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2021-4-10 | 素质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重要意义

1.网络平台是网络特征与素质教育紧密契合的应然要求

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对素质教育的不足。开展网上素质教育效益明显:一是网络信息丰富、时效性强。网上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大学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因为通过网络教育平台整合网络中丰富的知识内容,学生不但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查阅各种经典著作,更能最快速地了解最新的前沿知识。二是网络打破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网络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授、信息的传播没有时间的约束,也不需拘泥于一定的空间,只需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媒体就可实现。三是网络使学生充分享有自主权。与课堂教学相比,通过网络开展素质教育,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学习。四是网络素质教育方式更加灵活。传统课堂教学受场地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一次授课的范围仅仅几十人,最多上百人。但是网上教育不仅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反复使用,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可以采取多样的形式,比如动画、视频等,使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更容易为学生所接收。

2.网络平台是高校教育改革助推素质教育网络化的实然趋势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和改变了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教育改革也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须符合技术发展要求,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要。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将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经验和优质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共享,顺应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还使教学资源的内容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育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生动,更加符合青年学生的特点。2012年以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慕课)在全世界开始迅速流行,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人一起学习一门课程。慕课的出现使课程组织、教学、考核等模式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对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顶级大学纷纷宣布加入慕课行列。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宣布推出慕课网站EDX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均先后宣布加入了EDX慕课平台。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框架

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需要顺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网络时代的本质特征,针对传统素质教育中存在时空封闭、手段单一等问题,运用Php+Mysql、Java、流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营造现实与虚拟有机结合和“自主、平等、开放、互动”的素质教育环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师生共建、网上互动、有效评价”的素质教育模式。

1.统筹规划网络,建立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内容环境

大学生素质教育可按内容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知识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科技人文素质教育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等五大板块。为此,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应以此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等五个素质教育网络子平台为基础,基于图论最优匹配理论形成“一校、五网、多站”式教育内容体系,满足学生成才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子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子平台应重点整合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形成三者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群,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党建工作网站可通过开设网上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栏目,形成长效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专题网站,可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经典文献、课程教案、实践教学等栏目,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理论素养;团建工作专题网站可通过网上团校、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政治学习等专题栏目,为全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三个专题网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各有侧重、优势互补,把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网络世界。

二是专业知识教育网络子平台。专业知识教育网络子平台应紧紧围绕大学生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学习而构建,有效整合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充分体现在线、开放的特征,为大学生个体提供网上学习机会,并逐步探索开放互联网背景下全新的大学课程组织实施模式,撬动传统课堂组织管理模式。同时,与网络课堂相对应的教学管理、选课中心、师生服务等网络载体也应同步跟上,让学生可网上选课、网上评教以及网上查询成绩等,实现教育过程和管理的网络化。

三是身心健康教育网络子平台。身心健康教育网络子平台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测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等,通过网络平台训练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可探索建立心理辅导与健康专题网站,将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身心健康知识,进行身心健康的自我训练和测试评价,也可以在线咨询有关专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困惑。

四是科技人文教育网络子平台。科技人文教育网络子平台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积淀为基础,整合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网络力量,打造大学生科技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平台。可依托网络开通人文沙龙、第二课堂等栏目,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以问题和课题为中心,设立科技咨询、个性培养等栏目,推进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素质。

五是就业技能教育网络子平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技能素质的教育日显重要,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就业技能素质培训还在探索之中。就业技能教育网络子平台应主要针对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就业信息提供而开设,使学生能更加快捷地获得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学校可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资源、招聘流程等栏目,使学生掌握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技能技巧,开展自助式网上职业倾向、性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测试,促进毕业生对自我认知的科学评价。

2.创新网络运行,构建“师生共建、网上互动、有效评价”的素质教育模式

如果说建立系统科学的素质教育内容环境是基础,那么创新网络运行、构建素质教育网络模式则是关键。为此,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和顺畅的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运行体系。在网络子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网络栏目上的素质教育菜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长、爱好以及课余时间多寡等因素自行选择每学期参加的网上或网下素质拓展训练计划。在训练计划结束之后,通过网络将参加此次素质拓展训练计划的成绩或收获提交到网络平台上。随后,专兼职辅导员和网络管理人员会根据素质拓展组织单位公布的成绩或参加名单对该名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网上初审,再通过校级网络平台管理单位进行复审。同时,高校应创新网络素质教育方式,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的有效评价问题。学校可在第一课堂之外构建素质教育的学分体系,将基于网络的素质教育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学分制学籍管理。通过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网络实施办法,开发大学生素质拓展专题认证网,实现认证网与网络子平台的互联互通。以网络手段实时记录大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的所有情况,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络认证。让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每参加一项素质教育,每参加一个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每取得一个证书,每获得一项奖励,每担任一次学生干部等所有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均实现网络全程记录。通过这种师生共建互动的形式推动学生自主参与网络教育活动,并将该项目和成绩自动生成到该名学生的素质拓展网络版证书上。

