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地理教学论文
一、创设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情境
譬如,笔者在讲授旅游名胜的时候,便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下足了功夫,首先利用幻灯片打出了九寨沟、桂林山水的优美风光,播放了这两个景区的宣传视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这些景区的好奇心,随后询问他们对这些景区是否熟悉,了解哪些内容,又对具体什么内容非常感兴趣,你们去哪里旅游过,有什么感触,除了对于自然景观与景区风光的欣赏之外,你还有哪些体悟,等等。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这里面有无用的内容,也会有我们教师所需要的内容,这时我们就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回答中的哪些课堂资源,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在对这些答案进行有效分析与刨根究底之际,顺便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讲授当中,由于有了前面内容的铺垫,学生自然兴味盎然,自然能够在一种亲切恬然的氛围当中进行有效学习,高效探究。
二、构建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这是师生互动平台
在当前的很多学校,在课程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一本本校的课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一般都和本地的乡土资源有关,可以说,这些校本教材本身就是进行地理教学的有力教具,只不过我们教师平时只把它当成了学习的一个面子工程,把它当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一项利器而已,没能对它们加以重视。所以笔者在这里首先强调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学习的校本教材,积极挖掘其中的地理因素,视它们为进行地理乡土教育的有力武器。另外,这些教材一般都是由学校的领导抑或是教师所编,影响范围有限,对于学生的影响更是几乎为零。这种情况其实并没有起到一开始课改要求编撰校本课程的作用与目的。笔者以为,我们应当积极发动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材料的汇集,并集班级抑或学校之力,有序安排,合理组织,编写出极具学生风味与认知特征的乡土地理教材。每个地区都必然会有这个地区的地理风貌与名胜古迹、人文建筑、乡土特点,每个人对于这些乡土资源的认知也是角度不同,视野不同,认识不同,那没在学生的心里,手里所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更有特点,更吻合学生的认知角度与程度,也更吻合我们课改活动要求进行编写乡土教材与校本教材的本意与本真。
三、巧妙设计问题
在课改进行中,笔者感觉到无论是怎样的课堂模式与形式,其本质上都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启发学生的心智方面倾心尽力。鉴于此,笔者以为,要高中阶段,结合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与认知特点,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高效我们教师的提问艺术是求得高效课堂的一个必然要求。因为课堂提问有了一定的启发性,所以更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我们的课堂自然有了生机,达到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进而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这一教学目的。譬如在一节地理课堂上,笔者曾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说如果地轴不是这样的倾斜角度,更倾斜一些,或者角度在小一些,将会在我们的地球上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好不畅快,对于这节课的知识真的是从骨子里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可以说这节课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的形成全仰仗于一个教师极富启发力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课堂问题的提问方式上也应当有所突破,譬如每次测试结束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始互相交流讨论,开始交流怎样会考得更好,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经常发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促进师生互动形式的多样化
地理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作为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的硬环境部分影响着课堂中师生的身心活动。在物理环境中地理园、地理活动小组的创设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及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教室空间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在教师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方便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在课堂心理环境中,老师具有亲和力的交往态度,可以解除学生在课堂中的压力感,老师富于民主的课堂控制和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期待和宽容,可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与老师交往的主动性自然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
作者:林耀春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