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及应用3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邢台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虚假现象突出

一是考试作弊经常出现。经过调查,大部分学校每年都会处理考试作弊的学生,而且处罚力度很大。即便如此,也未能杜绝作弊现象。作弊方法从考场上互相传递信息、打小抄、使用通讯工具等延伸到考场下请客、拉关系找老师修改成绩。二是作业抄袭严重。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不认真对待学业,存在抄袭他人作业、篡改实验数据等现象。三是通过不正当手法获取各种荣誉。如评选优秀、入党,竞聘学生干部时,通过投机取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一是淡薄的诚信意识在交往中比较明显。由此出现的各种表现情形如下:有部分学生不信任他人,导致不愿意与人交往,长期发展下去,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出于自私自利目的,私下对他人制造流言蜚语,破坏他人的形象;还有些学生无担当,说话、做事不负责任。二是对感情不负责任。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感情上不成熟,抱着玩玩看的态度,出于尝鲜、解决心理空虚等目的来谈恋爱,多角恋爱,甚至未婚同居。三是诚信缺失在网络交往中越发突显。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的涌现,给大学生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道德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鉴于目前与网络相关的立法不健全,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网络诈骗行为层出不穷,社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通过网络散播的速度更快,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很难正确地做出判断与区别,不利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邢台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分析当前邢台市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综合反映出社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上诸多诚信缺失现象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遍布社会中的各个领域,诸如官员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贪污腐败现象;企业经营中的欺诈、偷税漏税、走私、欠债恶意不还、招投标串通一气等违法违规行为;学校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等;人际交往中的讹人、欺诈现象经常见诸报端。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冲击很大,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对学校这么多年来的诚信教育中关于优良传统美德方面的内容不解甚至产生怀疑,多年来的道德教育在这些诚信缺失现象面前甚至不堪一击。社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发挥作用,这也是学校当前必须面对、同时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2.学校对诚信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对诚信教育认识不充分。当前国家教育规划中强调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知识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平分秋色,思想和行动不统一。由于诚信教育相对于知识技能教育而言,不易做到量化而使考核泛泛,因此容易导致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难以达到优化,从而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诚信意识的提高。

3.学校的诚信教育发展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各领域的新事物和新现象不断涌现。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但是一些学校没有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教育模式仍沿用应试教育的模型,采用灌输、说教的方法,僵硬化、教条化地讲一些和实际脱离的陈旧的东西,疏远了与学生沟通的距离,未能站在学生角度上考虑问题,引不起学生对诚信教育的兴趣。在诚信教育的切入点上,未能有效地做到把学生成长需求与现实动态变化相结合,也就不容易在实践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4.校园诚信大环境尚未构建成熟

建设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是诚信教育内容的深化,有助于加快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同时也是大学生出校门之前的诚信实践。就邢台市看,共有四所高校。部分高校尚不具备这个条件,学校的诚信环境不健全,学生之间、教工之间、学生与教工之间、学生与后勤集团员工之间还未做到完全诚信交往。学校诚信环境的营建,对高校教工和学生服务企业员工首先提出了诚信榜样的要求,因为他们诚信与否关乎诚信环境建设的成功,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

5.大学生自身的责任意识淡薄

一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一个高素质人才应担负的责任。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尽宠爱,行事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学习中,老师布置的团队任务,如果任务成功则相互邀功,如果任务失败,则相互推卸责任。生活中,宿舍卫生脏乱差,对感情不负责任,抽烟酗酒,打架斗殴。二是历史责任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在班级、学校行事中只关心自己利益得失,没有大局观念,不关心时事,缺乏现代大学生应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历史责任感。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学校在诚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学校诚信教育的主要作用。这就需要学校贯彻实施正确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努力探索适合诚信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家庭两个基本点,多方位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以期更好地实现诚信教育的目标。

1.丰富诚信教育的内涵,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邢台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改革实践要求高等教育也要进行同步变革。学校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吸收进各门课程,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去,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打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功。与此同时,要加强对邢台市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学校对诚信教育的认识,要认识到加强邢台市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向社会输送合格、高素质人才的意义。其次,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提到高度重视的地位,做到像培养知识技能课程一样组织教学,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制定明确的德育考核体系,纳入到每个学期的培养计划当中。

