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学音乐论文
一、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兴趣、观点以及情感的表达,不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体会,有些教师仅仅是用自己的音乐见解直接来教育学生,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在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下,自己对于艺术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可能就会被扼杀了。所以教师要注意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独有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喜欢音乐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一)创设情境,设置“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来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创造提高学生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让学生深入环境中,能够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根据学情分析,小学生性格活泼,愿意去了解新的事物,好奇心很重。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好好地使用图片、语音、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创建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让教学内容是通过多种有新意的情境来展示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和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
(二)课堂展示活跃氛围
对音乐的领悟是离不开表演的帮助的,同时小学生也十分喜欢观看表演和参与到表演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课堂展示,将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领悟能力。在教学《快乐的小熊猫》这首歌曲时,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小熊猫的故事视频,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然后播放歌曲《快乐的小熊猫》的音频,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内容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让学生通过跟唱的方式开始学习,仅仅两遍,学生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最后我鼓励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小组结合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歌曲,更重要的是小熊猫的快乐对学生的感染,使我们更好地完成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文化感染
音乐的魅力不容小觑,对于人有很大的感染能力,同时音乐还传达着文化。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一些与相关音乐知识有关联的文化知识,让课堂变得灵活、生动。文化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等。在开展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下乐曲产生地的风俗环境,让学生了解有关乐曲的文化背景,让学生扩展知识范围,增加对音乐更多的知识了解,同时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影响力。比如,在进行《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时,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放映新疆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新疆的服饰、风俗习惯、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学,学生在课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歌曲,同时还了解了新疆人民的生活,增加了对祖国广阔河山的了解,引发了对祖国少数民族的关注。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要将音乐课当做语文课、地理课的拓展,要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慎重地考虑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避免花样繁多,内容空洞无力。
三、在音乐中陶冶情操
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主要是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来进行的。在音乐中,让学生真正了解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热爱祖国,更具体地体现在爱家乡、爱人民、爱社会等方面中。音乐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品德教育,尊重教师、团结同学,用音乐的魅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指导学生的行为,全方面、多视角地鼓励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性情,养成好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对《共产儿童团歌》的教学中,重点就是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四、在音乐中培养创造力
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听力,让学生仔细凝听音乐,其次让学生交流和谈谈听后的感受,或者是将听后的感想写或者画下来,或者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用身体来感受音乐。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如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音乐教学也要及时创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欣赏美,享受美,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熊晓燕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