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当前的高校素描教学模式
在苏派素描的教学方法影响之下,当前的高校素描教学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帮助下对物体结构进行客观、本质的把握,进而把握住视觉中体面的细微变化。这种模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善于把握客观物象与视觉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素描的标准步骤共有四步:分别是打轮廓、塑造形体、深入的刻画和统一的调整。学生不仅需要按照这四个步骤一步步来,还得具备对物象的强烈整体感,这种整体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捕捉绘画关系的敏锐度。第二种是素描与速写这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并行实施。素描和速写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绘画方法,各自的训练方法和要求也都不一样。因此这它们通常都是分开进行教学,其中以素描作为主体,速写为辅助。素描教学有着步骤与顺序上的要求,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为以后的正式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素描平时的训练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观察力、表现力、理解能力的目的。而速写只是为了累积形象素材,速写所训练的快与简练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感受力最有效的手段。
二、高校素描教学的变革
“五四”运动之后,徐悲鸿这一批对欧洲素描有着深刻认识的老一代艺术家们所创立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的素描教学体系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这之后,素描教学的风向标又转向了以契斯恰柯夫为流派代表的苏派素描。这两种素描体系所遵循的都是现实主义的写实原则。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平日的素描训练的目的不一样;二是体系的形成环境不一样;三是审美情趣的不一样。我们可以从这些比较中找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素描教学在进行变革的时候应该保留什么以及改变什么,为我国高校素描教学的变革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一)现代素描教学的要求
徐悲鸿用他的教学思想为中国的现实主义美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契式”的全因素素描则成为了实施素描教学的最高准则。这二者都对我们的素描教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我们和绘画大家的差距会让我们无法进行全面与深入的了解,这就导致了“众画146一式”局面的出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活动由于显得过于单薄因而饱受争议。我们需要对高校素描教学进行变革,但并不说明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丢弃,因为它依然有着严谨的个性、存在与再现的价值,这些不仅是我们不能丢弃它的理由,也是素描教学不能缺少的基础。对于传统素描的变革,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找到其值得保留的地方然后改变那些无法适应当今多元文化背景的部分,让我国的高校素描教学能与当前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二)对素描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做到学以致用,让教学以一种更利于学生成长的形式开展,而素描教学体系本就有着属于自己独特、清晰的教学思路。高校的素描教学处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前沿,对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有着最敏锐的洞察力,也培养出了很多高水准、高品位的人才。素描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为社会的美术发展培养人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因此,素描教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需要培养出学生写实角度的严谨与扎实。并让学生从物象原形的理解开始,逐步的从生活过渡到艺术,由浅到深的慢慢转换。从客观转换到主观、从感性朝理性转换,让学生在教学的引导下达到主观的个性化与理想化。在自然形态的关系不断被根结与重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抽象思想理念的理想化与视觉化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物象的课程学习是以“写生”为主,即表现物象的实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提倡必然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作用,比如学生没有牢固的素描基础等。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适合盲目推崇,否则会因为太过空泛而失去应该有的效果。所有的教学案例都向我们证明着,只有素描的基本功扎实,才有可能取得大的成就。著名的画家倪贴德先生认为:一方面,素描需要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素描的感觉不止应该正确的体现出来,还应该有艺术感。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关于高校素描教学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素描教学需要在继承素描绘画的基础上来进行发展与创新,从而达到社会对于素描教学的要求。
(三)用先进的素描理念对学生进行指导
素描教学的进行应该以先进的指导理念作为依据,毕竟,学生自己对于素描的理解与认识程度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艺术成就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而由于高考模式的制约以及传统素描观念的先入为主所产生的影响,不少学生对素描的总体认识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对素描教学的过程与结果都十分不利。所以在实施素描教学的时候,理论基础的构建不可忽略。同时还应该将图片资料与素描的理论相结合,用直观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充分利用材料媒介的运用
