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声乐教学中审美培养及表现3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声乐教学中的审美表现

(一)旋律

旋律又叫曲调,由长短、高低、强弱等不同的乐音组成。是声乐中的重要载体,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民族和时代特征都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旋律可以与人的情感动态相吻合,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将眼中所见,变成心中所想,然后再以咏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使演唱具有韵味,就必须将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景物高度凝练,这是一个在自我体会后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打动别人。同一首歌,不同人唱会有不同特色,纵观古今中外的声乐名家,都是将表演独特的艺术魅力建立在高超的演唱技巧基础上。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声音技术的训练就很容易陷入一种片面的状态,缺少了对情境把握的能力,即使有嘹亮的音色,也不会产生美感。

(二)节奏

节奏通常是指不同长短时值的有组织序列。节奏是乐曲的脉搏,对于旋律的表现力和情绪色彩的渲染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短促的节奏可以表现热烈、活泼、欢快、紧张的情绪;悠长的节奏可以表现悠闲的情绪,有时也可以表现如泣如诉的情绪。节奏与音准一样,都是声乐演唱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好声乐的首要条件。演唱者本身应当具备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通过对音乐的节拍、曲调、调性和结构的复合感觉和辨别进行整体。虽然声音的发生虽是物理现象,但感知声音却是生理和心理的活动。但是,在日常的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过分关注于技术技巧的提高,忽略声乐艺术美的本质,重技术而轻音乐表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嗓音条件和良好的节奏感,在演唱中一味的展示自己的音量,却很少考虑自己的演唱是否符合音乐表现的需要,将自身的演唱与声乐艺术的内在规律背道而驰,完全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这样的做法不仅得不到观众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背离了关于声乐表达初衷。

(三)音色

“音色是由不同的发生体所发出的乐音的色彩特质,或是不同乐音组合的音响构成的音质的特色,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感到悦耳,音色美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的音色都是不同的,并非千篇一律。音色是给观众们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先有美好的声音才有美好的音乐,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和好的音色,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中所要传递的审美意境与艺术震撼力。表演者的声部、音色、音域、歌唱技巧等不同方面都会影响到对整个歌曲的表达。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质,思维方式和发音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全面的判断分析出合适学生个体的训练方法。除了对学生进行气息、发音、吐字、共鸣等基础指导,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因势利导,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帮助学生选用适合的音色来诠释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除此之外,对于声乐专业训练得较好而知识文化有欠缺的学生,一方面通过平时对作品创作背景、思想内涵的分析讲解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另一方也要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语言不标准的学生,除了要注重对母音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发音习惯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声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是经过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新的艺术创作的过程。在此之间,审美的主体充分调动出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素,对审美客体进行观察、体验和感悟进行创作积累,形成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和诱因,或者形成创作的动机。声乐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应用于在演唱者本身对于声乐艺术的整体表达。这种表达不是在于对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音乐仅仅是提供给听众一个氛围和一个生发想象的依据。对于音乐的鉴赏力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象力。那么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激发出观众的音乐鉴赏力,就成为演唱者们应最先思考的问题。歌唱作为一项美的事业,演唱者不仅要追求自身音色音质的完美,而且要注重思想内涵的表达,才能把美带到歌声中,触动灵魂。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做到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在歌唱中扬长避短。

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对声音技术的训练蕴含了内在的审美意识,声乐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素养和技能还需要能给学生更多的启发。通常情况下,教师应当运用描述、引导、制造氛围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相关资料,这些素材再经过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的深入与内化,会使学生的情感与情绪产生外在的反映,进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在声乐课堂上应当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观摩其他大师的演唱,也可以将自己的演唱录下来,相互对比反复揣摩,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需要加强的地方。除此之外还要根据教学的变化与发展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正确的、完整的声乐审美理念。在音乐史上,有许多的音乐作品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例如《浮士德》、《乡村骑士》、《卡门》、《图兰朵》、《阿依达》、《茶花女》、《弄臣》、《托斯卡》、《奥赛罗》、《蝴蝶夫人》和《艺术家的生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魔笛》、《费加罗的婚礼》等等。这些作品一方面遵从了文学原作的情节和思想发展过程,从原作中提炼出必要的过程和戏剧冲突作为构思的必然基础。另一方面,提炼原作中的精神实质,通过再创造,以表达新的情感。

