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

2021-4-10 |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应考虑的目标

1.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兼顾。公立医院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是政府社会公共职能的承担者和公共产品的生产者,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它必须担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另一方面又是面对市场的经营性主体,只有有效益才能保证其生存,存在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必须利用公立医院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也使得公立医院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必须考虑这种双重特性,对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通过对利益分配作出合理的界定和指标设计,以避免产生结构性的矛盾。

2..坚持量力而行与积极作为相结合。在市场日益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下,尽管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但其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尊重国家有相政策和公立医院发展规律的条件下,财务管理还必须从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现有的资金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合理使用。而且,公立医院应该在政策和医院财务制度约束下,充分发挥医院自身财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挖掘各方巨大的潜力,以实现有限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财务管理机制的杠杆效应,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管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向市场经济条件的管理转变,在新旧体制的交接时期,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将按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问题重重。作为控制和分配支出有序手段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而言,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相当多的公立医院对预算的认识存在误区,错误地把历史数据推算和财务数据分配当作预算,对财务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甚至有些医院的管理者将财务预算仅仅看看是财务部门简单的业务问题,将预算金额、考核指标等问题的确定交由财务部门制定而医院管理层不参与。这些错误的认识和作法,使得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事前缺乏论证、事后没有评价的混乱局面,财务预算管理非常不健全,其对医院运营监管的职能也难以发挥出来。

2.公立医院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当面对患者的选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要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保障公共和公益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以促使成本的节约和收益的持续增加。但是,由于我国医院体制正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公立医院在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上,未能参照现在企业会计制度,展开科学的成本核算,建立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而且,我国公立医院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投资,使得公用资产管理体制不顺、概念不明、界定不清问题。这种局面,导致决策者和投资者难以完全获得公立医院真实的经营信息,影响到医院的投资和发展。从而导致公立医院决策者和投资者难以获取真实可靠的经营信息,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和投资。

3.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督监管制度不健全。公立医院要能够保持健康运行和实现战略性发展,需要资金良性循环来支持和保障。而资金的良性循环除了有合理的经营外,更多的需要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以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各个主体的财务行为,特别是防止领导对资金的滥用和随着开支。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监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私设小金库、领导随意开支、资金漏洞等问题大量存在。同样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公立医院在购买高端设备和基础建设等方面,资金使用不规范,不仅导致资金使用低效率,而且产生大量的腐败。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4.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现代医院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善的医疗设备之下,医院医疗设施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医院的治疗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而且决定医院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医院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和经营,既是医院日常运营的重要部分,更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然而,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各个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不顾实际地采购先进医疗设备和器械,盲目引进高端技术,使得医院整体设置、技术协调性差,缺乏有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公立医院往往重采购,轻管理和使用,经常发生固定资产损坏,导致提前报废或带病运转,医疗资源的使用严重不均衡。

5.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财务管理决策的分析,研判当前的运行状况、市场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前景,既是公立医院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公立医院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部分的经费都是由国家拨款,医院不会面临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和关门的风险,因此医院不担心经营风险。在长期的这种体制惯性下形成的财务管理理念,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缺乏经营的风险意识,医院管理者和财务管理者都缺乏必须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但是,在国家资金投入逐渐减少,医院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作为非营利经营单位的公立医院,必然面对破产和被兼并的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公立医院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健康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因此,公立医院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决定医院自身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公民的健康水平。但是,公立医院目前的财务管理水平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公民对医疗服务产品的需要水平。因此,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规范医院财务收支。在新的形势下,公立医院应该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科学的支出分类,精细化预算编制,遵循预算的编制口径,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进行严格的、制度化的预算编制。公立医院要以其经营发展目标为依据,根据医院财务活动的真实情况和医疗市场的运营情况来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同时,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在实际操作上,公立医院要根据年度、季度的财务计划编制全面的财务预算,以对医院整体财务进行稳妥的集中管理。对于预算外支出经费,要有规范的申请、申报制度,从而使医院领导和财务人员有制度约束,并通过定期审核以发现和及时处理问题。

2.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以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是控制公立医院支出、杜绝浪费的根本措施。公立医院通过建立成本管理机构和成本核算网络体系,编制成本考核指标和成本考核制度,以责任成本为重点,将医院职工绩效工资考核纳入到成本核算体系中,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的综合效益。面对市场经济和公共服务目标,公立医院必须和企业一样,将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来抓,实际医院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实现科室核算向成本核算的深化。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改革,通过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公立医院必然加强内部管理,有效降低成本,实现减员增效,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高。

3.完善内部财务监管制度以实际资金良性循环。在医疗逐渐市场化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设置财务账簿的要求,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设置核算科目,建立医院内部财务监管制度。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细化核算科目,通过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来严格控制货币资金使用范围和支付程序。建立岗位责任制,由专人进行资产管理,严格实物资产的入库、领用、调拨程序。公立医院要对收费票据严格管理,并建立票据领用、回收登记制度,完善收费交存制度。通过以上这些制度建设,分离医院互不相容的职务,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制衡机制,确保医院财务监督制度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使医院资金和资产的效益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4.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提高医院设备利用效益。为了解决公立医院目前存在的资金大量投入而大型精密检查设备仪器的需要不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设备组织费用高以及投资回报率递减等问题,公立医院必须健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通过设置专业的管理组织,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包括采购、使用、管理和收益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使公立医院的固定设备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通过成本核算和管理,对医疗器械实行动态控制,各科室负责人要严格审核各种低值易耗品、医用材料的领取使用,实行动态定额控制,减少资源浪费;对高尖设备要制定完善的维护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维护,保障正常运作。

5.加强风险管理以有效防范财务经营风险。当公立医院逐渐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包揽逐渐变成市场经济下的自主经营主体,市场机制以及激烈竞争必然导致公立医院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为了确保公立医院高效运营,防范财务风险,公立医院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制定科学的预测、评估、防范和应对的制度化机制。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人员通过对财务的状况分析,形成常态的风险研判机制,及时反映医院的资金运营状况,从而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作者:温海艳 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