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语文论文
一、挖掘教材阅读价值
教材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拓展教材,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比如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指导同学们延伸阅读《春》《背影》等经典散文;学习了老舍的《猫》以后,还可以让大家阅读《养花》、《骆驼祥子》。如此引导阅读,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实际学情,挖掘教材阅读价值,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在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是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可以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顺着文章思想阶梯稳步提升。可以说只有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他们感悟语文的魅力,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逻辑思辨和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人文素养的一角,一个愿意阅读和会读书的学生,他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很高,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才能挖掘读物的精神引导作用,并作用于自己的言语行为等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功能,达成新课改目标。例如,教材中《师恩难忘》一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赞扬了田老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歌颂了老师的敬业精神,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依然充满了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在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文本,之后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体会了文中的内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理解的基础,是感悟的前提,在充分地阅读中增加了学生自己的敬师之情。
三、引导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引导小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目前流行的各种读物鱼龙混杂,这就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积极引导。我们可以进行导读,就是遴选一些比较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的读物,然后设计相应的导读简介和思考问题,阅读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读书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比如,笔者就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规律特点,给大家推选了《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中国历史故事精选》、《格林童话》等经典读物。具体操作中,笔者先挑选其中的比较经典的一篇,组织大家分享心得,思考问题,为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开设范例,让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遵循科学的阅读流程和思考方式,取得了积极的阅读效果,值得借鉴。
四、尊重个体个性化阅读
由于生活和学习背景的不同,同学们客观上存在个体认知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承认差异,研究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具体到课外阅读上,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家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让不同基础的同学,阅读不同难度和知识层面的书籍,并给出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为了使我们的方案更加具体,我们可以做问卷调查,通过量化同学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范围等来充分认识同学们的阅读实情,然后才能有针对地帮他们选择性地制定阅读计划。尤其要注意用故事性比较强的书籍,来设计活泼的阅读方案来引导后进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进一步诱导积极阅读,以此来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最终攀花折桂,提高语文素养。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心得体会。阅读是帮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拓展视野和提升人文素养的不二法门,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发挥语文教师的鼓励、引导、点拨、评价等作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周明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府前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