2.创造良好校园诚信环境

创造校园诚信大环境,一要从学校本身出发,对外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相当于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突出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要把这种创建工程放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定位。二是学校可以设立诚信建设办公室等类似的领导机构,负责在全校范围内对诚信建设的组织领导。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由诚信建设办公室把关,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以“诚信”为主题的漫画比赛,对诚信教育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定期、定点宣传,深入班级、深入宿舍,在校园中创设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3.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目前我国关于诚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惩罚不到位,各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相互交叉,归口不清晰。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在涉及诚信管理的使用范围、信息披露、有偿服务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处置力度,提高失信的成本,使不诚信的人在监督机制下无所遁形,建设诚实守信的法制社会。

4.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构建邢台市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行政法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综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诚信评价体系。建立诚信评价体系,最终的评价结果是形成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将来可作为企业校园招聘的参考信息,这与构建诚信社会一脉相承,该评价体系将有助于约束、规范学生的诚信行为。在构建邢台市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时,要处理好学校和学生的关系,要以学生诚信为主,建立每个人的诚信账本,诚实守信要记录,失信行为也要记录,促使人人自觉、互相监督、主动诚信的做人做事,同时,也有助于学校诚信大环境的建设。通过评价体系的推动实施,目的是形成校园教学育人的诚信氛围,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诚信人才。

作者:李宁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弊端所在

1.缺乏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撑

国内对诚信教育问题的研究模式尽显老化,目前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和理念等都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参考文献中针对诚信教育缺失的表现、原因和对策几个方面讨论得比较多,但对教育机制研究相对匮乏。

2.诚信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

虽然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载体激励学生倡导诚信,但是没有形成一种以学生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停留在学校要学生们讲诚信,而不是学生们主动将对诚信的认知变为自身内在的需求。

二、激励理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用

激励的概念从字面上看,有激发和励志的意思。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用于对高校大学生管理上,是指激发学生的动机,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对于激励的方式现在学术界有很多种理论和方法,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的理论,如奥德弗的ERG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如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如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奥德弗的ERG理论及其应用

“ERG”理论是生存—相互关系—成长需要理论的简称。奥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期望,可以激发其驱动力或积极性的因素,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个体身上是千差万别的,激励要因人而异。

(1)生存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例如食物、衣服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满足这种需要,人们将无法生存。例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物质需要会更为迫切,为此,应为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生活必需品、学习用品,为困难新生准备过冬棉服,同时,发放励志书籍,激励困难学生自立自强、成长成才。在经济资助同时,寓诚信教育于精神扶贫之中,引导其诚信为人,促进心智的健康成长。

(2)关系需要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谊、信任、尊重和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们希望和他人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的需要;是一种渴望被团体接纳并成为其中一员,有所归属的需要。当人们满足生存需要和生活稳定后,相互关系需要就会突出出来,并且产生激励作用。学校可将同学们的这种关系需要作为激励源,提供一种能使同学们之间保持友谊,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为人处世原则和讲诚信的个人信誉。提倡交友诚信,恋爱诚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减少学校不稳定因素,改善人际关系淡漠、你猜我疑的诚信缺失现状,让信任和友善回到同学们心中,让大家普遍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3)成长需要是一个人在事业、工作、前途等方面要求发展的需要。学校在评选十佳大学生或者大学生自强之星时,通常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全面激励学生倡导诚信,学校可以将诚信作为考核条件之一,不诚信者取消参评资格。成长需要是一种要求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个体发展固然重要,但基本的道德素质一定要和其自身发展相匹配,才能有所作为和成就。在学生贷款诚信、缴费诚信、考试诚信、学术诚信等方面实行考评机制,定期全面地进行测评,详细及时地反馈学生的信用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对信用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监察、纠正、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及其应用

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在不同时期所追求的既定目标是不同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在某一时期所追求的特定目标,因势利导,在制度的制定上,将诚实守信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来考察。如有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学生刻苦学习争取获得奖学金;有些同学想进学生会或者社团组织锻炼自己;有的同学争取保送读研究生或者想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等。针对同学们的不同目标,可以在《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奖助学金评比条例》、《学生干部管理条例》、《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将诚实守信作为必备的前提,实施不讲诚信一票否决制,促使学生时刻自省,坚决抵制不诚信行为。

