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高中数学论文
一、设置分层细引,思维拾级而上
由于生活背景和认知结构的差异,同学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客观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分层讲解和解惑释疑,努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逡巡而上,最终掌握学习目标。
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相关概念时,笔者就设置分层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诱导:问题1:大家研究以下表达方式有何共同点?①十四中某班所有学生;②组成某篇课文的所有文字;③从20到421之间的所有自然数;问题2:研习集合的概念,大家看看以下表达是否符合集合的概念?①坏人;②比123大的数;③与1202靠近的数。然后指导学生一边分析集合概念一边判断这些描述,教师再加以引导,大家就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如此设置层次分明,步步为营,让同学们从对概念的直观感知转变为理性思考,鼓励大家拾级而上,最终达到最高学习目标。
二、数学联系生活,知识用于实践
知识来自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这样才能让同学们都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潜能,进而驱动大家通过思考、学习和探讨提升自我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概率”时,就曾参照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如下问题设置:如果公交站牌前仅能停泊一辆公交车,而往往一个站牌可能路过的公交车不止一路,比如某站牌分别路过第2、5、8路公交车,由于时间关系王老师必须在五分钟之内坐上公交车才能保障不迟到,已知王老师可选路线有2路和5路公交车,而且第2和第5路公交车在5分钟内驶至本站的概率分别为0.20与0.60,请问:王老师在5分钟之内坐上2路或5路公交车的概率有多大?A.0.2;B.0.6;C.0.8;D.0.12如此设置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探索数学知识,在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如此灵活实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只能更高更强,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总结
上文是笔者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高效课堂的三个关键节点的归纳和总结。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拘泥于他人的理论说教,而要根据实际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大家跟随教师的步伐,步步为营,拾级而上,最终实现高效课堂。(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现代阅读·教育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罗婕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