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论文 » 正文

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策略2篇

2021-4-10 | 初中历史论文

第一篇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1.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和其他学科一样,在历史学科中,也有很多难点和重点内容让学生难以理解,譬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概念、我国近发表展中民族工业相互影响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软件技术,利用软件中的图片文件和视频文件创设接近于真实历史的情景,与此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历史老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背景音乐,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消化。

2.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初中学生思维敏捷、思想开阔,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求学之路和发展道路都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不足,让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融合,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大脑,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上文中我们已经阐述多媒体技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因此,学校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室,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配置相关硬件设施,将多媒体技术真正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可以采用几种措施,来实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创设情景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和特点就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加深对于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比如说,在上《鸦片战争》有关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有关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相关影片或记录,在播放资料片的同时,通过禁烟运动对林则徐的个人事迹加以陈述,让学生学会思考,同时,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2.利用多媒体软件,使教学难点变得简单易懂

对于初中历史而言,有些教学难点十分抽象,仅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难以理解,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算是老师,也未必能将这些难点和重点完整地叙述出来,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一些特殊的软件,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表达清楚。例如,在上《资本主义时候的曙光》一课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时,同学们普遍都很难记住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和哥伦布四个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我们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出有关于航海路线的flash动画,演示这四大航海家的航海路线。航海中发生的事情、时间以及具体事件,都可以在动画中标注出来,使整个航海路线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由于人类本来就具备对图像的超强记忆能力,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航海路线以及人类航海历史的认识,从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3.利用添加背景音乐的方式,陶冶学生情操

人们对音乐具有十分独特的嗅觉,音乐种类、音符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纵观中国历史,有诸如秦皇统一六国、四大发明等令人骄傲的事迹,也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大屠杀等令我们痛心疾首的历史,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后,我们可以将历史教学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会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述《“伐无道、诛暴秦”》中陈胜、吴广起义相关的内容时,我们不仅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和图像资料,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会,我们还可以在视频中加入悲壮、壮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去遐想当时那种战争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那段历史的沉痛,从而引出不同的反思。这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化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学校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需求,新课改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历史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展现在银幕上,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种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曾沧 单位:田中山市东凤中学

第二篇

一、由“填鸭式”到“图片式”

目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互动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生生互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学习时,首先进行组内合作,对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二是师生互动。教师选取共性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首先引领学生互助解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言,教师要适时点拨、指导。教师需要宏观控制多媒体课堂,在吸引学会兴趣的时候适时教授知识,“图片教学”与“口述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最优效果。例如,课程“红军长征”教授过程中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呈现《十送红军》的视频,伴随音乐的奏响,不仅是让学生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引出课程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加深印象,还能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牢记于心,课堂上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自然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接受者到观赏者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的双边互动活动,好的教学活动表现为师生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当然不是所有课堂都是成功的课堂,好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教师教得好,也需要学生学得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笔者发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之中,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被动学习。虽然在教师将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提高很多,但是教师容易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将多媒体现代科学技术嵌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去,应注重以下两点:一是从历史教材的实际内容和授课类型出发,避免舍本逐末,剑走偏锋;二是从心理学角度讲,人集中于某一时间段会经过渡期、兴奋期、疲劳期三个阶段,为提高教学效率,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新鲜感缩短过渡期,强化兴奋期,减少疲劳期,从而尊重和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另外,针对学生讲课要张弛有度,既不能过分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将神经绷紧,也不能任由学生自由散漫。好比上课45分钟之后要课间休息一样,学到一定程度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记忆知识。久而久之,逐渐将学生的潜力与思维发散能力开发出来。

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多媒体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制作课件,通常教师会做一些PPT文件。课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端正课件在课堂上的位置,它只是一个呈现知识的载体,但有些教师往往过分追课件的呈现效果,色彩斑斓,而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多彩的图片的确是能将学生眼球吸引住,但是吸引眼球并不是课件应该起的主要作用。同样,教师做课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将学生的目光集中,传播知识才是最主要的目的,特别是整体的框架结构。诚然,多媒体能够很全面很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将教科书上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使内容变得活泼有趣,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不能只有好看的外表、活泼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体现出来。整个内容围绕教材来设计,但不能一味地贴合教材,要该详细的详细,该省略的省略,要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简练直观易懂,有些比较复杂的也不应做得太复杂,在课堂上可以配合教师的讲解分析来完成。除此之外,设计课件时要注意科学美观,色彩的搭配要符合所讲解的内容,还要合理布局,使学生看起来能够更好地接受。总之,在设计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设计是以教学为目的的,不能仅仅看其外表,还要贴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

四、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综合素质教育的各项指标,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觉得多媒体设备很高级,一定增强提高教学效果,所以盲目使用的后果就是无意间忽略了教学实效果和目标。相反,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突然插入多媒体教学,无疑会打乱课堂结构,也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很多教师都喜欢在课堂上展示历史知识和推导。所以,这种做法对学生接受知识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时间长了,会使很多学生产生一种课堂厌烦感。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边分析边在黑板上写出具体内容及分析流程,这样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整理笔记,以便后期复习。除此之外,还有的教师习惯把所有的知识都依赖于多媒体,熟不知在单纯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图像大小、比例会受到限制,所以并不能把知识更好地诠释给学生。所以说,在备课过程中,还不如把制作计算机课件的时间用来研究投影仪、挂图等。

多媒体教学有着自身的优点,也这并不意味着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传统教学。教师要善于将两者有效结合,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其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有着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小节时,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同时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再附相应的影视资料;同时,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五、总结

总之,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灵活运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不乏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程,从而牢记知识,提升学生兴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望笔者的一些见解可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为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滕厚玲 单位:莒南县第七中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