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医患关系论文 » 正文

医务人员医患关系教育途径

2021-4-10 | 医患关系论文

一、加强医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医学基础教育阶段是医务工作者形成基本的医学伦理观、培养良好医德的关键时期。初入医学殿堂的医学生们怀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使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愿望,却又承受着现实中频发的医患冲突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神圣医学事业的怀疑,并影响其未来的从业信心和职业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应以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教育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事实教育、沟通训练形成对医患关系的基本认知,培养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技能,使医科学生能够放下包袱、心态坦然地走入社会,顺利实现从学生到执业医生的角色转换。

首先,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认识国内医患关系现状的背景和成因,高度重视当前医患关系教育的不足和紧迫性,借鉴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联合制订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医患关系教育大纲,设计制式课程,开发相关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明确对医学院校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标准,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医患关系教育体系,并随着医患关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其次,医学院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医患关系教育列为医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一是要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顺应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引导医学生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着力塑造以人为本的医德价值观。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模式,避免空谈理论和一味说教,可以将医生、医疗管理人员、律师、媒体记者乃至患者等请到课堂,客观呈现医患冲突的现状,通过讲座以及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加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认知。三是要进行专项沟通能力训练。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绝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因为医患沟通不畅所致。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发布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而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几乎没有专门的沟通能力训练课程。在国外,通过创设模拟情境,以移情体验为特色,进行角色扮演和信息反馈,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四是要强化卫生司法教育,通过梳理和解读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医学生正视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一方面约束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恪守道德底线,不违法犯法,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职业尊严,保障自身权益。

再次,对医学生而言,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成为合格医生的基本前提,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是降低未来医疗技术风险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医学生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主动进行课外学习,加强医德修养,培养人文情怀,不仅学“技艺”,更要学“做人”,客观理性地认识医患关系,对医患矛盾不回避、不恐惧,学会与人沟通,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步骤、有目的地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和能力。

二、加强岗前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岗前阶段包括医学见习期、实习期以及全日制临床研究生培养阶段,这一阶段是医学生开始与患者进行实际接触但并不独立承担医疗责任的时期,也是医学生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时期。较之基础教育阶段,本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更加侧重实际,并落实到具体的医疗行为当中,是培养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关键阶段。

第一,与基础教育阶段相同,本阶段亦需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指导性的医患关系教育教学大纲,明确医务人员岗前各时期的教育目标,对教学医院相关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质量提出具体要求。

第二,教学医院应细化岗前各时期医患关系教育内容,将医患关系的教育目标与见习、实习期和研究生阶段的医技培养目标相结合,将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一个与患者打交道的环节。一支技术过硬、医德良好、善于沟通、经验丰富的带教医师队伍是实现本阶段医患关系教育目标的依托。教学医院应当严格带教医师的准入标准,明确考核要求,同时赋予相应权利并制订激励措施,调动带教医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带教医师是本阶段医患关系教育的具体执行人,是岗前医生进入临床实践的引路人,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带教医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教育典范。带教医师一是要在思想上建立正确导向,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导岗前医生进行换位思考,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二是要了解岗前医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状况,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通过良好示范帮助他们克服与患者接触的焦虑情绪和心理障碍。三是要积极鼓励岗前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锻炼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与纠正或鼓励,使其树立与患者交流的信心。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对岗前医生进行沟通训练,辅导他们在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时的谈话方式和沟通技巧,如问诊、病情解释、检查必要性说明、诊疗方案选择、术前谈话、预后评估、拒绝红包、告知“坏消息”等。五是要能够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模式,从临床中就地取材,帮助岗前医生深刻认识医疗纠纷的起因、避免方法和解决路径。第四,本阶段岗前医生在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丰富临床经验的同时,要树立“治疗从沟通开始”的观念,养成主动与患者接触和与上级医师交流的习惯,多观察,多学习,多思考,在医疗实践中强化训练、不断总结,为独立走上医疗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执业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

在医患关系中,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由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控而成为这种关系的主导者,因而承担着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加强执业阶段的医患关系教育,依靠的主体是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在医院层面,一是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围绕医患关系在医务人员中推行人文关爱文化、患者中心文化、职业精神文化等,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院内营造文化氛围,使医务人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加强身心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要建章立制,对医务人员的医患关系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和标准,并与业务考核和工作绩效挂钩,从思想上引起大家对学习处理医患关系的足够重视。三是要把握成人教育的心理特点,丰富医患关系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专家讲座、法律课堂、专题辩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四是要为医务人员创造更多的医患沟通机会,如利用节假日宣传医疗知识和开展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医务人员在压力较小的环境下得到沟通能力的锻炼,也增强了医务人员应对医患关系的信心。在医务人员自身层面,要以职业精神为依托,了解自身权利和义务,强化综合素质,加强自身学习,主动投身实践,向着“德艺双馨”的职业目标不断努力。

四、总结

加强医务人员医患关系教育是缓解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状态的有效途径,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医患矛盾,却是医患双方关系中“医方”必须迈出的一步。医学是关乎人类健康和幸福的科学,不是纯技术的学科,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期待全社会动员起来,在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全体人民的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吴星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