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钢琴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

2021-4-10 |

一、对作家、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和认识

从历史的观念来看,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必然受到当时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思想动态、文化倾向以及社会风尚的影响,在作品中也必然会反映出当时的审美情操、社会动向以及时代精神。我们通过了解西欧音乐发展史,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等等,同时还可以看到浪漫主义乐派的贝多芬、肖邦等等,这些音乐家的创作风格密切联系着当时的文化氛围、政治动向和时代环境。从作曲家创作的鲜明个性中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气息。贝多芬毕生崇尚的是人类平等博爱,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对此,他奋斗了终生。从贝多芬的思想中反映出了处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们追求光明、反抗黑暗势力以及失望于资产阶级革命但又对未来美好憧憬不甘于放弃。这些历史背景在他的人生观中所产生的作用,都在他的32部钢琴奏鸣曲以及交响乐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这些作品中,强烈的对比形成了音乐方面的巨大矛盾冲突,实实在在地表达出了他个人的以及所处时代人们内心精神世界中的抗争、痛楚和矛盾,但是在其作品中用抒情与歌唱、宽广与雄伟也反映出了本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肖邦创造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巅峰,被称作是钢琴诗人。对他的作品难以用某一种思想去概括,他在钢琴的创作与演奏以及教学上不但吸收了前辈们的精华,而且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肖邦可以说是民族乐派的鼻祖,在他的创作中反映出了十分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人们常说世事造英雄,音乐伟人们也不例外,他们所在时代的各种信息都促成了他们伟大的作品。所以,在学习一首钢琴作品时,必须要对作者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时代进行深入地了解,在这些作品中可以品味出当时的民族风格,只有如些,笔者认为,我们才可能做到很好地理解一部好的作品。在这里,笔者以钢琴家斯蒂芬霍夫为例来说明钢琴大师如何以严肃态度去理解原作品的精神。霍夫少年时代的钢琴老师是戈登格林,格林老师在钢琴教学中着重是启发学生去理解作品,如果遇到学生处理作品的结果并不合他的意,他也不会粗暴干涉,他不会强求学生必须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要求学生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开拓与创新的精神。

格林说过他所感兴趣的不是学生当时弹得怎么样,而是学生在几年之后弹得怎样,他要求学生在处理作品时要自己去思考,不能死搬硬套地以一方式去处理,就算学生处理的结果有待改进,也会用信任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再想一想然后再处理。霍夫在13岁时,首次学习贝多芬晚期作品——110号,他在弹第一页时就领悟到了乐曲的美丽动人,于是就富有深情地弹奏。这时格林一反常态,突然地打断了霍夫的深情弹奏,对霍夫说:这首作品不只是优美,更重要的是崇高。当时的霍夫将这一训诫认为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收获,使他明白了能够真正正确地理解作品的重大作用。因为,在晚期的舒伯特、贝多芬以及莫扎特的部分作品中,所表现的都是一种超越人类的、纯粹的、忘我的精神领域或者是精神境界,如果仅仅是把作品理解为多么优美,那就是严重误解了作品的创作精神。如果要对作品精神进行理解,就必须要对作者所处的有历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理念等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最后才可能完美地弹奏作品。通过格林教育霍夫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钢琴教育必须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在充分尊重原作精神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创作。

二、通过曲式分析,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形式

钢琴方面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海量存在,其乐曲的体裁也是十分地丰富多彩,相当多的作品都有其基本的结构形式,诸如二段式以及三段式,在大型套曲中不仅有组曲、奏鸣曲式,还有变奏曲式、回旋曲式等等基本结构形式。而又有些曲式结构又在自身框架中进行了发展和大量改变,甚至很多地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表现音乐内容在各种结构和体裁中进行了大量的互相间的融合。因此,笔者认为,处理好一首作品不仅要对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潮流以及他的思想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还必须要对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仔细地分析研究。对乐曲的段落结构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明确作者的音乐发展的逻辑性和构思,从而更加深入地对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内涵以及作者为了更好地体现出本人的创作精神而采用的作曲技法进行理解。以李斯特的《狂想曲》为例来说明,在各段各章中明显地看出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速度,为了把握好乐曲,就必须要分析理解出每个部分和整体间的关系,还要明白每个部分间所存在的联系以及和谐之处。另外,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部分间的烘托、配合以及联系,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复调、曲式、和声等方面的知识。但是,有很多学生,却总是看重练琴,总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同样的动作,而不去对乐曲进行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学生要能够处理好作品,就必须要全面地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只有如此,才可能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逻辑性。

三、通过音乐形象典范去准确理解作品

钢琴音乐属于声音艺术,分析乐曲结构、查阅文献资料仅仅是认识作品的开始动作。弹奏钢琴以及欣赏音乐必须要有十分实在的声音形象,这是能够认识音乐作品的基本前提。上世纪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在其著作中提出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一个作品的整体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去听音乐会,体会钢琴家们是如何演奏的。笔者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钢琴家对作品的理解和研究是十分透彻的,能够在充分发挥个性的基础之上深刻地领会到作者在不同时期中作品中所表达的精神。高质量的音乐会或是高质量的钢琴家们的演奏录音,它所刻画的音乐形象、表现的音乐意境、把握的音乐风格以及处理艺术内容、技巧和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典范作用。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当中,不只是纯粹的感受、欣赏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和形象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在学习演奏作品的过程。典范的音响形象能够引向学生去正确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是学生认识作品和学习演奏家作品的重要部分。

作者:刘凌飞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