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物流管理论文
1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现代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统计等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从事物流基础管理和操作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2专业就业方向定位
通过专业培养,毕业生可以胜任大型物流中心、物流连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市场调查与开发、物流计划、调度、组织、策划和控制工作;专业物流公司从事运输、存储、集运、流通加工、客户营销、客户关系维护等操作和管理工作;商贸连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从事供应链过程中的采购、生产加工、存储、包装、装卸、配送等环节的操作与管理工作;电子商务企业从事配送、运输、物流信息收集等业务的基础管理工作;外经贸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单证处理等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如物流规划管理部门)从事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等基础工作等。
1.3专业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主要面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销售连锁企业、农产品贮藏、配送等流通企业及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培养有特色、能担当、强技能、讲诚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践,要使学生初步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农产品物流操作能力、计算机及应用能力、物流市场业务处理能力等。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岗位能力、职业能力来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来自于《物流科技》杂志。《物流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1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讨论,科学论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制定详细、全面、配套的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既要做到内容更新,又要考虑到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最终要使修订出来的教学大纲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指导实际教学。
2.2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来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为:管理学基础、企业管理、经济学基础、物流导论、物流财务报表分析、物流法规、物流商品养护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运输管理实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产品基础知识、个人团队与管理等理论课程。
2.3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实行“工学交替”与“工学结合”的模块教学模式
物理管理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只通过课堂教学、理论指导是不可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故此,一方面通过与供销行业系统内的龙头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市场上开发3~5个有实力、愿合作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型校外实训基地。基地企业派资深专业人士进学校、上讲台,从工作实际的角度出发,亲自为学生上课。基地院校派专业老师进企业、上岗位,真实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
2.4以项目教学为基础,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建设校内实训室,加强实践教学
物流过程既是很多个单独独立的环节组成,又是众多单独环节通过供应链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物流独立项目,让学生组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由于农产品储藏、运输的特殊性,很难完全采用真实的实物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资料等现代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上真实的案例存在,这样教师可以讲的贴切实际,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自如,而且通过学习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又“专”又“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是各种理论知识的传授、各环节实践动手能力的操练,都是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授、教导、影响到学生。一方面,可以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对口、在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教授来引领教师团队建设,或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通过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让企业里有实战经验的专业人士走进课堂,让职业院校的教师走进车间,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双师型”工程建设,以满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谢虎军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