这就要求演唱者有较多的文学素养,不仅仅是要有坚实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作者的意思,或者说塑造一个新的形象。在教授学生意大利歌剧选段的时候,因为属于不同的语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意大利的语感把握起来较难,即便是模仿和掌握意大利语的语音规则,也很难唱出原汁原味的歌曲。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先反复观摩经典的意大利语的电影,培养学生对意大利语的最直观的感受,同时阅读相关书籍,对其文化也有基本了解。而这个教授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的体验过程。因此,只有将技术的训练与审美的体验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个具有灵魂的、感染力的歌曲表演,才会给更多的观众带来真正意义上美的体验。

三、结语

声乐教学是一个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相结合的过程。声乐形象的流动性类似于人情感的流动性,鲜明的节奏感,严格的序列性,是声乐作为时间艺术运动进程必不可缺的元素。一首歌曲的外在表达体现了作品的内涵、表现出真与美统一的情感。演唱者对于对作品风格韵味的把握与展现以及形体表演的优劣直接会影响到对作品的表达。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情感展现源于表演者对于音乐作品是否有透彻的理解,以及表演者现场的表现意识与表现手法。只有达到了真与美的统一,才是最能打动人的作品。表演者本身的二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一度创作传递出所要表演的艺术情感。这也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教或学中不能仅仅靠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更应加深对声乐中美学的理解,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的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出震撼人心的声乐作品。

作者:徐玉兰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歌唱学习中不断激活学生的审美思想和内心情感

教材和歌曲的选择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作为声乐学习和交流的媒介,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挑选学习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征和歌曲的思想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审美标准的教材。歌曲由于歌词、曲调和创作背景的不同,表现出的情感和风格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教师可通过自己示范唱歌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歌曲所表达的意境中,具体生动地传达出作品蕴含的情感和内在美感。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更深刻地体会出作品的美感。声乐作品中的歌唱情感是一种审美思想的表达,它具有生动、集中的特点,比生活中的情感更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在研究和分析声乐作品的过程中,融入声乐自身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作品的情感,提高对歌曲的艺术审美能力。如由于歌唱的快慢和发音的力度不同,作品传达出的感情就会有明显的差别,声乐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情感火花,让他们在歌唱中投入最真切的感情,领会出作品的美感,从而使唱出的歌曲富有感情和表现力,更能打动听众。

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发挥音乐的审美想象

在声乐学习中,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和认知,在大脑中形成对歌曲内涵的初步了解,再经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对脑海中已形成的事物表象进行加工融合,从而产生新的画面感和音乐审美感。音乐的审美活动是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对声乐作品进行的积极加工和改造调动,并在审美想象中组成事物的新形象。声乐作品中的很多歌词内容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艺术升华,经过文学语言的加工柔合,最终以纸质书面的形式呈现在演唱者面前。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对已知的声乐内容进行联想加工,从而丰富和充实作品情感,创造出音乐新的审美形象。歌唱者在音乐演唱时,不仅要给观众带去审美享受,还要不断地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引发他们对歌曲的体会和内容想象的画面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作品中,以歌词为出发点,在播放的优美音乐中尽情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寓情于文,最终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画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艺术境界。教学中,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审美想象过程就是对作品的二次加工和创造过程。要歌唱出好的声乐作品,教师就要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学生在学习声乐表演时,不仅要有优美动人的嗓音,还要加强表演技能的训练,增强自己的舞台表现力。情感的表达是声乐艺术的关键和核心,歌唱者演唱歌曲的过程就是情感的抒发过程,也是和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好的音乐作品表演中,观众不仅能听到动人的歌声,享受到审美的愉悦感,还能受到歌唱者情绪和表现力的感染,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声乐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音乐不同于书面的歌词乐谱,它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音乐的演唱过程是创作者、歌唱者和听众三者思想、心灵和情感的交流过程。音乐可以表达流动的河水、海洋,还可以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是语言、思维、想象、美感、情调和韵味等多方面的融合和统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最艺术化的表达。实际的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表现能力的培养,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如果一个学生曾经经历过音乐表演或舞台表演,在实际的音乐歌唱中,就会比其他同学具有更强的处事经验和自信心,也会更熟练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感。增强学生的表现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情感,不断鼓励和引导他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美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主动表现的欲望,让他们在不断的参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审美,从而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范唱、领唱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歌唱,以肯定他们唱歌中的长处和优点来激发他们的歌唱表演欲望,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表现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审美不仅包括词曲的形式美和艺术美,还包括音乐本身的自然美和社会美。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声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与音乐学、美学、文学、哲学等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声乐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其它学科的知识,如果没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就会对歌词内容和歌曲背景的理解把握产生困难,不利于歌曲真实情感的表达。如一些外国的作品中,歌曲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都会体现在作品中,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了解,在歌曲的演唱中就会有较多的困难,歌曲的艺术力量也不能得到完美的呈现。学生除了文化素养的提高外,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不同风格和体裁的艺术作品,加强自己的想象和艺术感知力,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体验不同的生活形式,扩宽眼界和艺术视野,增强自己对声乐作品的审美把握。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五、总结

