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来说在大连地区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是很困难的,不仅要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去向,还要选择技术先进、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单位;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需解决安全、食宿、交通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多不便的同时也要求老师有更强的责任心,因此选择合适的单位开展生产实习比较困难。我院目前的生产实习主要是以参观、讲座的方式进行,提供给学生融入企业的工程性实践环节比较少。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强调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方案中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并且注重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2.建立通信软件仿真实验室
软件仿真实验系统是改革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了解,该系统可以模拟实验仪器的参数修改,实时显示实验结果,同时给出错误提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进行实验。该软件仿真实验系统采用虚拟现实的科学理念,对于设备昂贵的电磁场和微波原理等实验室采用该方式可以省去巨额的实验设备投资,还避免出现学生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
3.增加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中国电信基站实践基地是学校与中国电信旅顺分公司共同建设的,配有中国电信基站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知识展板,使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就能够参观、学习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本专业准备进一步扩充和改善现有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努力联系更多相关企业与学院合作为本专业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4.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院采用定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计划。学生通过实习间接参与企业的测试、开发和设计工作,有助于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我们和青软培训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选择在公司完成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还将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需求,灵活的修改实践计划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5.开展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
民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将工作所需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大连方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学生培训,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近10种资格证书。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由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发,主要面对通信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学生在毕业前可以拿到通信行业的准入证书,帮助学生在通信行业更好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民办高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根本,我们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当今通信技术发展,面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针对大连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及具体措施。
作者:石桂名 刘畅 赵树源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大连海事大学
第二篇
一、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建设。在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上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把教学的主导思想定位在注重基础、加强应用、跟踪前沿、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在第一学期针对新生开设通信工程专业介绍,介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等,解答新生关心的专业问题,使刚入校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信工程专业相当多课程的实验环节所需实验设备价格昂贵,限制了实验开出率和使用率。采用硬件实验设置和MATLAB软件仿真相结合,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教学手段,将一些不能或不便用实验演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用计算机仿真来演示。采用EDA、Lab-VIEW、SPICE和MATLAB等软件可以实现电子、电路和通信等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能力,在培养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课程。例如,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开设MATLAB语言仿真、EDA技术和虚拟仪器等课程。
另外,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扩频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MATLAB和LabVIEW进行教学,为计算机辅助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专题讲座课针对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信息量大,有利于及时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对后续毕业设计和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介绍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研究动向以及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情况。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联合开办专题讲座,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目前,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对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建议以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为契机,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实习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实习单位提前储备技术人才,压缩单位的人才培养成本和周期。
建立教师定期赴实践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脱产工程实践制度,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实践岗位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履行岗位职责,按实践计划要求完成工作内容,按时完成部门交给的工作任务;承担实践岗位技改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为实践单位带来一定经济、社会效益。该实践制度既提高了教师的工程素质、开发能力和对学生实习指导能力,也为实习单位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改造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细化实践教学层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分类施教,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实践需求,建立基础级考核要求。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考核,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利用现有知识和设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考核,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针对学有余力并且报名参赛的学生,侧重对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辅导和指导,以竞赛成绩作为考核结果。开展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竞赛和实习,全方位、多层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建设软件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模式,使学生编程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节约了大量实验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该模式提高了实验设备使用率,能满足一人一题的实验要求,便于考核和掌握学生的操作水平,并且较少受到实验时间和实验器材的约束,可以升级为开放性实验平台。目前,开设有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和数字信号处理软件仿真实验,今后可在电磁场理论、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多门课程中推广该实验模式。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等方面,采取教师听课互评、教学研讨、教考分离和学生对教师工作评议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解决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
针对制约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调研了陕西省通信工程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提出了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的思路。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师资队伍稳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实践教学明显滞后问题。培训机构具有设备先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颖,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教师流动性大,无法提供基础理论教育等问题。企事业单位长期处于研发和生产第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存在人才培养周期长,职工缺乏培训机会等问题。通过整合省属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等资源,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基于分工协作和开放共享的合作方式,合作建设综合性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和远程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四、结语
省属高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办学方向直接关系到能否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保障。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是由中国具体国情、管理体制和社会就业环境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当前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必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毛力 王慧琴 赵光华 王稚慧 吴萌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第三篇
一、推行“3+1”培养模式
我校从建校开始就积极开展“3+1”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集中在1~6学期,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7~8学期,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走向企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通信工程专业实施“3+1”模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首先,将通识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完成。其次,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更加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在第6学期前开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将专业选修课程放到第6学期。再次,增设时事与专业认知课程,分布在1~6学期开设;第3学期开设公益劳动和安全教育,第7学期开始毕业设计,整个毕业设计为期一年,这一年学生同时进行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更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生产和毕业设计中,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指导,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推行“N证”辅助教学政策,可以用职业资格证书代替学习学校开设的相关公共选修课程。
二、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按模块划分为:电子基础课程、通信技术课程、硬件应用开发课程和信号处理类课程四部分。电子基础课程以电路原理、电子线路基础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通信技术课程,以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在民用通信方面的应用能力;硬件应用开发课程以单片机、ARM嵌入式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在硬件方面的开发或应用能力。信号处理类课程以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信号系统的模拟仿真和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中在课类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活动,促进课程间的衔接,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教学。
三、基本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精讲多练为原则,推进项目教学法,压缩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保证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不变。从学时的角度看,通识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30.6%,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9.9%,专业方向课占总学时的9.1%,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18.8%;从学分的角度看,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21.8%,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31.7%,专业方向课程占总学分的6.5%,课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14.1%;保证的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四、专业实践环节
通信工程专业课堂实践包括8门课程的上机类实验和12门课程的实验室操作类实验。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公益劳动、安全教育、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硬件综合课程设计、信号处理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在第7,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部分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综合课程设计部分每门课程设计提供2~3种可自主选择的方向,比如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提供了单片机、ARM嵌入式、DSP三个方向,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五、结语
通信工程专业在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原有培养方案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听取了用人单位、合作单位和相关院校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综合考虑了我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3+1”为培养模式,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将有利于具有实操能力的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
作者:李丽芬 云彩霞 安文倩 单位:燕京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