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论文 » 正文

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综述2篇

2021-4-10 | 初中历史论文

第一篇

一、设计独具匠心的导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个好的开场白,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见的激趣导入法有悬念导入法、历史人物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等。如我讲“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课堂开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同时插播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图片,如“七七事变”“杨靖宇抗日”“东北沦陷”“敌后游击战”“地道战”等系列与抗战历史有关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体验,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定格于那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年代。

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蒋介石消极抗日使我东北大好河山在半年内沦陷,中国共产党不怕流血牺牲,领导人民进行敌后抗日,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昂扬的歌曲声中,一下子穿越时空,回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认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堂历史课设计好导入,能起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效果,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又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史明辨

新课程要求教师变知识传授者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历史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在活动中学历史、悟历史、明事理。如可结合实际设计朗读比赛、历史剧表演、看图说史、话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这些形象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他们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升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析能力。

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唐朝的民族关系”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意义,我设计了历史剧表演活动“松赞干布求婚”,选择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编历史短剧,选择善于表演的学生当演员。为了编好历史短剧,“编剧”“导演”“观众”充分合作,通过上网查阅、参考有关历史文献资料等,多渠道搜集历史素材,编写短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高、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七分钟,但从学生阵阵掌声和欢快的笑声中不难看出,学生已回到唐朝时代。

历史剧表演完后,我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从刚才的短剧中你感受到唐太宗对吐蕃这一边疆少数民族持什么态度?你感受到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吐蕃偏僻弱小,派文成公主不远千里入吐蕃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你怎样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谈谈你对文成公主的评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从观看历史剧的热闹情节中一下走向理性思考的学习高度,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到本质,将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联系起来。有了编历史短剧的大量知识的积淀,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很快便得出历史结论,从而准确地对历史人物唐太宗、文成公主在民族关系上的重大历史作用作出总结性评价,在活动中悟历史,明事理。

又如,在学习“唐朝文学成就”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唐诗的繁荣和代表诗人的特点,我设计了诗歌朗读比赛。学生广泛大量地搜集阅读唐诗,不仅丰富了语言的积累,而且通过朗读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透过诗句感悟到唐朝,的繁盛和衰弱景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李白的诗句使人回到唐朝,和他一起欣赏大唐盛世美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圣杜甫的诗句使学生感受到安史之乱给国家百姓带来的灾难,知道了安史之乱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诗歌朗读使学生学到了历史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可见,历史课堂上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并提高了素质教育成绩。

三、总结

总之,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多元互动的课堂氛围,要通过设计独具匠心的导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悟史明史,进一步夯实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评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靳庆辉 单位:河北省广宗县赵寨中学

第二篇

一、横看中外同期历史,引领学生辨证思索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相关联的,此消彼长,屡见不鲜。一处风吹,八面草动,当中国商鞅变法时,日本正在大化改新,两国的改革,标志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日本明治维新时,俄国正在进行农奴制改革,两国的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转折。横看中外同期历史,中国三国演义打得正欢的时候,欧洲也正在打仗,当时罗马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和同一时期的东汉的情况很相似。大的历史有许多巧合,就连名人名著也有惊人的相似: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同时,伏尔泰正在写《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横看中外同期历史,当我们走向世界时,谈到自己时也谈及别人,这种联系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民族自信,也赞赏别人的长项,这样与异邦交流,也会有共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他讲丝绸之路,讲两国的过去和发展,在联系中让大家自豪,更让大家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信心。

翻看初中的历史教材,同一时期中外历史有许多点很有趣: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和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中国有老子、孔子经典学说,同一时期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战国打得正乱时,波斯攻希腊;秦统一时,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西周有分封,西欧也有分封,西周分封为的是维护统治,西欧分封为的是宗教利益,西周的分封,中央可以管地方,西欧的分封则无此权,西周的分封和西欧的分封都举行仪式,以示封君和封臣关系。学历史,也要知己知彼,许多惊人的巧合不是偶然,他们之中常有千丝万缕的具体联系。

二、结合文本要点教学,培养学生串通线索

初中历史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不是主考科目,常有被边缘化现象,理清要点,突破重点,才能出现高效课堂,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作横向的比较,才能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进行关联教学。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要点举例:《俄国十月革命》的要点是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美国经济的发展》理解“通货膨胀”、“新经济”等概念;《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了解苏联的解体;《动荡的中东地区》知道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战火频繁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知道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和影响。

对这些要点的攻克,教材已给出了一些方略:如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再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中,要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漫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中领悟真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内战的爆发》这课时,以华君武先生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磨好刀再杀》作为新课导入,学生很快就会进入情境,然后进入重难点的解剖,在解读的过程中,要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解决课与课之间知识的跳跃,不要把眼光盯在一处,要串通历史线索,总揽历史发展方向,在客观上把握,在微观上分析,做到点面结合,这样才能有大收获。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师要有统揽全局的视角和以身作则的品性,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学历史、看问题。作为学生,要学会快速地总结出文章的要点,要作联想,看到中国历史,想到外国历史,要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学历史,才能学出新意,学出精彩。

作者:王慧萍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