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素描所参考的物象材质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传统素描对于素描材质是不够重视的,但关于材料技法的使用讨论早在立体派产生之后就开始了。材料的特性不同,画面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走出单一的绘画习惯,大胆的尝试新材料与新工具,并运用拼贴、影印等现代科技来进行艺术的呈现,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充分的了解到其实素描的创作也是一次材料、技法的发现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自如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素描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目前高校素描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就是写生。这种传习模式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狭隘,无法与现代素描所要求的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以及表达形式的多元化实现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素描教育多种形式的引进来改善,比如构成素描教学、超现实想象教学、材料教学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艺术类型的,比如将中国水墨画的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来,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用中国传统的眼光来审视素描,还可以让素描教学的文化含量得到提高;再次,一些专题的训练,比如黑白与光影、线条与结构、形体与画面等;最后,素描的题材不能只限于石膏,而应该多元化发展,去发掘更多的描绘对象与领域,让素描的发展方向往象征性和人文性迈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个性因素也会被调动出来,从而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还可以开发学生潜藏的艺术创造力。
(六)建立有民族特色的教学体系
中国在西方素描教学体系引入之后,也曾尝试进行改革与探索来达到改善素描的教学体系的目的。但是这些改变依然是根据外国素描体系的准则进行的。中国高效的素描教学这一路走来,充满了屈折与不易,到了现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是我们共同的认识以及需要为之努力的目标。也有很多教师正在积极的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希望可以为这条变革之路贡献一份力量。然而,建立属于我国国情的素描教学体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见效果的事。它需要积累点滴的进步来慢慢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开放进取的基本原则,吸取外来文化并进行自身的融合。外来的素描教学法可以作为我们参考的模板,但不能过于依赖,否则这种局面很难改变。另外,高校还可以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将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作为依据来实现趋同性的缩小与差异性的扩大,从而摆脱现在的状况,打造出既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新高校素描教学体系。
(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对于素描艺术的学习,领悟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相关指导的时候,应该着重强调绘画的情感性与创造性。很多无法言明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情感上的共通来传达。在学生进行素描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增加一些创作的趣味性,避免沉闷的气氛让学生失去坚持下去的动力。另外,学生在素描的练习过程中,不能只是被动的临摹,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发回的空间越大,学生才越能感受到素所描带给他们心灵上的释放。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素描有更大的热情。年轻人的创造力是十分可塑的,如果教师永远都是让学生看见什么画什么,那么学生的绘画天分便永远都得不到发掘。为完成老师不值得作业而画的素描,不仅不能让学生得到任何进步,反而会让他们对素描渐渐失去兴趣。此外,老师评判标准的改变也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艺术并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教书应该鼓励学生在画面中所流露出来的鲜明个性或风格,让学生的素描学习之路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所在。石涛曾经在《石涛话语录》中说过,“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笔骨,混沌里发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种重视创作家自己个性的思想,与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素描基础课必须要将传统的模式打破,用宽松、融洽的创作氛围来取代沉闷的完成作业,让学生在自由的创作空间中肆意的发挥。只有学生自己的个性与思想得到肯定,学生才可以更大胆的前进与探索,从而给素描教学体系带来活力。纵观东西方艺术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任何艺术教学体系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现代绘画史。随着绘画体系和风格的不断改变,我们都可以更淡然的接受新兴文化的到来。所以,作为一种舶来文化,素描更应该有随时准备应变的意识。要想让我国的素描艺术在世界美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变革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我国的各个高校应该以紫红色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素描教学体系。当然,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三、总结
高等院校的素描教育需要着眼于美术艺术的发展前沿,通过对当今世界美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来找到素描教学模式的突破。并修订原有教学体系的不足。只有这样,我国的美术教育才能跟上世界美术教育的前进脚步,培养出高水准、创造能力强的综合型美术人才。每一种教学模式在发展与创新的路上都会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阶段。面对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我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只有进行变革,创造出符合现代需求的全新素描教学体系,我国的美术艺术才能更好的发展。
作者:曹洪玉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第二篇
一、建立合理的设计素描教学结构
1.对自然形态的认知
艺术来源于自然,设计与自然生活也是紧密相连的。许多的艺术构思和作品大多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对自然界形态的认知极为重要。想要透彻认知自然形态,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对物体表面的印象上,而是要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内在结构、生长规律等因素,完成从“认”到“知”的过程。当然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是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才会得以实现的。其次,要融入自身的情感去看待事物。艺术永远不能脱离情感因素,要细心地去感受客观对象,从中挖掘出其深层的情感因素,并使之与自身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将事物的本质美感描绘出来。
2.对视觉形象的分析重组与再创造
自然界的形态复杂多变,但透过物质的表面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有自身的结构单位,是按一定规律组合形成的,并具有被代替的可能性。在设计素描的课程中,我们就是抓住形态的这一特性,让学生对自然原始形态进行理性地分析,从中找出其形态规律,然后在对形态美学认知的基础上对其重新构造,完成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新的形态的转变。当然,新形态的产生不是凭空臆造,而是遵循美学规律完成的。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将为以后设计创作提供思维训练的保证。
