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新媒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

2021-4-10 |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理念变革

(一)要树立主动有为的理念

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对高校和大学生都提出了义务和责任要求,特别是面对基于WEB2.0的网络新媒体,高校和大学生都应当重新审视新媒体环境对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机遇和挑战。诚信作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历来被中华民族所重视。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的诚信影响着民族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的养成需要高校及时更新理念,主动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不断强化教育,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立德树人。教育研究表明,诚信观点的形成、变化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中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环境育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新媒体环境下的诚信环境既是一种人文道德环境,也是一种科技伦理环境,不是大自然天生赋予的,而是人类经过实践不断创造的成果,它既包括如园林建筑、器具设施、智能芯片等物质成果,又包括思想观念、行为准则、社会关系等非物质成果。马克思(KarlMarx)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这里的社会关系包括人的诚信教育环境。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真理性描述很值得当代大学生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新媒体环境下,人的社会关系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发展。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的诚信环境,这里所要讨论的新媒体环境下的诚信环境也是相对于大学生而言的、以大学生为主体、并对大学生诚信产生影响的依托新媒体的外在场域或氛围。高校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主要实施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化的强大功能,并积极占领新媒体运用和影响的主导权,主动集聚优势力量研究新媒体的发展态势和相关技术特征,同时紧贴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信息化需求层次,开发或合作组建新媒体应用的新阵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高校不能很好运用或主动引导,就会使一些消极、反动、淫秽、腐朽的网络不良行为或诈骗、诽谤、造谣等网络犯罪行为有机可乘,猖狂发展。所以,高校要明确对新媒体的引导、支持和发展态度,要从某种程度上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大范围的主动有为,不只完善相关的组织领导体系,而且要与相关的新媒体应用商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新媒体的正向辐射效应营造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氛围和机制环境,使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贴合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要树立网络交互的理念

现代新媒体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实时的网络交互性,如QQ群、微博、微信、飞信群、人人网等都具有双向交互的特点,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环境,就要充分发挥和运用网络交互的强大功能,使新媒体服务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建构主义认为,人们的知识和素养是通过合作学习和意义建构形成的,因而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交流、互动、体验、生成式学习,使学习的可持续性和趣味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就是一个可持续的互动交流过程,需要高校和大学生主体都确立智能网络互动的理念,紧抓新媒体提供的互动机遇和环境,全面扩充和发展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实时互动交流合作,丰富和深化交互式体验,构建多向沟通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协作分享的学习新模式。首先,要深入理解基于新媒体的网络交互理念,明晰新媒体环境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互动关系。新媒体环境与诚信教育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诚信教育的成效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墨子曾经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大学生诚信教育离不开周围新媒体环境的促动和影响,新媒体环境发挥辐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接受诚信教育,有助于他们借助新媒体网络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另一方面,良好新媒体环境的形成需要依靠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成果体现。当然,诚信教育环境不像山河湖泊这种大自然天然形成的地理环境,而是人们创造的成果,需要后天持续不断的营造。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而大多数学生诚信品质的存在则形成了高校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其次,要深入理解网络互动的双向或多向沟通特性,最大限度发挥影像、声音、视频等网络要素的重要功效。

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有较好的宣传辐射功能,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很多信息需要即时传递,时间就是效率,有了效率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成功。进一步讲,传统媒体的信息流在最初状态基本呈单向态势,受众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不对称状态;而新媒体从一开始信息流就呈现多向互动的状态,而且具有实时反馈的特性,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信息互动交流的迫切需求。新媒体既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网络支撑,又是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网络互动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通过规范完善基于新媒体的相关网络技术,实现大学生诚信教育主体网络互动的便捷性、畅通性,使网络互动成为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一种基本依托,成为大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心灵沟通的一种常态。