三、运用激励理论拓延诚信教育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道德修养,结合其自身的发展特点,运用激励理论,把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充分发挥“榜样激励”,在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环节中渗透诚信典型,激发学生诚信意识。把诚信教育作为品牌教育之一,放在突出位置上。设置系统的诚信教育课程,展开细致的诚信教育研究。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诚信教育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让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武装学生头脑,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必修课计入学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诚信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和学生互动起来,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身边鲜活的诚信事例鼓舞学生,内容要与时俱进,拓宽诚信教育的内涵,达到用诚信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环节中,通过有效的诚信教育载体激励学生倡导诚信,学校可以经常性地举行以诚信道德为主题的活动,诸如名家讲座、名人访谈,观摩有关诚信的电影、演讲、征文、辩论等系列教育活动;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每年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评价,把考察学生的诚实、信用等资质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在师生中树立“重信誉、讲信用”的榜样,实施“诚信榜样带动工程”,形成“学校有英模,身边有先进”的良好局面,影响、激励他人;努力营造规范的学术氛围,严格制定各项校级校规制度并重在落实,严肃考试纪律。让大学生深切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激浊扬清,促进大学生知行统一。

2.充分运用“奖惩激励”,发挥诚信档案作用,建立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诚信档案客观地记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与成长轨迹,是一种写实记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为自己建立诚信档案不是负担,而是自己体现信誉度的机会,是自己优于别人的一份财富。建立诚信评价、诚信监督和诚信奖励制度,使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发电子诚信档案,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对诚信档案进行有效的辅助管理。公开诚信内容,对信誉良好的大学生树立品牌,对诚信较差的学生进行监督,奖励诚信者,惩罚失信者,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建立大学生诚信信息发布制度,记录有关诚信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先评优、入党、发放贷款、贫困资助、求职就业、保送攻读研究生等行为的主要依据。激励他们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讲究信用,信守承诺,做一名诚实守信的维护者和实践者。

作者:金杉杉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

第三篇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和研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在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收入,成为一种无形的标杆,导致“向钱看”思想的漫延。当代大学生处在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道路边缘,或多或少地接触到现代经济社会,必然会受到社会上“轻学习、重名利”的浮躁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昂的学习热情,学而不精、学而不专,抄袭、剽窃成风。更有甚者,在大学生群体内,对作弊行为的认识是不以为耻,竟然有着相当的认同感,并坦然面对,这就是一种诚信的丧失!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创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然而,许多大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偷懒、马虎成为一种常态,为完成各项作业,甚至为完成毕业论文,而采取复制、粘贴等投机取巧的方式。个别人还花钱找人代写,自己连论文的内容和逻辑都不清楚,根本就达不到在校学习的目的,更谈不上学术研究了。可见,学术诚信失范行为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日常生活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还表现在大学校园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无视诚实守信的为人之道,在日常生活中言而无信,表里不一。同学交往中,常被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主导,出现了虚荣浮躁,重利轻信的不良倾向,同学之间缺乏坦诚相待的态度,缺乏纯洁的同学情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一部分诚信意识淡薄的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虚拟、隐蔽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自我角色意识淡化,因而良心的监督作用弱化。在虚拟世界中,网络主体之间的关系呈间接性质,使得直面的舆论抨击难以进行,造成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下降。这就为谎言欺骗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增加了大学生失信行为发生的概率。个别学生为享受学校或社会给予的各种优惠补贴,不惜伪造证明冒充贫困生,实则拿着父母给的学费,肆意挥霍,完全丧失个人信用,这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和整个社会信誉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求职就业

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相当大的就业压力,一份有份量的简历是敲开理想职业大门的金砖。为了获取一份好的工作,许多学生不惜以丧失诚信为代价,对自己进行“精心包装”:涂改学习成绩,虚构实习经历,伪造学生干部身份等等,这种履历“注水”都快成了当下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还有,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由于缺乏职业规划意识,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完全没有就业目标,只好广泛撒网,盲目就业,常常同时签约几家单位,一旦找到满意职位,就轻易毁约。这种做法不仅造成自身的信誉大打折扣,给学校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丑恶现象的渲染助长了大学生不良思想的产生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最基本道德准则。但本该遵守的诚信观念逐渐被淡化、边缘化,人们最大限度地追求各自利益,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占据上风,加上公民信用体制尚未健全,缺少相关法律法规来调整个人信用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不守诚信者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惩罚,讲诚信者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鼓励,致使人们为了追逐名利而丧失道德品质。[3]30-33因此,诚信缺失现象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普遍存在。政治领域里的贪污腐败、虚报政绩,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文化领域中的代笔黑哨等等,这些现象和观念必然对大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诱导作用,使得部分学生产生认知错觉,认为不守诚信可行,往往注重物质经济利益,忽视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步伐过缓的大学德育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校具有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使命。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德育一直在进行,但实效性不强。目前,高校并未单独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而是将其笼统概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中,通过传统的课堂灌输、理性说教达到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容易使诚信教育流于形式。某些诚信教育内容理论化、政策化,不能与现实生活、道德实践有效结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甚至趋于功利化,片面追求合格率,着重传授概念性知识,忽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因此,课本中近乎完善的理想化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这就造成了课堂所学内容考试时可用即可,行动时基本当作不存在的现状。这样的情况,很难说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又有多少真正融入到其人生实践之中。