3.设计素描的实训
设计素描教学是一个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经过对客观形态的认知与分析后想要得到设计作品就要付诸于行动。常规的设计基础训练都是从写生开始的,一般来说,素描写生训练就是要打下牢固的描绘技能基础。对学习素描基础课程目的而言,这确实包含这方面原因,但还远远不够。新时代的设计素描教基础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描绘的技能技法,还要学会在写生中研究形态美的法则与视觉语言的表现方法,培养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改变传统素描只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艺术创造力培养的错误做法,以适应当今时发表展的需求。当然,素描的基础写生训练不应只是肤浅地对客观对象表面的描摹,追求与对象的相似程度,而是应训练对形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现力,以写生的方式进行表达主观感受的训练,进而延伸到设计创意,这才是写生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个性表现
学生应通过日常的学习和训练,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还要不断地拓展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把各个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整合并加以想象,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来。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个性的培养。个性就是区别于他人的较稳定的个别性。艺术设计的审美个性,是指在心理学个性基础上,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设计者个人的独特的较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的总和。设计作品中只有融入设计者的审美个性,才会发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体现出个性化设计的理念,逐渐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当今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分工愈加精细化,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应顺应这种发展方向,采取适合各种专业设计发展的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创新,利用一切有效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多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协作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兴趣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拓展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创造力的目的。
三、提高授课教师的个人素养
要想发展高等学校的设计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外,作为施教的主体教师更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教师积极地交流、探讨。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主动性,支持他们踊跃提问,但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重视知识的累积,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提问时应对自如,准确透彻地讲述理论知识、传达艺术设计的思路。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的设计产业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高校培养的设计人才也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当今的高等设计教育更要承担起振兴中国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培养出高素质创造型的艺术设计人才。社会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让“中国制造”的局面向“中国创造”转变。为此,实现高校设计素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因为这关系到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基础是否牢固的问题。
作者:张璐璐 于丹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篇
一、高校素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央美院的王玉平老师曾这样形容高校素描课的课堂情景:沉闷的空气飘荡在教室上空,每个学生手中都拿着一支6B铅笔,有节奏地在纸上画着,发出唰唰的声音,整个课堂找不到一点激情,只有消沉的意志和无奈。经过多年的素描教学,美术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学中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系统。虽然其作用不可忽视,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套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制约了美术人才的培养。高校素描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创意性、实验性素描的训练时间过少,教学模式流程化
多数院校以加强美术基础教育为目的,一段时期内,写实训练占用了大量时间,有的地方美术学院甚至出现了写实技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学校方面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创意性、实验性素描的训练,安排的课时少、训练少。写实素描是以现实为依据的素描方式,其对大量静物的描绘大同小异,易于让学生产生厌倦等负面情绪。而能够表现绘画者感知和审美水准的创意性、实验性的素描绘画却往往受到忽视,这就形成了素描教学的短板。
2.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绘画的构想能力体现为学生对于物象的主观剖析。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能够在头脑中收录物象的轮廓、结构等,可是一旦到需要发挥想象力的素描能力测试时,学生画出的作品就会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缺乏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弊端。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素描课堂严重制约着个性化艺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前我们美术院校的课程实物写生训练设置得太多,没有给学生太多发挥想象的空间。教师将自身经验机械化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有被动地临摹、写生。教师很少要求学生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已经成为美术专业的普遍现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缺乏对于学生创新的引导。
3.形式化练习过多,技法教授不到位