(三)要树立绿色协同的理念

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是需要社会、政府、高校和学生家庭协同配合、系统构建。要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文明的新媒体环境,诚实守信是基本条件。良好的诚实守信氛围和机制环境不是单片分散的思想和行动所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凝心聚力、共同行动。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诚信教育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诚信教育环境的演变,现在的诚信教育环境现状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过程带来阻碍和不良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对实现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环境的绿色协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基于诚信的公平、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削弱了绿色协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形成基础。由于受市场经济趋利性和功利化的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人唯利是图,道德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不诚信的风气,并通过新媒体网络长期传播和渗透营私舞弊、投机豪取等不良习气和恶劣行径。同时,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起步较晚,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远远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市场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等观念盛行,诸如以次充好、掺假制假、欺诈行骗、不讲信用等现象不断发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必然受到这些网络不良风气和观念的影响,这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减弱了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基于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辐射功能尚未凸显,影响了绿色协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实施效果。由于受到社会中功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开始功利化,过于追求实际利益,把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甚至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贪图享受,追逐财富,把作为道德之基的诚信抛之脑后,更不用说运用新媒体增强自己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能力了。这使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形成从一开始就遭遇了众多阻碍。例如,由于利益的驱动,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不诚信现象在社会上时有发生并通过新媒体进行扩散;大学生的各种诚信缺失行为开始屡屡出现,如利用新媒体工具实施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或学术腐败,这使得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所遭遇的市场自发负面效应以及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腐蚀,高校应当构建基于新媒体互动的绿色协同诚信教育传导机制,从组织领导、实施机制、效果反馈等各个方面联合统筹社会、政府和学生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形成规范、有序、协调、统一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综合机制和传导体系。

二、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优化

新媒体的出现既是社会信息化的客观趋势,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和互动性迎合了当代大学生崇尚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在当代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些不道德、不良因素正一步步地腐蚀着高校的诚信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此,高校必须借助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在传统诚信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优化信息化时代下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具体对策,为实现诚信、友善的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共青团系统为牵引,提升正向辐射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高校共青团在青年学生的诚信教育文化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抓住青年学生的新媒体应用心态和趋势,大力推广诸如以公共短信平台大范围发送的《青年手机报》,基于实名认证的人人网社交平台以及共青团官方微博、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宣传引导、互动交流新渠道,让诚信清风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成为广大青年乐于接受、勤于践行的道德信条。首先,高校要在共青团系统中重视新媒体宣传引导工作,选派专职人员组成新媒体诚信引导调研和实践团队,统筹指导全校基于新媒体的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信息化说到底是要靠人来推动的,所以专职的团干部如果能够敏锐洞悉当代青年的网络使用心态,及时收集、反馈、回应青年对涉及诚信问题的各类热点事件的关注和期盼,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就能够落在实处,就能够真正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道德准则。同时,高校共青团工作要与学生工作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协作,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来扩充主流文化在广大青年学生群体中的深层次传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青年文化传播的阵地,积极培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充实和强化新媒体的互动学习和服务功能,用实惠举措渗透诚信教育的理念和行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①如果青年学生感受到了新媒体带给他们的便捷服务,体会到了新媒体能够解决他们的学习心理困惑,就会增强对新媒体的认同和接受感,进而自觉地践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相关要求。目前就高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广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学习的过程中,面临收集资料花费时间长、网络学习资源分散、学习互动方式单一等具体问题和现实困惑。因而,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整合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网络精品资源、网络开放课程,将其及时上传到新媒体互动社区,同时引导组建新媒体网络互动学习讨论组、交流专栏等,鼓励和加强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互动式学习、分享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全面提升新媒体服务广大青年学生的效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各方面需求。

(二)以标准化考场建设为契机,构建校园诚信环境和制度体系

基于信息实时监控的标准化考试是考场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趋势和根本要求,是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重要保障。考试作弊是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严肃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学风、校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考试作弊的本质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养不够,高校要协同配合和全面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以此营造诚信教育的威慑力,推动诚信教育的科学化建设,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的长效制度和保障机制。首先,高校要为标准化考场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一般而言,标准化考场需要配备能够实时监控的通讯器材和摄像系统,这些设备具有360度的全方位监测录像功能,灵敏度高,整套系统需要长期维护,因而除了地方教育财政专项支持外,各高校要对此项支出进行必要的预算决算,确保标准化考场硬件和软件环境的高质量运行。对新修建的校舍,各高校要按照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的贯彻要求和实施标准,及时配备安装标准化考场设施,从制度根源上消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意图,使打算作弊的人从客观上不能作弊,进一步打牢学生不敢作弊、不想作弊的思想基础,推动诚信考试氛围的形成。

目前,江苏高校尽管按照要求建立了很多标准化考场,但每次大型考试总是有很多高校(考点)出现严重作弊的事件,究其原因,标准化考场的应用管理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标准化设备因维护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功能,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和监督作用,对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这需要高校加强重视,积极贯彻相关要求,竭力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其次,高校要以标准化考场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创新诚信制度体系。高校要积极贯彻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试考场标准化建设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实施基于校园一卡通的一系列信息化、标准化服务方案,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之风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清正廉洁、务实求真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目前,部分高校把考场标准化监控与进入考场实名制即时刷卡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考试信息管理一体化。高校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就要把一卡通服务和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一卡通信息化集约功能,把一卡通使用记录纳入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用实名实时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创新完善诚信制度体系,让诚信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常态。

