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社会实践论文
1、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加强上入手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建设发展迅速,正在一步一步的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知识构成需求也在逐步改变。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并举的知识型人才,需要具有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型的人才。而大学,作为为社会输入人才的主要环节和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培养出的人才质量的高低和人才创新能力的强弱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国家的发展前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教学的真正目标不是要培养学生的应付考试的能力,而是培养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要全面的挖掘大学生的能力,让大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发展,进行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过程。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学会怎样独立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会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促进团队合作,在实践中使个性得到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最后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所以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在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2、当前我过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提出以来,对大学生的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于怎样改革教育体制,怎样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都进行了长时期的探索,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在这以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从提出到实施在到最后的完善和发展,都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取得了有效的进展。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发展也从片面单一的模式逐步向全面的、综合性极强的方向发展,并且由最开始的由学校组织领导发展到学生自发的形成组织去进行实践活动,这一点一滴的改变不仅促使社会实践活动模式的逐步完善,也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在教育界反响热烈。然而,在这漫长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也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制约着当前社会实践活动的继续向前发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2.1没有得到全面开展。就当前各大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而言,其活动开展的氛围还是不够浓烈,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的具有相对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团体。在高校中,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不对等的状况,很多高校都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将理论用于到实际的过程没有加以重视,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但是,在高校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开这种不良影响,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上,不能以考试考核成绩的高低来判断,要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向入手,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
2.2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当前,高校普遍重视参观考察、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形式。
2.3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不合理。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是交一篇实践报告或相关材料,根据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既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容易助长不良学风。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
3.1调动各种力量,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充分保障:第一,学校方面。学校的高度重视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育人的重要途径,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学校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第二,教师方面。教师的积极支持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没有教师的积极指导和支持,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保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第三,学生方面。学生的广泛参与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
3.2不断改革,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与校外实践基地相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在校内建立基地对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更加现实便捷、有着更强的可操作性、更好的效果等。
4、结束语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使创新能力培养常态化、普遍化,创新机制的运作制度化、规范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使高校真正成为创新的摇篮和创新的不竭动力的源泉,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海涛 赵莹 梁梦阳 黄丽丽 宋国利 单位:哈尔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