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Schulman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研究方面较有影响,早在1987年就提出了七类教师知识结构的设想。在此基础上,著名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者Richards提出了实践知识、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等六类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些学者将上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归纳、浓缩为三方面的宏观内容: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依据上述理论,外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外语学科知识、一般教育学与人文知识,以及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各种教学实 践。据此,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由下列几类课程构成。外语学科知识课程,包括语言技能训练课与语言知识类课程,这类课程提供的是优秀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外语语言能力,是语言工具条件,是外语教学的语言基础。但是,外语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特征是用外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非语言能力强就能教得好。与外语相关的人文和一般教育学课程,这是做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不涉及具体的专业教学知识。外语学科教学类课程,即以外语学科为基础的教学知识,这是外语教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因为教师要具备识别和利用学习者语言发展机会的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区分“英语职业教师”的专业特征之一。教学实习类课程,教学的实际技能主要依靠这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来培养。在发达国家中,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课程、外语学科教学类课程、教育实习)的学分一般占总学分的25%~30%。
在我国,通过对十几所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调?耍?⑾终馊?嗫纬讨徽嫉?4%。三类课程中的外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仅占总学分的4%,且大多数学校只开设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两门。从课程设置来看,师范院校中的外语专业教学仍以语言本身为基础,对外语教学方法、教学索质和教学技能的培养相对滞后,对教师职业知识、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显示,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知识极为欠缺,语言能力也不足。对部分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调?朔⑾郑?迪盎方诖嬖谘现匚侍猓菏迪笆奔涠糖胰狈τ行У氖迪爸傅己图嗫兀?允迪肮芾泶?媸迪爸傅迹挥捎谘?9婺@┐蟆⒀??耸?缭觯?簧傺?C挥谐渥愕氖迪盎?兀?悴扇?ldquo;放羊”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找实习单位,导致虚假实习的出现。31上述调?撕脱芯勘砻鳎?壳拔夜?{校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严重忽视外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现在学分比例低,课程门类少;严重忽视教育实习环节,这使得培养准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课程体系中缺乏了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距真正意义上的“胜任”和专业化的距离越来越远。要提高英语教师的培养质量,使教师专业化培养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解决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趣,其中以解决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问题和教育实践当中的问题最为紧迫。如何培养真正能够“胜任”或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首先,课程设置必须能反映合格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其素质形成的基本认识和实践。现代外语教师教育观认为,应重视对教师的学科综合?质层面进行培养,如语篇分析、二语习得、课堂观察组织、句法、课程及大纲设计、语言测试等。因此,如何将此类知识融人到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中,便成为我们课程改革的重点。
其次,应特别重视实习过程,因为这个环节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以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是教师教育的中心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改革教育实习各环节势在必行。英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措施可包括以下方面: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法及其他教学理论课程;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新的教育实践模式。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2010年以前我校这类课程仅有两门,即语言学(4学分)和英语教学法(4学分),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的传授。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语言教学观,我们减少语言学理论课程,增加二语习得导论,由4学分的语言学调整为2学分的语言学概论加上2学分的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在这类课程中,教学理论的重点放在教学法、教材分析以及英语教学评价等方面。因此,将4学分的英语教学法课程调整为2学分的教学法理论、2学分的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2学分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由于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因此增加了相应课程。调整后的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由原来的两门增加到6门,学分从原来的8学分增加至11个学分,使学生学科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有了课程设置上的保障。优化教学法及其他英语教学理论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为了让学生对各种教学法及其他英语教学理论课程有切身体会,我们采取措施逐步优化此类课程。措施之一是在课程中(教学法)增加案例研究,比如观看优秀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录像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学生可以从案例中更深刻地体会各种教学法理论及其优劣。措施之二是课 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教师将课堂任务分解,每一个点讲解之后以个人任务式、小组讨论式等形式来让学生消化、吸收。改革课程评价机制。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以课程考试结果为主的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各门课程进行形成性和综合化评估。建立学习档案,平时出勤、作业、小组讨论、口头和笔头报告,以及期中、期末考试,都以成绩形式列人档案,进行综合化评估。说课比赛和教学技能比赛成绩则列人专业技能训练的学分。实习成绩由过去的单一成绩改为包括试教成绩、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实习汇报总结组成的综合评价。改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教师职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而教育实践和实习实训是最主要的途径。近年来,我们在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上进行拓展,加强实习前和实习后的教学训练。实习之前,强化师范生试教环节、增加课堂教学技能示范等实践形式,聘请本地重点中学骨干教师给学生开示范课、讲座、座谈,以深化学生对英语教师和英语教学能力的认识。实习结束后,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汇报、总结。实习方式则依托学校实习基地,在传统实习方式基础上增加顶岗实习和置换顶岗实习,实习期从过去6周延长至10周,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实习周期为一学期,使学生获得难得的教育体验机会。遗憾的是,由于条件所限只能安排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和置换顶岗实习。我校三年的课程改革还不足以形成一套完整、完善的模式,但成效已有所显现。2012年校级教学技能竞赛和说课大赛的第一、二名由英语系学生获得,并在省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课改后的第一届多位毕业生凭借出色的语言功底和从教技能等表现被重点中学录用。从就业跟踪反馈的情况看,多数用人单位反应良好。因此,2013年初对全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通过多方论证,列进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师,课程设置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仅要开设足够的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而且要在专业课程中融人教师的相关内容,即在讲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将正确的教学理念潜移默化传给学生,并且要注意培养教学方法的意识。外语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要用外语授课,自身的外语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信心,外语运用能力是当好外语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尽快设立教师外语应用能力标准,弓丨人教师准人机制。目前,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从语言能力上不具备当英语教师的条件。欣慰的是,一些师范院校巳经制定了由一级和二级指标构成的考核标准,来保证学生的从教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从而保障师资培养的质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培养的要求,教师专业化的培养目标,以及现代外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指引,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近年来,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的成立,为培养强技能、职业化的高素质教师打造了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平台。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有效整合了校内教师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管理和职前、职后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也为各学科实施顶岗实习和置换顶岗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反映对于合格英语教师专业索质和其索质形成的基本认识和实践,是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英语教师至关重要的环节,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几年来,我们的课程改革着重于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教学模式及教育实践棋式的改进和优化,这也应该是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当前,改革还在不断的探索中,需要教师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继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
作者:王云 单位: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