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设计
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电话拜访、实地走访的综合调研方法。自行设计《保险行业职业诚信教育认知调查问卷》,并区分为企业部分及代理人部分。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职业诚信的实施状况出发,结合关联因素,筛选设置调查指标,最终落实于行业对校企合作院校职业诚信教育方面的期待。我们对两类问卷的初稿,就近在两家实习单位及代理人岗位实习的医疗保险专业学生中进行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作出适当修改,结合行业敏感度,重点完善表意方式和可答性,对问卷数据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研结果
(一)企业问卷结果及分析
1.职业诚信水平的关联因素。该部分调查项目为单项选择,设置七个可能与职业诚信水平相关联的因素,由企业对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作出评价。关于学历层次,26.2%的部门认为对职业诚信素质的影响非常重要,54.1%的部门认为重要,11.5%的部门认为不太重要,8.2%的部门认为完全不重要。所有调查对象均认为社会责任意识、管理服从意识、法律意识及抗挫折能力对职业诚信素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于大学期间的诚信档案记录,93.4%的部门认为非常重要,6.6%的部门认为重要。62.3%的部门认为保险知识储备对职业诚信素质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7.7%的部门认为有重要影响。在走访中,大多数部门认为,学历层次与诚信素质并不完全成正比,但国家对代理人条件提升至大专层次,是符合行业对提升人才综合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一种导向性要求,而且具有高等教育经历,对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具有良性促进作用。另外,保险专业知识储备至关重要,一部分失信问题是从业者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差,操作失误导致的。
2.对员工职业诚信基本评价。该部分为多项选择,主要了解企业对员工职业诚信度的认知概况,当被问及“影响员工职业自律的外部因素”时,就单项因素,80.3%的部门选择了“经济收入”因素,60.6%的部门选项中包含“保险展业困难”因素,67.2%的部门选项中包含“保险技术难度高”的因素,同时选择以上三项因素的部门占26.2%。在“销售误导”,“员工失信”的主观原因方面,68.9%的部门倾向于“业务知识不牢固”,18.0%的部门倾向于“急于完成工作任务”,13.1%的部门选择“个人道德素质差”。以上调查说明,企业对失信问题已经较为客观的看待,改变了过去单纯从道德角度对保险人员进行诟病的片面认识,开始意识到保险技术环节及业务能力等因素对诚信的影响作用。
3.职业诚信继续教育措施。在被调查对象中,所有的部门均认为必要的奖惩措施是有效的诚信教育方式,其中,62.3%的部门认为奖励的干预作用较大,27.9%的部门认为惩戒的干预作用较大,9.8%的部门认为奖励与惩戒同等重要。在与集中培训相辅助的经常性教育措施中,52.5%的部门经常采取“参与社会活动”方式,72.1%的部门经常采取典型教育方式,50.8%的部门经常采取“评比”方式,这其中,41.0%的机构经常采取两项措施,16.4%的机构经常采取三项措施。结果说明针对职业诚信教育,保险企业已经认识到单一培训模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开始创新方式,综合应用多种手段。
4.企业对高职院校职业诚信教育的期待。该部分主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的期待,为增强调查结果的可视性,我们对被选超过50%的要素进行统计并整理,以表格形式说明企业希望学校重点培养的相关要素内容,结果如表1所示。在针对一些重点因素的进一步调查中获知,行业希望高校在人才培养阶段要从工作环境出发,重点提高职业诚信的践行能力。例如,要加强学生的专业价值观念教育,深化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与忠诚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能够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非理想状况。被访部门还认为学校应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律教育,通过承袭中华传统美德提高荣辱意识,通过加强法律教育,提高工作敏感度,提升岗位自律和业务自查能力。
(二)代理人问卷结果及分析
1.代理人从业背景。在工作年限方面,37.9%的代理人工作3年以上,44.7%的代理人工作1年以上3年以下,17.4%的代理人工作不足一年,入职3年以下的代理人占到62.1%,反映出该群体脱落率较高。众所周知,工作年限越短,对行业的认可度则越低,也就越难树立对企业的忠诚意识。15.4%的人选择保险是认为该行业具有发展前景,21.3%的人认为有挑战性,30.8%的人出于就业压力,32.5%的人是看到他人的成就,想尝试一下。该部分数据说明,多数人的从业理由不尽成熟。
