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唱法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是以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代表的“情为声之,声为情之形”。强调了声与情是在歌唱艺术中的重要性,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说明了优秀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两个方面。
(一)情感是展现声乐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情感因素对表演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音乐是一种瞬间表现的艺术,因此,情感的把握与展现在声乐艺术的学习研究以及演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是对生活实际的独特反应,正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造就了声乐的独特呈现形式。所以说,在声乐作品中,娴熟的演唱技巧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缺少技巧,情感表达再丰富深刻也不能让观众尽兴;少了情感,机械的表演给人的感觉就是乏味,就很难体现出创作者深刻的表达意图。因此,声乐艺术必须兼谈声音技巧和情感表达,两者互相渗透融合,才能打动听众,才能完美的演绎出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声乐演绎中情感展现要注重发挥表情的作用
表情是人的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声乐演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场音乐表演,听众不仅仅是听演唱者的声音,同事还会关注演唱者的表情变化,好的演唱者能够用表情传达声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根据笔者的声乐从教经验,深刻的意识到人的表情在歌唱过程中的重要程度:比如,僵硬的表情难以感染听众,甚至会令听众产生反感情绪。因为不能将作品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表现为在演唱时身体比较机械,没有适当的肢体语言和作品以及听众进行灵魂的交流,美誉强烈的情感流露,声音没有更具作品的需求二跌宕起伏,甚至是扭曲的作品原有的情感,导致难以释义,这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了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精神。
(三)情感领悟对提高学生声乐理解能力的作用
要想提高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就要求与作品达到情感的充分融合。由于学生的天赋和从小的生活环境教育有限等因素,使得学生声乐理解能力不高,这是很正常的。对此,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体会,以提高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是学习更进一步。
二、情感培养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人的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做出的内在感觉和态度,反应着人与物的存在关系。而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形成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教育经历中,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并统一在情操中。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利用音乐特殊的感染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另外,声乐教师要善于通过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艺术审美情感和情操来较为深刻地理解和呈现所教学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时空上诠释作品的情感底蕴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历史的产物和情感的产物,都是通过情感的加工得以实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或多或少都蕴含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情感精神。音乐作品更是这样的。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由于严重缺乏生活经历经验,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体验,以及对历史涉猎不多,以致很多时候对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时代情感精神难以理解和体会,也就无法把作品的内在情感精神充分地品味出来。例如,在教唱《嘉陵江上》这首歌曲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会到那种流亡的痛苦生活,在演唱时他们把表现出一种轻松、跳跃的错误的情感表达,而不能深刻准确把握和表现该作品中所蕴含的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和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痛恨之情,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较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歌曲的强烈情感特征,笔者通过历史背景知识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并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作者在这首歌中主要表达了对当时国破家亡的感慨和对侵略者的愤恨,为他们从早到晚,忍饥挨饿,奔走逃难的苦难命运呼喊不平。在这首歌曲中抒发着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恨和抗议。通过对历史条件下的创作背景介绍,就大大感染了学生的情感因子,让他们自然地进行有情感的演唱表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艺术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领悟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来创设与艺术作品相适应的情感氛围,以此感染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中,感同身受,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例如,在发声训练的教学环节中,笔者用上节课学过的劳动号子体裁的民歌《拉蓬号子》最后二部合唱乐句,作为发声练习曲。再如,在教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一课教案设计中,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创设一个情境,营造以景带情,情景交融情感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以便带着真情实感的去学习和感悟。总之,要实现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深刻性,都要通过围绕情感这一主线来进行和深化,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境带情,以情带声,从而情境结合,陶冶情操,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发挥教师的情感带动功能,培养学生的声乐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上课的情感刻板、情绪低落,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无从说情感共振。实施情感教育过程,需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打破大学师生情感淡薄的不利现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对声乐作品进行想象性的二次创造,使师生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都能够进入十分活跃的状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情感的带动作用,通过有感情的范唱、面部表情和内在情感都要真挚的呈现,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歌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力和表现力。以情动情,达到作品与师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音乐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注重利用课堂教学的集体活动形式教授学生声乐表演的技能和技巧,更要着力感染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独特的意境听觉想象功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情感的教育和审美的熏陶。并通过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在时空上诠释作品的情感底蕴;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特定的情感氛围来强化学生情感。发挥教师的情感带动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声乐情感、艺术鉴赏能力,让声乐教学展现形式和情感的审美和教育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感。
作者:王小丹 单位:黄淮学院
第二篇
一、培养师生感情,提高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所谓的“以情促情”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声乐的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对待学生的时候不能存在任何感情色彩,积极的鼓励他们,因为每个人的“乐感”天赋都不同,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课堂上给学生构建表现自我的平台施展才华,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对声乐学习的热情。最后,教师在满足学生的内心对成功的需求的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声乐课堂的趣味性,有效地实施情感教学方法。
二、深入作品,提高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在别人的心里撒播阳光,首先自己的心里必须阳光明媚”。同样,教师想利用声乐的韵律、词曲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打动学生,那么自己也必须深入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只有投入感情融入到教材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然后将这种情感渗透到教学中,这样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产生感情的共鸣。
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普及,不仅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将多媒体课件融入教学中,可以将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声乐课堂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在讲授《校园的早晨》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地展现了校园在春、夏、秋、冬四季早晨风景变化的课件,放映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栩栩如生。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生动形象并配有虫鸣鸟叫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和美妙的音乐。将气候变化演绎的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景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让课堂声乐教学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的结合并交融一起,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声乐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声乐课堂的情感体验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促进情感体验的关键因素,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声乐有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萌发。那么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呢?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踊跃发言,提出声乐学习中不懂的问题。其次,可以开展小组比赛形式的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师生有一个愉悦的心情,老师讲的舒心,学生听的开心,对音乐的理解更加透彻,记忆就会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体验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大的作用,情感体验教学是声乐学习的基础,是初中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此文能为声乐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情感体验提供借鉴经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李菲菲 单位:大庆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