审美教育是声乐教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声乐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于音乐作品的充分表达和展现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感受,更充分地把握和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为观众带去更加完美的视听盛宴。声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审美情感的表达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视听上的审美愉悦,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力,对声乐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作者:左明阳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

第三篇

1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对美的关注与体验。声乐作为艺术学科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样是艺术的一种,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是静态的,无声的,是在视觉的冲击下获得内心的、思想上的体验。而声乐则是有声的,可以看到的一种表演。学生通过演奏、演唱音乐作品,使听众、观众同时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是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之处,也是音乐的独特之处。学生是否在音乐作品中倾注审美与情感,听众自然可以听到,观众也自然能够看到。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修炼自身的审美意识,在细微处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最终把自己蜕变成美的代名词,成为美的化身。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样貌形态的美丽,更是一种气质灵魂的超脱。在音乐作品的表演中,学生将更细腻地体味音乐的内涵,并将音乐的神韵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传递给听者、观者,最终达到双方的共鸣,使音乐成为灵魂交互的美丽媒介。

2审美意识对声乐学习的积极作用

歌曲一般是由词和曲两部分组成,再由人来演唱。审美意识是人类的一种高境界的意识形态。审美意识的主要功能是指导人类发现美的存在,并且用一种高层次的情感去审视这种美,把美升华到更高的境界,使人类自己的精神和情感也同时得到满足和净化。职业院校的学生,常常过于注重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而相对忽略一些与主修课程相关的一些课程的辅修。但是对于学习艺术学科的职业学校的学习来说,加强审美意识的修炼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年龄偏小,生活阅历相对比较少,对音乐作品的词曲的理解力可能不足,造成音乐作品表演时的表现力不足,甚至是缺乏,由此可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否定,同时打击学生的信心,使学生陷入精神低迷状态,更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造成不良的后果。艺术往往对学生的天赋有相对高的要求,灵感常常成为学生迅速开悟的法宝。但是灵感的获得是突如其来,不可预期的,而对审美意识的培养却恰恰可以激发学生灵感的产生。当学生学会审美并能融会贯通到学习和生活中,将审美变成一种普通意识时,清晨一声飞鸟的鸣啼,午后草丛间的蝉鸣,傍晚巷中的犬吠,甚至雨打芭蕉的清音都能促发学生灵感的产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新起点。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加强审美意识的培养,让审美意识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过程中,让审美意识在声乐学习中发挥更积极的,有价值的作用。

3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方法

(1)理论方法。中国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和音乐文化。从伯牙子期到昆曲京剧,再至现代的流行音乐,中国曾经出现过许多音乐种类,并且兴盛一时,成为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在职业院校的声乐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音乐历史也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之一。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音乐文化,并对古老的音乐文化产生认同感和敬畏感,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不仅仅要会发声,会音乐理论,能按照乐谱演唱成歌曲,更应该能够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际演唱。而要想唱得好,就必须要有更全面,更细致,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职业院校的学生常常会忽视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片面的学习方式。没有理论支持的实践是不科学、不可靠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强化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声乐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偏不倚,扎实优秀的。

