,效果非常不错,在其中制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近期的校本课中开展了工笔花鸟课程,考虑到学生造型能力有限,于是我在课前将绘画底稿准备好,学生负责透稿,着色。在工笔课程中非常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谨慎的态度,我基本上做到每位学生手把手教学,示范,学生学的也很用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生绘画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学校进行统一装裱,挂在学校的走廊和画室中,部分作品允许学生个人收藏,或布置房间,或赠送给朋友,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有效利用校内资源,开展《蛋壳画》,安排学生在早餐后收集学生剥下的鸡蛋皮,在校本课上创作蛋壳画,先用铅笔在木板上勾线,画出轮廓,学生将毛线用胶水粘贴到勾线处,再用蛋壳填充。由于鸡蛋壳的颜色变化较少,学生利用在家中收集的鸭蛋壳来填充云朵,地面等。2010年组内成员共同创作了作品《暖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我们又开展了剪纸课,剪报,纸浮雕,单色版画,多色版画等课程,从各角度,多感官调动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已初见成效,但它的探索是长远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学生的不稳定性导致作品的深入程度不够,很多知识内容停留在表面;课程的安排怎样更使之科学化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自身潜力,不断专研,不断总结,积极行动起来,走进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校本课程的深化和升华。
作者:丁玲 单位:大连八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