(三)家庭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子女诚信观念不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也是主导教育。它给孩子深入骨髓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德育方面的言传身教,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某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缺乏榜样带头作用;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失信行为不予纠正,导致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诚信品格。

(四)道德自律的弱化、自省意识的缺乏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但由于东西文化激烈碰撞,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加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选择能力,于是认知不到位,发生偏差,忽视诚信是做人之本,在实践方面不能依照诚信原则行事。由于道德认知和行为脱节,出现表面上赞同诚信原则,痛恨失信行为,但在道德实践中,却表现出言行不一,知行背离,成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有一些学生,没有坚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本着消极的态度,对诚信缺失不以为然,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事以自己优先。这种自私自利的想法使他们在面对义利选择时,往往为了利益而抛弃诚信。

三、加强诚信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和践行诚信观

大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关系到当今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将来。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必须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教育几个方面展开。

(一)规范社会行为,强化诚信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道德教育不单单靠自律来约束大学生,更需要制度来保障。建立健全社会和高校的信用制度及可操作的信用体系,惩戒与预防并重对诚信缺失是最好的教育和防火墙。一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包括个人信息,诚信承诺书,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和组织纪律的记录,以及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的行为表现。档案建立后进行科学化管理,学生毕业时移交给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传达学生的诚信状况。二是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高校定期对学生进行诚信表现评估,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入党的参考标准之一,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三是实施诚信奖惩制度。对那些恪守诚信的学生予以适当奖励,鼓励其行为,使他们获得自我认同感。相反,失信者必须受到惩罚,对其失范行为予以严肃处理。通过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学生良好诚信观念的养成。另外,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方面应重申网络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恪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络上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

(二)加强诚信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诚信观念

高校以“三个倡导”为指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其中,把诚信教育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融入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中去,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落实多形式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树立当代诚信楷模,以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例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诚信教育宣传力度,营造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以开展“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载体,围绕大学生关注的成长成才问题,注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做好宣传工作,提高舆论导向作用,使大学生懂得诚信不仅是治国之道,更是为人之本,创业之基和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将诚信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加强自我修养,塑造诚信形象,提高个人品德。

(三)以身作则,家长示范,强化诚信教育意识

诚信教育具有现实性、大众性、生活性等特点,同时,诚信教育还是一种终身教育,贯穿大学生的一生。家长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庭需要营造和谐、诚信的氛围。家长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自身良好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此基础上强化子女的诚信意识,培养子女的诚信品格。同时,家长应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进行失范和导向作用。家长要做好示范榜样,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子女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良好的诚信形象取信于子女,以诚信培养诚信,发挥家庭引导教化作用,将诚信意识牢牢扎根于孩子内心,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四)内化诚信理念,加强自我诚信教育

任何外部影响因素都必须通过其内因起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把德育要求“内诚于心”,再“外化于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根本途径。大学生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诚信道德认识;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言行举止表现出诚信理念,面对各种不良诱惑,坚决抵制,提高自控力;三是要不断自省和自改,增强诚信可贵,背信可耻的认识,做到同学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勉励。此外,对诚信进行自我教育要以诚信理念的主动学习为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的再现,而是应该掌握诚信的真正含义,并积极践行。诚信品质的最终养成必须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付诸于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诚信道德,体验诚信的重要性,把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道德品质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发展诚信品德,提升道德人格,使得诚信意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强化。大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待人处事,才会深切体会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理解诚信的真正内涵,才会确定合理的行动方向,用精神力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不断完善自我。

四、总结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应有之意。“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培育大学生诚信品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成长,而且有利于社会风气良好,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作者:刘懿玢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