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论文 » 正文

医患关系构建中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2021-4-10 | 医患关系论文

1剖析原因

1.1医生不满意

医生的工作压力很大,这是一个已经被普遍认为充满压力的行业。每天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手术时间,不容许出一丁点错误,因为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医生几乎每天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数据表明,医生主要的压力源依次是待遇负荷、专业水平以及医疗风险,医生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医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再次,高风险的医疗环境让许多医生苦不堪言。医生不是万能的,虽然在医院工作会面临患上极易被感染的某种疾病,但他们依旧会秉承治病救人的原则。但由于医患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疗结果不确定性,医生忙碌的身影不一定会令患者家属满意,所以就会出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等恶性事件。有调查显示,许多医生不愿其子女学医,个中辛酸只有自己清楚。

1.2患者及其家属不满意

中国是人口大国,尽管我国已经解决了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尤其是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挂号难、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一直是令患者及其家属头痛的难题。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不断更新、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很多大城市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医疗服务质量却相距甚远,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面难见,患者一大早去医院能顺利挂上号已属不易,一上午能顺利见到医生更不容易。而漫长的等待只能得到医生几分钟短暂的接见,便要匆匆忙忙地再排队接受各种项目的化验检查。医生的脸难看,虽然服务类行业提倡微笑服务,但是在这种特殊的医疗环境下要期望医生成天微笑服务也是不现实的。医生的话更金贵、言简意赅,往往让患者及其家属揣摩良久。由于大部分医院存在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的现象,患者及家属在承受身体及心理上病痛的折磨外,还需要背负沉重的医疗费用。这样,患者能满意吗?面对洋洋洒洒、密密麻麻的知情同意书,患者家属在感觉手术危险性高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医生及医院为了自保把可能会出现的责任问题推得干干净净。尽管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无法攻破的难题,而患者又往往对医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一旦结果不如意,患者及家属对其失望甚至会失控。

1.3政府不满意

政府部门对我国医疗体系目前的运行状况也不满意。政府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为的是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指导定价(如医院的挂号费、药费、诊治费等等),以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但由于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很多医院需要自我经营、自负盈亏。医院为了自我生存和发展,面对政府的限制价格手段,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还比如低廉的检查价格很难弥补医院的亏空,就会出现分解单项付费;为了保障患者权益,政府提出了举证倒置,医生为了自保免责,许多不必要的检查还是只多不少。很多学者认为,医患关系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政府希望民众能够过上富足的幸福生活,一直致力于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同时又要保证每人都能有“蛋糕”吃。但是由于经济这块蛋糕是有限的,很难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中国的财政是有限的,要考虑各方面的平衡发展,目前我国还无法实现免费医疗服务,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2对策分析

诸多不如意的现象,并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是某一方能够解决的,这是经过了很长时间沉积后出现的漏洞。纵观全局,目前比较经济可行、短期见效的就是通过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来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2.1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点———高等医学教育应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提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医学的使命就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医学自身既要弘扬严谨的科学精神,又要彰显人性的人文精神。高等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又要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但现行的医学教育更多地注重专才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患者沟通的知识、热情和能力“先天不足”。转变医学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刻认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努力构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然要求。医学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上的进步,也包括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必须将高等医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以人为本、仁心仁术的优秀合格医学生。

2.2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提升个人修养

中国是医药文化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五千年可考的文字医学史。古代,人们称医学为仁学,医术为仁术,蕴含了浓厚的人文气息。从“医者仁术”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医文化始终强调对医者的人格要求。而目前医学院校在培养医学生时,往往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过分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应该充分发掘我国人文主义的文化源泉,继承“仁心仁术、视病犹亲、术德兼修、感同身受”的人文道德观,并运用到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中,逐步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和途径。比如开展《大学语文》《美学基础》等必修课程,重现医者仁术、以人为本的最高理念。

2.3重新审视医患关系,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医生这个职业对于我们社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但由于医生是高危职业,能从医本身就是个高尚的职业选择。如果医生的工作环境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患者对医生也没有最起码的信任,这样的医患关系如何缓解?现阶段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也要对此做出检讨。今天这种局面的出现,医患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解决办法就是加强双方的沟通。在教学中增加《医学伦理学》与《医患沟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医学生必选课程。

2.4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强调以人为本

医学教育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医学模式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岁月,由原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对医学要求的重点已从治病到防病,从不生病到关注健康,从以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医学教育理念已不能仅单纯关注如何处理好健康与疾病的问题,更要关注疾病-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正如希波克拉底所说:“知道患者是什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所谓人文,人在文之前,自然是先有人,后有文化,所以一定不能忽略了人的重要性。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学校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本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入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将这点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部分,其比重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定,既可以教育学生,也加强了对教师的约束。

3小结

通过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学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如果能真正做到视患者为家人,那么这个社会离和谐还会远吗?当然,医患关系的紧张,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这只能暂时缓解紧张的局面和尴尬的困境,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多方部门共同协作与努力。

作者:郭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