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练习确实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像素描这样的基础学科,大量的练习是打好基础的关键。但是盲目的练习而忽视技法的传授必定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真正领会到素描的本质。现今,为了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一些素描的技巧,却很少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适合他们的素描方法。有的学生在不适合自己的练习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时过多的练习反而会适得其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恰当的素描技法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堂效果评价较少且不及时
素描作为一种较为直观的艺术表达方式,及时的效果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素描,其具有美术教学阶段的基础地位,及时评价、及时纠错,避免将缺点和不足带到后面美术课程的深入学习阶段,对于教师来讲确实要费一番心思。近年来由于扩招等原因,学生数量增多,有时教师不能及时地评价学生的每件素描作品,就造成了错误的逐步积累,在一环扣一环的美术学习中形成恶性循环。
5.缺乏对素描发展历程及名家作品的了解
了解西方素描发展的历程,观摩中外名家的素描作品,对于刚接触美术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国高校各专业都开设有本专业的历史教学课程,但却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西方美术史作为一门仅需了解的课程出现在教学计划中,这就犹如让学生在黑暗中自己摸索,无法知悉素描的来龙去脉。而对于历史上著名的素描作品,老师也只是做概念性的讲解,不能还原意境让学生自行临摹或创作,这就使学生的素描学习缺乏了标杆,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高校素描教学水平的对策
1.科学研究课程设置,努力激发学生兴趣
高校应科学合理地配置写生训练与创意性、实验性素描训练的课时。写生训练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学生对未曾素描过的物象进行描绘,尽量使临摹物体多样化,努力消除学生出现的烦躁感和懈怠情绪。对于创意性、实验性素描训练,要给予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从写生的直观感受、默画的调动记忆向创意性素描的表现思维发展。由于素描教学不适合大容量的班级,高校应尽可能安排小班教学,甚至小组教学。单次课程时间应适当延长,以提高学生习作的精品率;课程间隔时间也可以稍稍延长,以方便学生消化吸收,并留给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充分的评价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教师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呢?欣赏优秀作品就是激发兴趣的首选。通过对名作的赏析,学生不但陶冶了艺术情操,有了努力学习素描的兴趣,还能于无形中加深对素描的理解以及赏鉴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校内素描展览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素描创作当中。
2.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1)打破传统,创新素描静物的选择方式及组合方式教学中千篇一律的静物——水果、器物、雕塑等按照常规的模式——关联性事物、体量类似物、高差异体进行组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惯性思维。教师可创新对象的摆放形式,例如用倒挂、堆积等方式打破学生的单一想法,从而让他们开动脑筋想象更多的组合方式。(2)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尝试素描手法和素描工具高校应打破传统素描用排线的方式进行素描的局面,鼓励学生用涂、抹、擦、印、贴等手法进行创作。继而从手法上的创新逐渐上升为思想上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工具进行创作,而不单单只是铅笔、炭条等,也可以使用毛笔、圆珠笔等工具。对于纸的选择也不只是拘泥于白色,有色纸张的选择有时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打破传统绘画法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艺术是一门主观的学科,没有唯一的审美标准,作为美术基础的素描也是如此。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被传统的法则和经验所束缚,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素描创作。在创意性素描课上可鼓励学生对画面中的物体进行扭曲或夸张的形象处理,容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
3.科学、与时俱进地教授技法
符合学生实际的、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素描技法,是提升学生素描能力的钥匙。下面笔者就从素描分析、物象观察两方面进行介绍。(1)素描因素分析法。素描是由影响其视觉表现的各种因素构成的,要想让学生对素描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训练时容易入手,就要深入分析其各因素。除了使学生对于结构、明暗、线条等有理论认知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主次地位。(2)余光定点视觉观察法。作画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组合的比例关系外,还可将画面外的物体引入到素描的参照中。比照物体时,用余光比较其他参照物体,按照这种技法,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比例问题。
4.构建科学及时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
(1)素描训练的评价要及时。教师除了要在素描课堂上对学生现场的绘画方法做出及时评价外,也要对学生课下的习作、考试作品做出快速的评价,这是帮助学生纠错、树立正确观念的基础。(2)教师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激励性评价在素描教学评价体系中效果非凡,用“你最好”代替“你不要”的评价模式,能激发学生的素描热情。激励性评价还能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在思考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起判断性评价,收效要好得多。(3)完善自我评价、互助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是领悟素描真谛的过程,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自我评价能够转化所学技巧真正为己所用。除了自我评价,互助评价的建立也可以弥补评价体系的不足,同学之间对于习作的互相评价,不但能取长补短,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素描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更专心地进行创作。
三、结语
素描教学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学生的根基越深,将来发展水平才能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积极地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技法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乐于进行素描钻研,让学生稳扎稳打地为更高层次的美术学习铺好路。
作者:钟俊韬 单位: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