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中学体育论文
第一篇
一、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的关系
1.教学内容
拓展训练以“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条件同时又可以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健康体魄。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所以,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选择,合理搭配,恰如其分地传授健康知识,恰到好处地与课标相结合,并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供条件。教师在拓展训练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宽松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让学生在激动、犹豫、喜悦中不断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体育精神,激发想象潜能,培养创造力。
2.教学过程
拓展训练更能激发学生动机,创设新氛围。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情感激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和竞争,都会让学生感到舒适、安全、融洽的环境氛围,这种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能产生群体和共生效应,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而且能够激扬学生的创造精神。
3.教学总结
拓展训练是在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下,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对自我的了解,评估自己的现状、便于学生调整学习的步调和克服性格上的缺点改善生活上的困难,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总体来说,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符合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上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必将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学拓展训练的功能
我们可以将拓展训练通过团体合作与游戏等手段,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心理、身体、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1.拓展训练项目符合体育新课标的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可以说,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参与性、趣味性、团队性,能在较短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拓展活动中来,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2.拓展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脆弱、自我,其中包括自卑、自大等等。忽略他人感受,对所获理所当然,对所失迁怒别人,不懂感恩,不懂畏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安排拓展训练活动,使它的练习方法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发散创新思维等能力。
三、拓展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传统的体育项目缺乏困难和危险,不需要合作和缺乏趣味的练习,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身体发展的作用,但促进心理发展的价值却不会太高。身体练习只有具备适宜的教育性、技能性、合作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心理耐受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拓展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传统的心理教育方式有课堂教育、讲授教育、心理咨询、政治思想辅导等手段,由于其方式主要是灌输式,主体往往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不大。而拓展训练通过发展体能训练、成功心理训练、挑战自我训练、团队合作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在运动中通过身体、思维等多维度的体验和感知,真正地达到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育目的。
2.拓展训练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令人愉快的社会交往,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拓展训练的绝大部分的项目如:信任同坐、键盘游戏、青蛙过河等都是强调团队协作、成员分工、相互信任、相互欣赏等团队合作精神,在训练过程中,团队各成员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进行协作,彼此为对方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受益,共同提高。
四、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前景
1.青少年的素质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在中学体育中引入拓展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符合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拓展训练合理的开展对增强学生青少年素质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体育课改的需要
学校体育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课程目标里明确提出,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拓展训练不仅仅可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其“行中练练中思思中知”的体验方式,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积极参与身体练习,在练习中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思考中获得运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力,继而促进学生自信果敢、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等优良品质的形成。拓展训练这种特殊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对当前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有着现实意义,对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拓展训练的练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更有其特有的“行中练练中思思中知”的体验方式;它的开展不受季节、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拓展训练项目符合体育新课标的理念。可以说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完全可行的。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安全性高、更符合中学生身体、生理、心理特点的拓展训练项目。学校拓展训练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郗哲 单位:本溪市第二十四中学
第二篇
一、集体备课,优化教学
同一年级在相同目标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相同内容要实现的领域目标不同;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同一动作的技术要领的理会有偏差,示范动作的准确性不同;教学手段优劣不一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体育教师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深入切磋"课标"要求与"教材"教法,重点研讨有争议、教学难度较大的教材,多次进行集体备课———教学———集体备课———再教学,找出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对症下药,寻求其解决办法,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同课异构,探究教学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以及学生情况等因素进行不同设计构想,然后用不同教法、风格和组织形式实施教学。通过听课、评课和研讨交流,进行优劣对比,去粗取精,寻求有效教学。实施"同课异构",同仁们会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不尽不同;不同的教学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后,通过互动交流,能把教师多维的视角,迥异的风格等进行碰撞和升华;通过切磋教艺,彼此交流,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能够整体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通过"同课异构"能够优化课堂结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体育教学品质。
三、兴趣分组,多师教学
是指一堂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愿进行分组,由几名教师分别对"兴趣项目"的学生进行专项教学。我们的具体作法是:体育课开始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自己喜欢的老师那里去学习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兴趣组可以是一个班的学生,也可以是同一年级不同班的学生;除体育教师外,有某项体育特长的其他学科老师也可进行该兴趣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当然,兴趣项目、指导教师、学习时间等首先要由学校体育教研组根据教师、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予以计划,事先公告,学生依据有关情况可以自定一项或几项兴趣项目,到时参加"专项"学习。
作者:蒋毅 李忠琼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第三篇
1履行课外活动组织原则,提高体育课外活动有效性
1.1自主选择性原则
自主性强、相对较为自由是体育课外活动的特点,也是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的一方面原因。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样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同时这一原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可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角色转换,为今后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知识巩固性原则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有几年时间,但大多数地区和学校还未能完全摆脱繁重的升学压力,因体育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例不大,导致其一直未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在对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上仅仅是一周2~3节体育课,如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时内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及多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技巧,并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其综合素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以上几点又全部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无法舍弃其中任意一项,此时,课外活动在巩固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在课外活动时间将课堂上所学内容转换成另外一种趣味性更强的开展形式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也可以起到巩固课堂知识的效果。
2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2.1根据学生喜好在课外活动中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一大部分不愿意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大多是因为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或内容,体育教师可在课外活动中多融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新鲜项目,当然包括女生比较喜欢和健美操、减肥操等。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并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添加课外活动项目,并引导这部分同学参与。
2.2合理安排课外活动项目,以释放学生学习压力以及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
虽然近几年来各地都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学生仍未摆脱来自升学的繁重压力,在这种高压下,处于身心发育期的中学生往往会在性格或精神上出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如压力长期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进行排解,很可能会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外活动项目安排上要本着释放学生压力并可增强学生体质的项目为原则。
2.3适时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将来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须的素质,而自信心可以有不同的来源,体育活动不同于日常文化课的学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其活动结果影响较大,一大部分在日常文化课的学习中找不到自信的学生往往比较擅长体育运动,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项目进行时,善于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并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4平等对话,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一直占据着教育主体的地位,习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安排,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灌输式的教育已经很难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借助体育课外活动这个相对轻松和自由的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内容可以是关于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创新等,逐渐让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提高课外活动以及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
学校和基层体育教师应加强对体育课外活动的正确认识,对其巩固课堂知识、增强学生体质、排解学生课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认识,根据履行课外活动组织原则与对课外活动的合理安排两方面切实提高体育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杨正亚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