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3篇

2021-4-10 |

第一篇

一、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使用问题较多,很多固定资产闲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不完善,很多固定资产的在使用前没有进行登记,给日后资产的盘查问题带来麻烦。第二,固定资产的维护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资产的使用寿命明显降低,浪费现象严重。第三,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被挪为他用,比如一些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把公用车当作私家车使用。第四,很多单位随意购置资产,导致很多固定资产闲置,引起资源浪费。

(二)会计部门核算管理混乱,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合理

虽然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已经开始计提累计折旧,原来计提的“修购基金”科目已经被“累计折旧”科目取代,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计量标准有所提高,也更切合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够合理,没有设置明细账,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形成等信息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执行,固定资产毁损现象严重。会计部门的核算不及时,准确性较差,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三)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规范,缺乏完善的索赔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时需要相关部门审批,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随意出让、核销固定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在2011年被查出有2000多万的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处理。同时,固定资产发生毁损后,很多单位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索赔,造成资产的流失。

二、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从观念上让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固定资产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政策、法规教育,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从思想上杜绝违法违规现象的存在。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各环节的制度管理

首先,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环节的审批制度进行完善,从制度上对相关的违规现象进行限制,对固定资产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其次,对固定资产的采购要做好全面的预算工作,大额的采购行为要严格按照投标的方式进行,防止暗箱操作、贿赂等违法行为出现。最后,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方便追究相关责任。

(三)加强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最终还是要有相关负责人对制度进行落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业务技能,比如定向培训管理人员对某些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技能,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四)加强监管,保证各制度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日常监督,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各种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维修负责人能够定期进行维护和固定资产及时进行核销等工作的有效完成,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行政事业的各项制度才能有效执行。

三、结语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建立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强管理监督等方面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作者:高锦虹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第二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资产购置上,监管有名无实、存在诸多漏洞

就甘肃省级预算部门来说,机构改革后撤销了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划回财政,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专门管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2009年机构改革中又成立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50个省级一级财政预算部门机关的资产管理工作。由于职能的不断调整,各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各占有使用单位之间对资产购置审批和使用管理有脱节现象。监管机构对使用单位资产的存量、实际状况和具体用途缺乏详细了解,预算单位或者绕过监管审批直接购置,或者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购置固定资产,出现私下交易、暗箱操作、“人情采购”等违法行为以及盲目采购、重复购置、攀比采购等非正常现象。资产购置的监管漏洞哄抬了资产采购价格,增加了资产采购成本,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金。

2.在资产使用上,占有单位对实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使用效率低下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公共服务性和非增值性决定了它在使用中不要求增值,不以营利为目的,在进行政府审计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常也不是规定考核项。因此,“重钱轻物、重购轻管”是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资产缺乏专人管理、账卡物缺一少二是常见现象;而职工离退休后“物随人走”,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象普遍;资产“过剩”闲置、低价出租,使用效率不高,则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不但浪费了有限的物质资源,而且助长了一些单位的奢靡之风。

3.在资产处置上,程序不规范,主观随意性大

根据规定,非经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各单位不得自行处置固定资产;处置收入按规定纳入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但在处置环节上,占有单位把国有资产当成私有财产,资产处置事先不报,无偿出借、无偿担保、低价出售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处置收入不上缴,形成账外账,成为“小金库”的来源。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也有监管方面的缺陷;既有占有单位主观上的故意,也有监管部门客观上的精力不足。具体可归为。

1.管理体制不顺是根本因素

在我省,改革后国管局不再存在,但财政部门及机关事务管理局之间出现职能交叉、分工不合理。按规定,除车辆外,50个省一级预算部门局机关的资产管理权划归机关事务管理局,但这些部门的下级单位所有资产管理权仍归属省财政国资处;而所有一级预算部门机关的固定资产预决算仍在国资处。职能交叉造成“谁都管,谁都管不了”,“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局面。

2.管理机制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预算编制粗糙、执行度宽松、采购人为干预过多而低效、绩效考核手段单一,预算控制成空;资产使用缺乏统一规范的制度和流程,管理低效、流失严重;资产处置缺乏监督手段和问责,对“非转经”监管不力导致资产流失和浪费等等。

3.占有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内因

尽管外部监督存在着监督不主动、不经常和缺乏手段等客观现象,但固定资产管理乱象内因在占有单位。一些单位及领导将占有资产视为“私有”财产,随意购置、违规处置;或未建立日常管理、定期清查、内部控制制度,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刻意规避各项制度,违规超配资产、办公场所,并将“剩余”资产“非转经”,造成资产流失和浪费。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理顺体制,分工合作,消除深层次障碍

从我省实际来看,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形成财政部门综合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局具体监管、各占有部门(单位)日常使用管理的体制,应该说顺应了改革潮流趋势。但需进一步理顺体制,财政与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总体管理中分工合作,加强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占有单位要在财政和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指导下做好使用管理。

