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目标不明确
现在的外语教师教育者认为他们的教学和培训目标应该是对受训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注重对受训教师的教学技能的灌输。其次,受训教师的学习目的往往有较强的功利性,表现为学历观念、福利观念较重。换言之,不少受训教师参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毕业证书、学历证、保教职、改变工作环境等。
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主要是关于外语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概念、技能、方法等;实践方面主要是指导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很多缺点,课程内容十分落后,只关注教师学习各种课程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师在理论在基础上创新的能力,还忽视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等等。
3、培训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维方式的影响,外语教师教育者历来把传播知识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因而,“自上而下”的授课方式往往成为了他们常用的手段。总的来说,目前的外语教师教育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体现如下:在没有对受训教师进行需求分析的情况下,便采取单向的培训手段,从头至尾对受训教师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培训教师往往滔滔不绝,犹如说教,严重缺失人文教育理念;在课程上,授课教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带来比较消极的教学结果:受训教师听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的心理。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方式往往采取讲座式培训、短期培训、中长期的学历、非学历培训等。显然,不少人把外语教师教育等同于培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培训之所以受到外语教师教育者的青睐,有其便易的特点,而且也符合在职受训教师的工作岗位特点,但是,培训决不能等同于外语教师教育。
二、外语教师的自我反思
我国目前正处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目标,顺应新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要求,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必须从传统教师教育体制向现代教师教育体制转变,形成一种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可持续性发展的终身教育活动。以下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几个方面。
1、转变外语教师的教育观念
外语教育专家理查兹认为,外语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长期积累起来的带入课堂的有关教与学的信息、价值、理论和假设等,是课堂决策和行为的源泉和认知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对语言的看法;第二,对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看法;第三,对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角色的看法;第四,对语言教学和学习方式的看法。外语教学观念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认识到位了,改革才会有力度和成效。因此,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加强教师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明确外语教师教育目标
由于错误教育目标的影响,外语教师教育者和受训者抓不住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双方因而都达不到预期目的。外语教师教育的目标应是:帮助、引导受训教师构建终身的学习能力,获得永久的可持续发展。要构建教师终身的学习能力,就要从改变教师的内在思想入手。教师成长问题的关键是其自身教育意识的全面觉醒、对教学实践的领悟,建立“自我”。所以,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不应该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彻底改变教师的内在思想。3、提高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水平,重视外语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语言知识与教学技能。但是目前教师教育课程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了教学技能。因此,在设置外语教师教育课程时,语言知识与教学技能要相互平衡,相互联系,不能顾此失彼。此外,还要充分重视教师培训项目的质量。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培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这些培训项目的效果到底如何?这就需要对教师培训项目进行评估。一方面这是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国目前外语教师培训项目的特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项目。
4、改进单一化的外语教师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点、用途、优点和缺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将几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教师教育不一定采用传统的讲座式教学方法,完全可以学习大中小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在教师教育课堂中,也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就外语教师教育培训的具体方式而言,应综合使用两种培训方式,一种是直接传授教育观念和知识的培训方法,另一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两种培训方式各有特点,前者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显性意识,使教师具备应有的理论基础;后者则强调内在知识结构的变化,强调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自独特的教学情境下内化已有的理论,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框架。总之,在外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外语教师教学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提高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则需要对当前的外语教师教育进行改革,使外语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需要更多的学者,乃至整个国家的重视及支持。
作者:郅梦杰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