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

2021-4-10 |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忽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利用率低,浪费和闲置现象严重。部门小团体主义严重,只从局部利益出发,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只图本部门使用方便,以各种理由要求单位增加投资购置设备,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本部门购置的设备随工作项目的停止或完成出现固定资产闲置问题。购置时不讲需要与否,片面强调要用功能多、价格高的设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极低,出现固定资产闲置问题,造成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损失浪费。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有效的内控约束机制,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1.缺乏严格的验收制度。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或验收制度不严谨,财务部门没有在验收现场将固定资产实物与报账原始凭证的信息进行核对,导致日后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时原始记录错误或缺失,不利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清查。

2.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领用、保管、调拨等制度不健全,手续不完备,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缺少固定资产台账辅助管理,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甚至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对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不良影响

1.将固定资产实际购买成本一次性计入事业支出,会导致当期事业支出虚增,事业结余虚减。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因正常使用会发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如果事业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形损耗无法得到补偿,导致当期事业支出虚减,事业结余虚增。

2.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期的延长,有形损耗不断加大,但是固定资产在报废之前始终以账面价值反映,账面价值与净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资产价值虚增。由于市场价格或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的资产,使用3至5年之后就已落后,用这样的设备完成的工作无法达到高质量、高标准要求。这种无形损耗会引起固定资产减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值不断累积,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大幅偏离,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事业单位的这种核算方式不符合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不能很好履行,报表使用者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等信息,不利于管理者进行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和投资决策,容易造成国家资金的损失浪费。

3.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对修购基金作出修改,仍是以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这项制度缺乏科学合理性,理由有三:一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已经建立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进行较为准确的补偿,在合理期限内回收和积累资金进行固定资产重置。二是提取修购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固定资产修缮和重置,但是按收入提取的修购基金与固定资产损耗、固定资产重置之间在数量、价值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无法起到累计折旧那样的作用。三是修购基金的计提也没有与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基金账户产生备抵关系,准确计算出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所以没必要继续计提修购基金及其核算,应当予以取消。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责权不清和相互脱节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协调衔接和统一管理。1.使用部门购置或抵账的固定资产使用多年仍然没有到财务部门入固定资产账。使用部门调动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发生毁损、盘亏、报废时,擅自处置,不及时向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导致财务部门无法进行账务处理,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价值,经年累积,造成严重账实不符。2.固定资产毁损、盘亏时,没有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审批后进行处理。3.无定期盘点制度或长期不进行盘点,资产使用状况不明;工作调动或退休时,没有履行固定资产移交、监交程序,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流失。

(五)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到位,缺乏责任人处罚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单位领导干部年度和任期考核中,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列入考核目标;对责任人的违规行为没有或很少进行处罚,造成一些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缺乏责任意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事业单位领导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树立效益观念

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的高低和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整个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和工作效能的强弱,事业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对本单位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牢固树立固定资产效益观念,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前期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论证,防止盲目投资,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物尽其材、保值增值。

(二)建立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机制,实现固定资产购置统筹安排

编制固定资产年度预算,加强预算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控制和管理。事业单位应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确定各部门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和额度;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在能够满足工作要求的前提下,首先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固定资产调配,提高本单位固定资产利用率;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在功能上、数量上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尤其是长期需求的才能列入购置计划。

(三)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机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浪费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在规章制度中要明确规定固定资产购置、验收、领用、调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责任,严格履行,按章办事,责任要落实到个人。如果责任人违规违纪对固定资产擅自调动、挪用、处置或造成固定资产丢失、非正常毁损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按责任轻重、依纪依规作出严肃处理。固定资产在单位流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和个人要做到紧密衔接、协调配合,财务部门、使用部门、个人要建立起与固定资产明确的对应关系,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打下坚实的基础,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2.建立现代化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将本单位所有固定资产全部纳入到统一管理的范围中来,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建立固定资产电脑台账,登记固定资产的名称、类别、规格型号、编码、领用人、存放地点、功能等固定资产的详细信息和调配、库存等实时变动情况以及毁损、报废等情况的处理结果。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固定资产管理者通过这个平台能及时全盘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流动和处置状况,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促进本单位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防止固定资产重复购置、浪费流失。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建立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链接,实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对账检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电算化管理,提高工作的信息化、实时化、高效化和透明化,为固定资产购置和调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核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已经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及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具备了法律和理论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行折旧核算前要先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细致分类,充分考虑到分类对固定资产折旧和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作用,要适应折旧和减值准备核算的需要。分类后按照类别预计折旧年限和规定折旧方法。新制度中规定了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两种折旧方式,各单位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对于更新周期很快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要更改要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2.遵循会计核算配比原则,固定资产实际购买成本不再一次性计入当期事业支出,而是通过累计折旧分期计入事业支出,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进行均匀补偿,为固定资产更新做好资金积累。在这种核算方式下“,非货币性资产—固定基金”科目就失去存在意义,应予以取消。

3.遵循谨慎性原则,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技术进步、毁损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入事业支出;建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作为固定资产另一个备抵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少的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已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如果固定资产减值以后得以恢复,再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冲回,以恢复后的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对于账面价值变动以前计提的折旧则无需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固定资产数量很多的事业单位,为减轻工作量,可以按照类别计提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在资产负债表中,在累计折旧栏目之后,增设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净额栏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通过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和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促进管理者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对毁损、报废固定资产及时处理,避免账实不符,有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五)建立固定资产监督控制机制,加大固定资产清查和监督力度,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固定资产的变动,除了要求使用部门及时上报以外,单位要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全面清查,对重点部门、重点资产不定期进行重点抽查,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使用状况和管理现状,确保账实相符。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调动、退休时要进行固定资产核查,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衔接,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毁损、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找原因,区分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长期闲置且无法盘活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和评估后进行转让或变卖;对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和评估后进行处置,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通过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错误,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六)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建立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考核评价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并与个人升迁奖罚挂起钩来。加强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单位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者真正树立起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有效进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财务核算管理、监督控制、绩效考核等机制,使这些机制紧密结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整个链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固定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无缝化、精细化,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作者:李涌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