2.完善管理机制,坚持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相结合

一要坚持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研究建立资产配置标准,细化预算编制,严控固定资产入口,建立资产调剂机制,减少盲目、重复购置,减少资产短缺与“非转经”并存的不合理现象;二要坚持资产管理和采购管理相结合,杜绝违规违法采购行为,减少资金浪费。

3.强化占有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再好的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也不过是一张废纸。资产占有单位一要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端正认识,做到令行禁止;二要建立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资产购置、使用、处置行为,减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三要建立岗位责任制,“谁使用、谁管理”将日常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专人负责、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率。

4.内外结合、奖惩并治,管好用活固定资产

一要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结合。注重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内控有效性,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并将资产管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内外结合规范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二要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奖惩机制。规范、惩罚性措施缺乏管好用好资产的动力,所以要在惩罚资产违规行为、追究资产管理责任的基础上,量化资产管理目标,对达成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考核目标的单位和相关人员予以奖励,激发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正能量。

四、总结

只有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管理部门、具体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单位)的主管能动性,内外合作、奖惩并治,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逐渐走向合理、规范和高效。

作者:周金华 单位: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三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一般是单位自用为主,不合理的配置、重复配置、欠缺配置经常性的存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很多国有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二)资产价值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推进,有些国有资产进入运营环节,追求增值的可能,在这个转轨的过程中,部分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甚至被忽略,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表现为资产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甚至部分人把国有资产据为已有,严重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价值。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上的误区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仅仅是为了满足单位办公的需要,办公场所、办公用品、桌椅板凳等都属于固定资产,不可动,也不能动,不是资产的范畴,也就没有价值可言。这种认识上的不重视,导致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严重虚置和悬空,所有权属于国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由各级政府代行所有权,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被使用单位当做本单位所有。思想不重视加上管理缺失,导致一方面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变成了死资产,无法流动,也就无法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的所有单位可以任意处置资产,这种处置的随意性,造成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管理体制不顺

一直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的在财政部门,有的在国资部门,多头监管极易造成多重监管或者管理真空;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单位没有设立管理国有资产的专门岗位,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这就造成了职责不清,管理混乱。部门和部门之间,单位和单位之间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国家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落实,或者执行不力。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制度到位才能更好的加强管理行为,约束管理行为,目前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处置到收益的有效管理制度。作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本身就处于管理滞后的状态,虽然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中的相关政策常常滞后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发展的现状,没有随着变化及时的做出调整,造成制度和实际不符,无法执行的问题。再加上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不够重视,对本单位的国有资产基本处于置之不理、忽视的状态,制定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就更加的不现实。

(四)管理法制化建设严重滞后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应该有法律制度做后盾才能保障其更加规范的运行,国有资产的存在就会出现转让、出售、处置等情况,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严格按规定报请相关部门审批,也没有进行资产评估,而是经过双方私下协商,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在产权变动中被侵蚀,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虽然国家法律也有规定私自侵占国有资产的责任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却很少有人因此受到惩罚。法律的执行力不足也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失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模式的思路措施

笔者认为完善政府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的思路关键在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措施即在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外部监督上下功夫。

(一)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探索建立资产配置预算制度,是在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有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资产配置坚持调剂优先的原则。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笔者建议行政事业单位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资产的一般程序为:一是在财政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本部门占有的国有资产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预计的发展情况,提出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单位需要购置的国有资产的种类、数目、计划采购额度,报财政部门审批。二是财政部门结合当地政府部门实际,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配置标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状况进行审批。三是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各有关单位才能将国有资产的购置情况列入本部门的年度预算,并在承报部门预算时一并提交有佐证价值的相关资料,作为财政部门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确实因为工作需要配置国有资产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详细列明国有资产购置计划,报请财政部门审核。

(二)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效益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追求高效则是任何管理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效益管理在国有资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与一般的管理效益有很大的不同,它体现的是一种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关系,衡量国有资产管理效益高低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指标体系,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并正确地加以运用,能够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要想真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益,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效益管理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三)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尤其是在21世纪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管理是通过科技手段获得的基础数据来实现查询、统计、分析,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辅助决策。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就是要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其次,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进行管理与报告,目的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便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状况,避免“前清后乱”,从而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结合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为整合资源,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公用和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四)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点多、面广、线长、难度大,要实现科学、规范、动态的监管,就必须强化综合和重点监管。目前,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的基本形式包括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监督、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内容。立法监督,主要指人大通过立法对国有资产运营进行监督。社会中介组织监督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监督等。社会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指电台、广播、报纸等媒体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的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主要是指社会公民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自发、自觉监督。在国有资产的监管中,社会新闻舆论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指通过新闻媒体对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主体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以促进国有资产良性发展。

作者:张方壮 单位:济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