3.健全网络管理,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运行机制体系

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将极大地促进教育的变革与进步,用不好将对教育的效果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面对网络经常出现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应坚持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运用网络开展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教师主导的管理体系。应围绕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建立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工作队伍,包括由班级导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由相关职能部门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组成的管理工作队伍,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信息员组成的学生骨干队伍。学校可探索成立校领导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明确工作职责,理顺管理关系,形成了网上素质教育的合力。二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运行体系。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学生对学校开放的网络平台缺乏内在的兴趣而易导致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为此,我们必须解决对学生的吸引力问题,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则可以使此问题迎刃而解。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网络时代的实际,如果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平台的建设,自然会产生一呼百应、以一带三的涟漪效应。让学生参与网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主动参与中体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实践的经验启示

1.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理念是关键

一是坚持“走进现实”的建设理念。根据大学生成才需求,网络建设一定要“贴近学生、走进生活、寓教于乐”。在网络平台的开发上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现实需求,精心选择栏目,如可开设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学科栏目,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生活时尚栏目,与学生进入社会需求相关的技能培训栏目等,从而避免简单的说教和将学习生硬地搬进网络。应着力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灵活新颖、内容不断更新的教育栏目和板块,在网上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增强素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应坚持“平等互动开放”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和模式,以网络参与的平等性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凸显出“学生是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主体”的教育观念。以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跨时空性为基础,促进传统灌输式教育向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教育模式的转变。另外,通过寻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的切入点,形成虚拟环境下的“第三课堂”,延伸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网上和网下育人工作相结合。

2.构建分层分级“一校多站”素质教育网络平台是基础

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任何一个单纯的网络平台都无法充分满足这种需要,分层分级“一校多站”的模式是大学生需求使然,也是素质教育工作的形势使然。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应坚持“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形成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大学生核心素质为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五个有机联系的素质教育网络子平台为依托,以每个素质教育网络子平台为基点的分层分级“一校多站”素质教育网络模式。通过这种分层分级“一校多站”式网络平台解决传统素质教育活动零乱、散漫等缺点,形成系统的网络教育体系。总之,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网络平台建设本身,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网络综合体系:通过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内容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基地、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师生宿舍的多点联入,形成了素质教育网上网下工作联动模式;通过学校理念体系、保障体系、应用体系、运行体系、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分工协作,形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组织体系;通过制订一系列网络和素质教育工作的运行、管理、建设规范和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制度模式;通过鼓励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形成了素质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队伍保障模式。通过以上的模式,系统和完整的形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分层分级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让网络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3.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是网络素质教育的活力所在

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有利于打破传统素质教育在时间、空间和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将素质教育建在网上,实现在网上。如今的大学生都是信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强,大都喜欢求新、求变,如果在素质教育中适当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那么将会让素质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和充满活力。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积极捕捉新技术方向,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素质教育网络平台,让学生觉察到网络平台的变化和实时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网络素质教育内在的认同度,在课堂之余主动参与网络世界的教育活动。另外,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也有利于学校主动融入学生的网络世界,搭建学生学习的“第三课堂”。目前,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我们不主动尝试融入学生的虚拟世界,就会出现教育的“真空地带”。主动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可以有效地形成学生的“第三课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可邀请相关专业学院特设与学生专业学习有关的栏目,如通信专业可开设“通信魅力”栏目、光信息与微电子等专业可开设“光电讲座”栏目、自动化与控制科学等专业可开设“智能机器人”栏目、计算机与网络相关的专业可开设“网络无边”栏目等。总之,搭建素质教育网络平台不能为了网络而网络,只有将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将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网络素质教育才能生机无限。

4.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是素质教育模式持久发展的源泉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与更新需要素质教育模式与时俱进,不断革故鼎新。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往往体现在新媒体操作技术、新媒体外在形式以及新媒体环境下交流方式的更新。这些改变不断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信息技术的更新、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心态上的适应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将会更加频繁。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适应新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电子信箱、网络聊天室等各种渠道开展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应不断创新基于网络平台的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和评价体系。在信息网络时代,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每位学生有选择自己需要的素质教育的权利,基于网络平台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正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虚拟菜单实现这一功能。可以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赛事活动,这些比赛完全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从而实现分类培养和专项提高。此外,建立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公认的难题,而将素质教育网络化、学分化的尝试较为科学、合理和公正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以简便可行的流程在毕业时获得一本素质拓展网络版证书,这本证书将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素质教育的经历,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为他们单独开放的账号到素质拓展网上对学生参加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详细查询。

四、总结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需要我们考虑信息技术、学生变化、教育实际三者的有机融合,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积累经验,使网络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游敏惠 张绍荣 张珂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