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酒店管理论文 » 正文

酒店管理专业产业适应性人才

2021-4-10 | 酒店管理论文

一、广东省酒店业人才需求

(一)知名国际品牌酒店陆续抢滩广东,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

从酒店品牌来看,广东省是国际联号重点投资的区域,洲际、万豪、希尔顿、雅高、喜达屋、凯宾斯基、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均已在广东接管或投资了多家酒店,且均在102家五星级酒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广东地区酒店市场空间巨大,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懂得中国本土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成为需求主流。

(二)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尤缺复合型的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酒店管理行业将全面应对国际的竞争,因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酒店业人才对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前线服务类职位中,有两类人才,一类为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另一类为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而在高端人才中,有酒店行业工作经验,熟悉中国市场,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国际化本土酒店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二、广东省酒店业人才能力需求调研

为了更深入、更详细地掌握酒店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笔者于2012年4月,对广东省20家星级酒店(含三星、四星、五星),采用走访、面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为98份,有效率89.1%。此次调查旨在把握酒店业对一线服务员、基层管理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以及两种岗位类型在能力与素质需求上的差异,从而来分析酒店业对专业人才能力与条件的需求规格,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性建议。调查问卷结合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以及院校专业研究权威的意见,将酒店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分为工作态度、专业理论等20个因素。

(一)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被调查者有60%是基层管理者,28%是中层管理者,其余为一线工作者。被调查者中56%有大专学历,23%有本科学历,18%有高中或中专学历,其他为高中以下学历。

(二)基层管理岗位与一线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

由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领班或者主管来讲,最为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工作态度,后边依次是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职业忠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操技能、品格意志等;对于一线服务员来讲,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依次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职业忠诚、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实操技能、协调能力、品格意志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培养重要程度排在前面的能力和素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并顺利完成工作。

(三)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对比

1.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员的能力与素质重要性排序上有差异。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对基层管理者与一线服务员重要性排序一致。而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讲,沟通交流、培训技能、营销能力、财务知识、写作能力等能力更重要;对于一线服务员来讲,学习能力、实操技能、英语表达、外貌身高、形象气质、职业证书等能力更重要。

2.基层管理者对同一能力素质的要求高于一线服务岗位。一线服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折线位于领班、主管折线的下方(如图所示),明显显示出在同一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上,领班、主管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明显高于一线服务员。如以团队合作为例,虽然重要性都排在能力与素质的第二位上,但是对于领班、主管来说,团队合作这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分为6.33,高于重要程度得分为6.11的一线服务员。这说明,要想培养学生从事基层管理者岗位,对任何一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都要高于培养一线服务员岗位。

(四)英语相关能力的要求

在调查中,每个酒店都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员工英语相关能力要求的重要程度排序是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过级证书。是否拥有证书并不重要,酒店注重的是英语的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和听力,这是酒店管理专业日后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加强的重要方面。

三、增强专业与产业适应性的要求

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需以广东省经济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规格为依据,科学合理调整和设置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与酒店业人才需求相契合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广东的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更加协调一致地发展。增强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要求需做到五个契合。第一,专业的设置与行业发展背景相契合;第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规格相契合;第三,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核心能力相契合;第四,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与职业发展路径相契合;第五,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契合。四、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业适应性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构建“校企合作”为依托,根据产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的课程体系,通过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与发展始终适应产业的发展。

(一)以产业发展为坐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高职培养的学生被评价为“理论不如本科生,技能不如中专生”,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无法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征,明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定位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广东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是立足于广东区域经济、面向全国、辐射国际的核心技能突出、富有创新意识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将高职教育打造成现代酒店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以职业分析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通过科学的职业分析,将酒店行业中的岗位归结为一个职业岗位群,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酒店业的职业岗位群相对应,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内容;同时,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做到“课、岗、证”三通,将“课程内容、岗位技能以及职业资格”三者结合。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可以获知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模块,而这些能力模块如何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在哪些知识模块的学习中能够习得,这就是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课程体系的构建则是对整个岗位群的职业分析得来的。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增强了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业的发展适应性。

(三)校企共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多方面的校企共融,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双方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课程教学标准,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共建”的课程资源库,加强教学体系改革。根据上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要想培养基层管理者,需重点关注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职业忠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实操技能、品格意志、培训技能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四)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双方共育人才酒店行业是一个重视工作经验的行业,员工随着工作经验和资历的增加,不仅能熟练掌握岗位技能,而且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不断积累,处事能力越来越强,其工作地位也会稳步上升。开展创新校企合作,本着“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依托重点校企合作项目,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开拓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保证专业发展的产业适应性。

(五)加大师资培养,构建专兼交替师资队伍聘请行业专家、知名大师、企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学顾问或兼职教师,并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建立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酒店进行不少于半年的挂职锻炼,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教学教改研讨会,增强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结合行业岗位需求,给予骨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素质教师。

(六)拓展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行业真实工作环境结合行业发展需求,针对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和经营管理上完全与市场接轨,引入业界标杆企业参与指导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经营、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课堂,师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以真实工作环境为学习对象,开展课程教学与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完美对接。课堂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铺平了道路。

(七)依酒店企业淡旺季经营特点,实施弹性学期制以广州酒店业为例,最大拉动力是来自以会展、会议等为目的的顾客,如每年两次的“广交会”是酒店业的经营旺季,也扩大了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量。酒店业明显的淡旺季经营特色,决定了酒店的人才需求特点。本着校企合作各方“共赢”“多赢”的原则,酒店管理专业可依据酒店行业淡旺季特点,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与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标杆企业完善的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实践学习与顶岗实习的平台。

(八)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外语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接受过专业培训、有实战经验的人才尤其受到星级酒店的青睐。优秀的英语表达能力将会为学生赢得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学生的就业范围已经由广东扩展到澳门、新加坡等地,未来将向其他国家输送更多的酒店业人才。因此,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势在必行,建设3~5门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双语课程教学,为培养国际化的酒店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引入第三方,改革评价模式引入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家长、其他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评价主体,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各项校内生产性实训及校外教学、顶岗实习流程和考核标准以及学期考核方案,灵活采用过程考核、项目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全部学习过程的评价。按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确定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实现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通用能力全面、科学的评价,并完善第三方考核机制。随时掌握行业用人需求动态,不断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酒店业人才培养质量,将会促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协调一致,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春娥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