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社会体育论文 » 正文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探讨

2021-4-10 | 社会体育论文

一、河南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院校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一)各院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进行的资源配置状况

10所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为适应社会体育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军事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音乐、美育等。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体育概论、社会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体能训练等,并在健身类运动项目和球类运动项目中各选一项作为术科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重点突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应用操作能力。专业必修课程还偏重于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培养。在师资、技能训练、场地、器材配备、实践能力上,各院校根据学校情况进行了较大投入。

(二)已毕业学生对在校期间资源配置满意状况的调查

通过对已毕业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评价结果如下:满意的为16%、比较满意的为24%、不满意的为60%。多数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的公共必修课如计算机应用、音乐、美育在后续的工作中有较大用处,其他的公共基础课程都可以借助现代网络的便利进行学习。在对待专业必修课程上,80%的学生比较认可。在专业选修课程上有90%的学生认为课时不够用,因为从事体育教育需要以运动技能和实践为主要手段,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技能学习和实践才能在后续工作中有据可依。在师资、技能训练场地、器材配备、实践能力上,被调查的毕业生对学校师资队伍有较大争议,特别认为技能教学和培训实践方面的师资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已毕业学生对就职单位资源配置满意状况分析

针对已确定就职单位的毕业学生,调查问卷对就职单位和原学校资源配置上进行了对比,70名已确定单位的学生中,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共有15名,其中有4人在高级中学,10人在中小学,1人在大中专院校,在对单位资源配置的评价中,认为课程设置合理的仅有3人,对场地设施上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有4人,在单位资源配置上普遍认为所在单位与原毕业学校有较大差距。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12人,其对所在单位的资源配置都比较满意,主要原因为其从事的都是在社区进行健身指导,而近年国家在基础体育设施上进行了较大投入。30名从事健身教练员的毕业生普遍认为就职单位在资源配置方面比原毕业院校有较大优势,主要原因为其大都在私人开设的健身俱乐部从事健身指导工作。从事群众体育活动、大型赛事组织管理工作的13名毕业生,认为由于在原毕业院校实践经验较少和实践范围的狭窄,偶尔感觉不能胜任工作。

二、河南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目标

实现过程流程安排状况分析各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流程安排主要体现在学生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上,具体为:入学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必修课,第二学年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第三学年主要是专业必修课,第四学年主要是针对就业的理论、技能的实习。

(一)已毕业学生对在校学习训练流程满意状况分析

对发放的240份问卷中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在学生对在校期间学习训练流程安排满意状况方面,选择的测评依据是其就职单位对其知识、技能的认可,出现对在校期间学习训练流程不满者占据大多数,主要原因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不佳,对院校为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设置出现抵触心理。

(二)已毕业学生对就职单位和学校教育目标

流程适应状况的对比分析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流程安排并不能适应毕业生的就职需要,通过对部分学生就职单位的访谈,发现其主要原因为毕业生在校期间对学校教育目标不太认可,导致在学习、训练中态度不积极,本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出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结论与建议

河南省10所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的专业教育目标绩效并不十分理想。在对教育目标的认知上,毕业生与就职单位需求的人才存在偏差,主要原因为学校教育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并不契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待学习、训练态度不积极,甚至出现抵触心理,增加了毕业后的就职难度;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也造成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目标绩效不能最终取得预想结果。针对上述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河南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的院校应根据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宏观的、动态的教育目标调整,根据人才市场的未来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依据教育目标的绩效整合学校资源,打造特色社会体育专业。

第二,要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

第三,加强学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资源配置更加切合市场要求,根据市场效益制定开放的考核体系,配备高素质的量化目标考核人才,为学生更好地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霍朋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事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