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4-10 |

1新时期农村大学生的若干心理特点

1.1在思想学习方面

他们聪明好学、刻苦认真,但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适应,往往其适应期较长或根本融入不到大学氛围之中。农村大学生在高中时期,他们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学习上面,他们想通过考大学改变身份的愿望特别强烈.在冲击考大学的过程中,缺乏与人交流,业余爱好等等。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农村籍大学生。因而到了大学后他们往往表现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不像以往的农村大学生会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而是表现出终于解放的架势,在学习、生活上放松警惕。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学习成绩前几名很少有农村大学生的身影。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心思放了适应城市繁华生活上,使其越来越浮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另一方面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农村大学生要比城市大学生的适应期要长一些。因为,在中学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较少接触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学习活动相对单一。有的学生甚至对电脑的认识是将其当作游戏机,很少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所以,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

1.2交际沟通方面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实诚、憨厚”,与他人交往不积极,农村大学生成长的环境相对单纯,农村中家族、亲戚、邻舍间普遍存在的互帮互助、合作友好的社交风气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观念有较深的影响,所以他们与人交往时普遍表现出真诚、善良、重情义的特点,没有城市大学生的复杂。但同时他们个人情感方面比较单一,喜欢将自己圈定在某一固定范围之内,尤其是对老乡、同学特别上心。他们之间非常讲义气,一般情况他们会相互促进、相互进步,但是也非常容易受外部影响,在群体中一旦有一人走向极端,多数人都会跟随其继续发展。此外,原来生活在农村,条件较为艰苦,没有多余的资金和精力去开展校外活动,更缺少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面对五光十色的校外活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交友愿望,但是缺少交往方法,尤其面对异性交往更是害羞,不好意思,表现出讷言、呆板和群体性的内向性格。此外,农村大学生非常容易在集体活动中产生自卑心理。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差距往往不敢参与同学间组织的外出活动,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没有特长,在一些业余文化活动中容易产生自卑。绝大多数学校组织的“十大歌手”大奖赛等技能性较强业余活动中,很少有农村大学生的身影。但是,热爱集体是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农村学生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因为农村大学生从小生活艰苦,经受过不少劳动磨练,所以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怕困难、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的品质相对突出。在大学里,社团林立,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不断,集体生活丰富多彩。农村大学生因在农村落后教育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大都无一技之长,而城市大学生一般都有一定的业余特长。相比之下,农村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在风度仪表、人格魅力等方面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孤独、嫉妒和自卑心理。他们想努力改变自己,但这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尊自强,不愿脱离集体的大学生,表现出被动的从众心理;自卑感强又不能调适的学生会出现封闭自我心理。

1.3适应能力方面

跟多数大学生一样,刚刚进入大学的农村籍大学生也表现出要强,尤其多数都是原来学校的尖子生得到家长和学校的多重爱护。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一切都跟原来不一样了,自己又缺少相应的交际能力,所以根据观察,农村籍大学生一般适应能力较差。在强烈的对比中容易产生心理扭曲等。

2加强正面引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思想教育、经济帮助和心理帮助相结合。

2.1创造平台,树立农村大学生自信心

重建自信心的是克服农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主要从加强对农村大学生的扶持力度:第一,加大农村大学生学生干部人数.农村大学生踏实、肯干的特点,会帮助他们不仅成为老师的好助手,还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此外,优秀学生干部可以影响更多的农村大学生努力奋斗。第二,扩展与农村大学生的沟通渠道。农村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一般适应期较长,而在适应期往往会决定未来走向,所以在这个时期需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老师要为他们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他们尽快度过适应期。第三,帮助农村大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很多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忘却原来的光环。在高中时,有高考的压力,使他们有了无尽的动力;但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目标模糊了,而且伴随着新时期价值观的扭曲,很多人会自暴自弃。这是应当及时引导他们找准自身定位,只要自己努力奋斗,也一样会取得美好未来。

2.2关心他们生活,加强教育

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问题就是面对如何不受经济的影响完成大学学业。针对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的同时也要顾及农村大学生的“面子”,此外,还要在学生当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以前高考的压力,还没有太多地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社会和未来相联系,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比较模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将自身与社会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这就需要我们实时关注他们生活,加强对他们的心里疏导。例如:有部分农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宁愿放弃所有的贫困补助,也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家庭困难。此时,我们就尽可能多的为其创造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财富。另外,还有部分农村大学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购买使用高档产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加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加强氛围的营造,通过第二课堂、教授座谈等形式营造出好学上进的氛围。

2.3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名学生的学业生涯甚至是职业生涯。第一,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建立心里档案。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应建立档案,做好预警。例如,农村大学生普遍会遇到的情感、就业等问题应做好详细的心理辅导预案,防患于未然。第二,利用朋辈进行引领,加强优秀农村大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时同学、老乡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便会产生很强的影响力。例如,在每年奖助学金结束后,及时召开“感恩、励志、奉献”主题演讲比赛,让优秀的农村大学生用优秀的成绩、高尚的品格起到引导作用。第三,加强情感交流。一方面加强与学生面与面的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典型的人物、实例来影响他。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大学生容易在情感问题中迷失,也积极利用网络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于当面启齿的问题。此外,通过虚拟的网络还能及时零距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事情。

作者:王欣 单位: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