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生物论文
一、课前多元思考,弹性预设
预设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接受能力,思考课堂上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想出不同应对策略等。多元思考后,弹性设计,做到“定体无,大体有,随学变,因学改”。即设计大体轮廓,简化教学环节,制订多个“学案”或教案。因为课堂教学有了更多不确定空间,教师就不能直接照搬教案,而需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根据教学气氛变化、实际进度及时而灵活地变动与调整教学方案,捕捉教育资源与契机,形成教学新生长点,为动态生成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更充实的知识,打造潜力勃发、生动活跃的课堂新局面。如某一问题本来是学生独立思索的,但学生却陷入思维困境,此时教师微调预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或者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补充相关资料,启发学生思维,建构生成课堂。
二、课堂多向互动,智慧生成
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偏重“讲授”,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对话,这就制约了学生们的思维发展,阻碍了智慧火花的生成。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双主体,更是鲜明的生命个体,特别是学生,他们会有不同观点看法、理解与认识,在不同学习环境与氛围下,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变化、思维方向、心态波动,而这些变化可能就蕴涵着丰富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讲授点拨,还需要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产生思维碰撞与交锋,让课堂变为活跃思维、交流发展、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自由天地。
一方面,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设情境,组织课堂讨论、交流合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没有畏惧感、紧张感,更大胆地质疑,更主动地发言表达。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聆听学生们的声音,善于捕捉无法预见、转瞬即逝的生成信息,如学生的突然插嘴表达不同观点或课堂突发事件等,巧妙应答与应对,有效调控学生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将一些“错误”、“意外”、“尴尬”的情况灵活地转变为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灵动生成,让课堂焕发生命和活力,变为动态生成、开放多变的系统,而不是直接否定或视而不见,扼杀学生创造思维,制约生物课堂的生成性、丰富性。如教学“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时,课堂上突然窜出一只老鼠,几个女生大声叫起来,其他学生也开始议论纷纷,课堂秩序被打乱了。此时,教师灵机一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鼠是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生活的?是否能结合种群的特点来探究怎样减少学校老鼠的种群密度,想出有效的灭鼠方法等。这样,将学生注意力再次回归课堂,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智慧生成。
三、课后教学反思,总结经验
在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进行课后反思,分析教学成功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出教学的不足,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若要真正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则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研讨,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叶澜教授认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未经过反思而得的经验是狭隘的,较为肤浅,倘若进行不断反思,则会发现不足,深入探究对策,促进经验的提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了营造动态生成课堂,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性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发现问题,灵活调整,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四、总结
如教学“光合作用”时,引导同学们“依案”预习,而后交流各自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形成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然而,实际上该方案浪费了大量时间,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课后经过其他教师交流,反思了经验教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来呈现这部分内容,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设计实验的方法、技巧以及探究历程。如此,更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加深印象,把握设计思路,有效学习,为动态生成做好准备。
作者:常玲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