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性学习

2021-4-10 | 基础教育论文

一、研究性学习概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主要是指尊重学生选择课题或项目的自由,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寻求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选择研究课题,自己确定活动结果的呈现模式,这一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决断。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意识和自主选择能力,而不是替代学生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

2.学生参与的实践性。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要提供给学生直接的学习经验,使他们能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亲身体验、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活动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研究内容联系起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这类研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众多的问题走向了实践,并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从研究课题的选取、研究过程的进行到归纳研究结果的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主、自由活动。教师在课题的准备,包括课题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方面不宜过细,要给予学生在思维活动和个性发展方面以广阔的余地。

2.过程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选择,是对问题解决的探求,需要在活动中发展和完成活动的过程化。因而,其目标主要在于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精神,不同于科研单位搞项目重在成果。对研究性学习注重过程并不是说结果是不重要的,只是相对而言。不能将结果定位过高,以免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误区。

3.层次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递进的学习过程。简单、低级是为了适应学生的水平,仅仅作为起点。复杂、高级是向终极目标迈进。所以,在课程组织上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原则。此外,层次性原则体现在同一学习阶段研究内容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基础上。对同一学习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层次要求,针对同一阶段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来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要求。

4.综合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经常是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彼此融合,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综合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为重点的课程,并鼓励跨学科的衔接与综合,提倡不同学科之间隔阂的消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围绕某一专题建构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系,便于学生知识的融合以及多视角、多层次地思考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策略。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选择非常广泛。由于认知结构以及经历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容易在选题的过程当中呈现出许多的问题,如选题过大、题意模糊、实施难度较大等方面的问题。根据学生在选题时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所要研究的问题不能受学科的限定,可以是用一门学科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可以是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也可以是实验性较强的问题;可以是当前社会生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调查、实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课题。

2.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要强调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当中,指导教师应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教师的角色是让研究活动进行下去,而不是研究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研究是否感兴趣,而不是有没有研究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做好实施过程中的材料积累,同时必须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还应当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有侧重性的指导,同时也要放手让学生亲自实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题项目。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心要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即过程性评价。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研究的进度,关心学生在这一进程中做了哪些事情,获得了什么进展,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课程是否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等等。不能仅从学生是否探究出正确结论来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而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出合理、恰当的评价。同时,要突出学生在研究过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形成和进步等方面的评价。

作者:魏琳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