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者自身管理
1、塑造精练的语言艺术。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语言及沟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述观点、传达信息,避免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此外,如果教师能够将积极的生活阅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锻造出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手法,善用修辞,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与教学气氛,从而塑造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
2、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由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多变性,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干扰教师的授课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到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正视部分学生自制能力不足、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一个平和的管理者。第六,做一个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师。教学并不是重复的、一成不变的过程。一名教师即便具备上述所有的教学技能和从业素养,但是如果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我、提炼自我,也终会被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师应在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反思中获取灵感,实现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
二、师生关系营造
课堂管理要求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效果,而合作的基础就是平等和信任。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作为教师,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1.重视学生情感。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是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学习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体验环境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需要。而这个目标实现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只要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挖苦、讽刺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学生的人格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相反的,适时地鼓励、赞赏则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有助于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倾听。教师要拿出诚恳的态度,使用委婉的语气,创设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交流情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积极倾听和情感沟通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产生共鸣,消除二者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师的鼓励与鞭策就能够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从而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重视课堂心理气氛。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学,还取决于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心理背景,即课堂心理气氛。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质量提升。而创设和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主动维护和及时调控,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评价当前课堂心理气氛,通过细致的观察、师生间的沟通等途径来评价当前的课堂心理气氛;其次,要公正评价,合理期望,使课堂的心理气氛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第三,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四,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最后,要维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课堂教学管理
1.制定课堂教学管理目标。课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制定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为自己学习的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并对其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管理者,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来,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过程。使课堂管理从教师主导到学生自律进行过渡,建立自我管理的课堂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最主要的管理者,要在满足学生生心需要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对课程作出全面计划安排,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以及教学的节奏和过程顺畅做好准备;第二,教师要合理地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氛围;第三,教师要丰富课堂中师生交流的方式,引导并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情绪;第四,与学生共同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体验学习乐趣,共同分享学习心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最后,要在不断的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自学、自律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管理过程。课堂管理过程中的各个教学基本环节构成一定的课堂管理程式。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从教学效果出发,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并且要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教师对课堂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时间的分配和控制,切不可前紧后松,在实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及时修正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要针对每一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归纳,使课堂管理活动成为一个完整的程序。课堂管理过程越完整、越连续、越灵活,则教学越有效。首先,计划是课堂活动全程的起点。任何课堂活动都是基于完整的计划进行实施的。教师可以通过计划课堂活动,对教学进行全局的把握,要确立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教学计划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灵活度和可行性,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应产生积极作用。其次,教学过程的实行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详细合理的计划指导之下,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并实行教学管理。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有自主学习和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要不断分析课堂教学进度和发展方向,及时纠正课堂管理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有效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心理气氛。最后,检查和总结是维持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最重要环节,对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的升华。在检查总结阶段,要回顾整个管理进程,衡量计划阶段所做的决策是否正确,衡量在教学管理实行阶段中的各种措施是否有效,并对整个过程做出全面、客观、恰当的评估。教师要通过总结查漏补缺,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在以往的管理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一步优化新的课堂管理方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明确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传统的课堂管理要求学生绝对安静、正襟危坐、绝对服从教师,可以说传统的课堂管理就是完全的教师主导型管理。而现代课堂管理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注重学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是否亲自参与到课堂管理中,要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课程改革后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不单要注意传授知识,要重视教学管理方法,增强教学魅力。以往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不需要考虑管理方法,使用任何方法学生都必须接受,而课程改革后,教师由权威转化为与学生趋于平等的引导者地位,因此教学管理方法也要进行全方位改革。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魅力来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通过沟通引导的方式管理学生,以此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建立教师的威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与适度的期望,激起学生进步的动力。并根据课堂变化规律及思维特点,巧设疑问,启发诱导,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活动高质量高效率运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保持不断变化教学形式的状态,并适当调动不同感官,不断创新教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高效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时间。
4.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反馈。课程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评价目标和反馈方式的变革。传统的课堂管理的反馈评价重点集中在教师是否教授了完整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能否真正学到知识;传统反馈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兴趣、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改革后,课程的反馈评价体系建立在以人为本、关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注重所获得的课堂管理反馈,善于运用语言和行为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善用幽默,消除紧张和对立,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自尊与成功的心理状态。此外,教师还要随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互相协作,及早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强化课堂管理反馈。总之,在课程改革浪潮的推进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要及时纠正教学管理中的不合理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最大限度优化课堂管理过程,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策略,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最终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鲍雅琴 刘志忠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第四中学 内蒙古河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