(三)依托新媒体,选树典型,提升大学生传媒素养和良好形象

大学生是引领社会潮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大学生更应展示优良的素质和富有生机活力的自我形象。高校要通过相关政策扶持新媒体应用,积极创造新媒体应用的现实环境,为大学生提升传媒素养和塑造自我形象提供持久的硬件、软件和文化环境支持,进而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提供组织基础和信息化支撑。首先,高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网络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素养。在西方西化宣传攻势和市场经济利益化机制影响下,大多数青年学生对社会热点和焦点事件能够保持理性、客观的分析态度,然而少部分大学生没能经受住利益诱惑或者听信谣传而受到不良诱导,在新媒体网络上发布、传播与事实大相径庭的不实消息,甚至通过网络诽谤、污蔑他人,影响了校园健康、诚信、文明环境的构建,给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了不和谐因素。“虚拟的网络社会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同时也为大学生以虚拟的面目、虚假的信息进行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大学生诚信操守受到挑战。”高校要成立新闻或信息化中心,专门负责新媒体网络信息安全,明晰其职责,强化其舆论监测、引导功能。

大学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其在新媒体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或传递的信号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舆论导向。高校要积极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法律意识,运用新媒体互动式教学解读典型案例,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家法律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最新惩戒措施或规定,提升他们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的网络道德素养。其次,高校要通过选树典型,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互动平台展示良好的自我形象,传递诚信正能量。高校要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诚信、自强典型学生(团队)的宣传学习活动。目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凝聚下,广大青年求真务实、争先创优、奋力拼搏,涌现出了大批具有感召力的先进典型(个人或团队)。同时,高校要注意发掘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这类学生一般觉悟较高,话语体系独特,且在学生群体中享有较高的威信,甚至能够一呼百应。高校要主动提供合适的新媒体环境让这些“意见领袖”发声发言(如让其主导微博、SNS等),把代表正面、主流声音的政策信息及时渗透到普通学生群体中,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和良好的示范功能。

(四)主导构建多方沟通机制和征信协作平台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不是高校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达成的,需要一个包括新媒体应用商、社会征信机构、地方政府和学生家庭等在内的多方联动沟通机制和协作平台。诚信是社会的道德底线,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环境构建对新媒体的可持续应用和发展,对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具有奠基的作用。首先,高校要抓住关键期(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就业前教育阶段等)开展诚信教育合作沟通,完善基于新媒体环境的诚信教育政策体系。如大一学生入学报到期间,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会随同到校,高校就应当抓住这个短暂时机组织相关老师(院系领导、辅导员、学业导师或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见面会,及时通告大学生涉及诚信的重大事项及其相关经验教训(如考试作弊、就业违约、助学贷款还款拖欠等失信现象和行为),并向学生家长进一步明确学校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关举措和诚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大意义,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与家长建立QQ群、飞信群或人人网等长期沟通交流平台,共同努力,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再如,很多高校与中国移动、电信等新媒体应用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或网络平台把诚信道德教育的相关讯息发布给每个学生,大大增强了诚信网络教育的覆盖面和效果。高校要把这些涉及诚信教育的联合沟通机制政策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学生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定期接受有针对性的诚信道德教育,提升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

其次,高校要与银行、信用中介组织(公司)初步建立可供实时查询和录入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互动协作平台。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对普通高校而言,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和使命,因而高校要针对诚信道德现状启动大学生诚信评价的顶层设计,及时与地方政府、银行、社会征信机构沟通协作,完善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大学生征信评价多方合作方案,初步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网络实时查录功能。完备的大学生征信评价体系能够彰显诚信的现实价值和社会功能,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道德实践和道德评价;能够强化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监督省察,营造“诚信待人、诚信做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和谐校园氛围,推动构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对于失信行为,大学生征信评价相关组织和高校应该及时提醒、警示相关当事人,对于严重失信或多次失信行为,要加大新媒体的公开曝光力度,利用新媒体舆论导向,使失信行为人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总结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构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环境,理念要与时俱进,对策要具体务实,要尊重大学生诚信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让青年大学生愿意接受、能够接受、主动接受诚信教育,促进自身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作者:朱卫国 梅贞 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