(2)实践方法。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其目的都是为了实践。在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地发声、演唱练习之外,还应该做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秋季幽静的公园中倾听风吹落叶的沙沙声,审美往往是在微小的细节处触动心灵情感的萌发。在滂沱的瀑布下,万物的躁动都被包容,心灵得到震撼感。在涓涓细流旁静静地坐下,看着潺潺流水,鱼翔浅底,自由与流动便是生命的赞歌。在雪山脚下,像一只雄鹰一样高亢地歌唱一曲,无论是怎样的乐曲,怎样的歌词,都是心中理想的畅享。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是更能摆脱束缚,更具创新性的。暂别课堂的枯燥困顿,在自然与自由中感受天赐之声,在喧嚣中也能听到心灵的澄净之音。这样的教育才是对学校和学生都有积极作用的,也是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职业院校声乐教学尝试的典范。

4深入生活培养审美意识

(1)细微处发现美。美潜藏在生活的细微处,作为学习艺术的学生,应该具备在细微处发现美的能力。音乐是一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非现实物质的存在。因此,对音乐的理解一般都是抽象,能够成为音乐界杰出人才的学生通常会被冠以“天才”或“极具天赋”的美名,其实这种超越音乐技巧,对音乐特殊的感受便源自于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所谓的“天才”可以随时发现美,聆听美。草长莺飞不仅仅是自然的变换,更是一种心境的更替。普通人看来草是绿色的,莺不过是一种鸟,但是如果用富有审美的情感去看待这些物质,那么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贡献的生机是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莺飞时美丽的身姿,是对蓝天、鲜花的礼赞,这是自然赋予万物的自由与爱。音乐不一定要响彻耳畔,在心中颤抖的音符才是最好的音乐。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教育背景和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可能各有区别,但是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声乐表演是要通过声乐的形式抒发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对未来的希望,对一切存在的爱。音乐是心灵情绪、情感的抽象表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通过声乐表演传达出自己的感情,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让音乐变得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存在,在声乐练习中,音乐不仅仅是飘在空气中,而是像棉花一样温柔,像太阳一样微暖,像冰雹一样狂烈,像大风一样豪放。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只是学生可能还不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在细微处发掘美就是对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的尚佳方法,学生在生活中的历练将使他们的内心更加坚韧强大,对生活真谛的理解更加深入,从而促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彻底的体悟。

(2)宏观地理解美。世界是一个大环境,是一个广义的存在。美是一个相对于丑的存在,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曾有:“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的论断。生活中随处都有美的存在,只是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外在的美是容易通过形象展现出来的,而内在的美则是不易言说,需要发掘的。审美不是狭义地去寻找一眼便能看到的美,审美是要用真切的情感去发掘外在形象背后的美,透过并不华丽的外表挖掘出具有震撼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审美。在生活和学习中,要锻炼学生跨越外在形式的障碍,从狭隘的美中跳出来,站在高处从宏观的视角体察潜藏在平凡背后的真实和朴素中的奢华的美。声乐作为抽象的声音存在,学生在练习的时候经常会以音乐技巧为主导,但是这只是基础的训练,如果希望自己的声音更加动人,更有穿透力和震撼力就要有真情实感的投入。而这种情感便来自于学生对世界、对自然、对生命和个体存在的独特认识,当学生能够以宏观的态度和视角看待世界和事物时,他们的心灵也会逐渐走向成熟,这种宏观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会使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更丰富,审美意识是伴随在他们的思维中,如影随形地指导他们的音乐活动的。

5用审美丰富声乐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作为主要媒介传递文化、思想、意识、情感的艺术学科。声乐则是对音乐的一种以人作为表现主体的诠释。声乐学习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与练习,声乐技巧只是一种表现音乐的工具,而注入音乐中的情感才是一部音乐作品的灵魂部分。声乐教学是极其细腻的一种艺术传授,对于教师和学生本身的所具有的素养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声乐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外在形象和表演技巧,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充实。审美意识的建立正是对学生情感的丰富。在审美意识的指导下,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将会有新的深层次的发现。这些新的理解和发现可能是关于音乐本身存在的规律,可能是学生自己对青春的独特的体悟,也可能是学生对生活的怀疑、彷徨,而这正是新时代里音乐应该被赋予的新的内涵。音乐不应该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它应该是在生活中被丰富,被认知,被吸收。

6结语

世界从不缺少优美的声音,只是缺少聆听的耳朵。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实践演唱的课程。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豁达,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的离愁中都潜藏着审美意识,在曲辞中有中国的文化,有美妙的歌声。

作者:冉勇军 单位: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