2.职业诚信教育经历。对于“在校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职业诚信教育经历”,50.2%的人选择公共基础课,17%的人选择校园诚信教育活动,26.1%的人选择专业教学活动,6.7%的人选择不清楚。当问及“专业课教师是否经常强调职业诚信”时,15.4%的人选择经常强调,40.7%的人选择有时强调,32.8%的人选择很少强调,11.1%的人选择未强调。在诚信教育内容方面,仅有4.3%的人表示“符合需求”,26.1%的人认为“太高调,与社会现实不符”,42.3%的人认为“太空泛,与工作实际结合差”,27.3%的人认为“太单调,缺乏灵活性”。该部分表明,专业教师在职业诚信与教学的融合上还有所欠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职业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尚不丰富,应用力不强。
3.职业诚信行为评价。保险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本身就给保险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对于守信问题,14.2%的人选择完全有信心遵守,85.5%的人选择愿意遵守,但缺乏信心,在这部分人中,28.9%的人认为职业诚信脱离社会现实,难于把握。53.5%的人认为工作环节太复杂,难以把握;17.6%的人感觉难以排除利益诱惑。对于成功拓展业务的原因,28.1%的人选择“客户从周围人群中获知对自己的高度评价”;37.5%的人认为是自己能够有效指导客户选择产品或协助赔付。其余34.4%的人则是由于客户是熟人等原因。可见,保险公司与代理人也都已经开始注意到改变自身公众形象对于成功推销保险的重要性。在问及“实事求是介绍产品保障的理由”时,49.8%的人选择“一旦夸大无法兑现,会损害个人形象”,31.6%的人选择“不想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18.6%的人选择“一旦夸大无法兑现,会面临处罚”,这表明从业者已经逐渐将职业诚信与个人评价及企业形象联系起来。
4.职业诚信教育期待对于“参加职业诚信教育的目的”,仅有12.6%的人选择“完成公司要求”,另外的29.2%的人选择“防止出错”,27.3%的人选择“提高个人修养”,30.9%的人选择“提升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大部分的代理人希望通过职业诚信教育获得工作能力及品质意志的提升。在教育措施方面,与定期集中培训相比,“参与社会服务”获得76.7%的被调查者的支持,“典型示范教育”获得58.9%的支持,传统的“考核奖励”也得到49.4%的支持;在教育内容方面,59.3%的人希望在内容上更具体,有针对性;对于典型教育,与反面警示相比,67.5%的人表示更愿意接受同行中的正面典型教育;75.5%的人希望增强挫折教育内容。
三、对保险高职教育工作的启迪
(一)深化激发学生主观能动力,着重诚信度要素培养
职业诚信是保险业生存与发展的自我价值追求,我们亦在调查中发现从业者有遵从职业诚信的内在愿望,高职教育阶段应当深化激发学生对职业诚信的主观能动力。首先要牢固职业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用人单位在选择一名符合他们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时首要看重的是工作态度”,即从是否具备岗位责任意识角度考虑的。其次是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积极吸收环境中的正向资源并转化为人格动力,自觉抵制客观不利因素。在教育措施方面,整理有助于加强诚信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素,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理念、自主的人格内涵、丰富的知识储备、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他们因尊重自我而奉行诚实劳动,因爱岗而敬业,进而对企业诚信,对社会诚信。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深化职业教育的践行效果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从业者对职业诚信是认同并向往的,但会出于各方面的因素难以完好践行。这也反映出大学诚信教育的社会适应功能欠佳“,诚信教育内容与丰富的人生实践相脱节,只注重课堂教育和考试,缺乏实践或有实践却大多流于形式,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因此,职业诚信教育应当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改变空泛地高调倡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根据岗位内容设置训练项目,对在营销、承保、理赔等容易出现失信的重点环节,增加情境模拟教学和实践历练,提高学生对实际任务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和对环境状况的应变能力及抗挫折能力,加强专业教学中对职业诚信的渗透,力争实现职业诚信教育的全面跟进,深化诚信教育的践行效果。
(三)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诚信教育的实施路径
保险职业诚信的培育是复杂的工作,需要在时间上具备全程性、在空间上具备全局性,在认知上要充分重视高职阶段对于职业诚信的基础培养作用,积极在从业前阶段培植诚信素养,提升职业技能,在环境上要改变封闭的教室授课模式,开放教育环境,整合校园、社会及行业等多种教育资源,形成丰富的教育路径。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完善诚信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发挥大学素质教育功能,从基础诚信素质和职业诚信素质两方面着手,通过各类教育资源的共同作用,引导学生完成从合格社会人向优秀保险职业者的递进。
作者:李海澈 翟玉卓 李占文 单位: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