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大学生主体意识研究

2021-4-10 |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内涵的研究

1、主体意识的涵义。综合上述认识,本人认为,主体意识就是指在对象性活动(即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它包括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其具体表现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此外还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等等。

2、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具体内容。那么作为大学生,其主体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主体意识通常包含为:一是独立意识,即主体能够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思想观念上表现为自我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为自尊、自信,是有自我控制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二是自主意识,即主体自觉主动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在思想上表现为较高的成就动机、竞争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兴趣广泛、表现欲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三是创新意识,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在旧东西的基础上的量变或部分质变。在思想上要求大学生不拘泥于现有的思维意识,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行为上敢于否定过时的东西,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四是社会和道德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大学生作为人的个体,同样具有两重性,除了独立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外,还应当能够承担责任,除了努力实现自身的发展外,还应为他人、社会作出贡献。不能把自己作为单纯的个体,在强调个体意识时,忽视了个人的社会性,即社会意识。

二、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存在的主要不足

现在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社会各界包括教育界对大学生素质的种种看法,特别是近期召开的“两会”,关于教育问题,有些委员提到:现在的研究生、大学生不如过去的中专生。究其原因,与其说是现在大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低下,不如说是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出现大学生素质“危机”。这里主要分析大学生主体意识不足的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欠缺。在价值取向和思想认识多样化的社会里,学生有一定的理想抱负,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热爱祖国,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表现较为复杂,导致社会责任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控制能力低,思想行为较为单纯。虽然大学生经历了“十年寒窗”,求知欲强烈,有一定的理想抱负,但进入大学后,由于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其它原因,在大学生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时间观念单薄,学习兴趣减弱,行为表现“自由”,看待问题较为单一片面,未能调整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主要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而致。

2、价值取向有所偏离。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优化,就业机会增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社会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主体化,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出现盲目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存在,在入党、日常活动、知识学习和择业就业过程中,功利化较为明显,未能把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有机统一起来,出现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忽视其它利益。这也是社会责任缺失额表现。

3、把自主变为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增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生活条件等的变化,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行为我负责”,以致行为表现上较为极端。如现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大学生各种自杀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是学习、就业、感情、人际关系等压力之外,还与他们过于强调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大学生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创新,就其性质来看,它既是一个突破传统、立足开拓的理念,又是一种追求卓越、弃旧图新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勇于实践,能够带来创新性社会成果的行为;就其内容和程度来看,有多少和效益影响大小有别,但没有好坏之别。上面讲到,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欠缺,危机感自然会减弱。在大学求学过程中出现学风不正,动力不足,只求及格“万岁”,得过且过,不求“力争上游”;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往往出现眼高手低,“千篇一律”的通才。马克思认为,对人的培养目标,应该让人有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让青年学生更体面、有尊严、高质量就业。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理想多于行动、安于现状的现象,不勤于思考,不乐于行动,不敢于创新,怎能达到这一期盼呢!所以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不足,构成了主体意识的健康培养的不利因素。因此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当理解和把握大学生主体意识,努力培育大学生主体意识,共同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三、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探索

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期,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市场化导向更加明朗。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种充满激烈、残酷的竞争环境。作为大学生,他们处在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特殊的年龄阶段,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和社会角色,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比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高校里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声音及大学生自身的各种各样问题等等。因此,大学生如何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地认识能力,成为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学生必须树立主体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变化的竞争环境和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这里着重探索从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从高等教育的主体即教育者来看

1、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规律,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的新理念。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学校强调拓宽专业,、扩大知识面,、增强适应性;注重打基础,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出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都是重大的进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仍以传统人才培养机制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大量培养。我们应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正视高等教育的现状,树立新的高等教育理念,提升高等教育的档次,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高职教育,应同传统的高等教育加以区别,即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授课方法等方面,根据其技术型、智能型、复合型等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特点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使所培养的大学生在各行各业中有所作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

2、搭建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平台。1)学生处、团委等学生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主题设计可以考虑有效性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进行一些讨论、辩论或演讲等,如一些重大纪念日雷锋活动月、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等或某个阶段的热点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了学生心理体验和情感认同,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2)举办科技文化节,让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制作相关作品,提高他们的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3)提倡和鼓励公益性实践活动。如无偿献血、义务帮扶有需要的人群、义教活动、义修活动等等。让大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4)举办学生座谈会或听证会简称“两会”。学生“两会”就是校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针对学校建设或学生事务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两会”,向他们公布信息、征询意见,这是大学生参与治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重要体现,特别是现在高校自主权扩大的情况下,“两会”更有必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意识的重要举措。

二)从受教育者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形势和自身,转变思维方式,主动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

1、主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实际能力。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强音。创新既是一个突破传统、立足开拓的理念,又是一种追求卓越、弃旧图新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勇于实践,能够带来创新性社会成果的行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相当发达,不管是国家间、企业间,还是个人之间,竞争相当激烈。这就把创新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创新人才的需求就成为必要要求。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栋梁之才,因此,应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俗话说:“英雄不求名列前茅,但求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根本就是标新立异,就是创新。青年大学生应从传统的中庸观念中解放出来,对新思想、新经验持开放心态,积极思考那些未曾被检验的假设。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知识积淀,它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需要更多锲而不舍的毅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2、认清角色,合理定位。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强,思维敏捷,对新事物的接受较快,素有“天之骄子”之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在中学里品学兼优,因而会有强烈的精英意识和优越感,在职业选择时有部分大学生往往对职业期望过高,挑三拣四,举棋不定,最后却两手空空。其实,由于高等教育也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应该重新评价自己的社会地位,要有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增强责任感。

3、积极参加实践,提高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外,积极参加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既包括学校内部组织的相关活动如上述搭建平台所述的,也包括校外的各项活动;既包括非专业的实践活动,也包括专业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能力。

作者:陈前明 单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