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新生的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

2021-4-10 | 基础教育论文

一、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剖析

1.自理能力欠缺,人际交往失调

多数学生缺乏独立生活锻炼,自我控制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尽快融入大学生活。此外,不同地域、性格、习惯、兴趣的同学汇集到一起,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或冲突,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一些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易产生孤独感和冷落感。

2.价值观念多元,集体观念淡漠

随着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化,他们过于关注自我,较少关心和体谅他人。进入大学后,部分同学存在自负、自私心理,缺乏应有的集体荣誉感,较少参与班级活动,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二、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视角下的大学新生教育实施策略

高等教育是对基础教育的延伸、扩展和深化,对中学教育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直接且深入地影响着中学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因此,高校要注重突破传统观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针对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对周围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学习找不到方向和目标、人际关系不融洽等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新生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教育资源的合理整合,着力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转变教育理念,打好对接基础

首先,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大教育理念。要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障碍,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帮助大学新生尽快树立新的人生目标,重视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品质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创新创业的意识、务实奉献的品质,引导新生在接受系统知识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其次,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念。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开展新生教育,既是对“大学新生”这个主体的尊重,也是对新生的人文关怀。因此,要适应社会发展,建设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优、责任意识强的教师队伍,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维度的、民主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为新生营造自由、主动、活泼的发展氛围,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竞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再次,要强调德育,树立人格教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是个体知识化的过程,更是人格社会化的过程,要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由无知、无能的自然人逐步转变为具有生活能力、自觉接受社会约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社会人。必须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重视对新生的人格培养和塑造,把培养高尚人格作为新生教育的立足点和终极目标。

2.创新教育模式,畅通对接渠道

首先,教育内容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内容要紧跟时发表展的步伐,反映现代教育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多地体现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推进学分制管理,让新生感受到充分、自由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修学计划,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育人机制要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要根据新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教室、实验室、寝室、食堂,热心关注新生的日常生活,并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生涯规划,自然融入学校氛围。再次,管理模式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把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放在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时把握新生思想动态,关注他们能力的培养和优良品格的养成,重视他们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同时,要重视发挥社会和家庭在青年学生培养教育中的作用,引导新生加强自我管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全员化、全方位化和全过程化。

3.改进教育方法,提升对接效果

首先,要确立新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塑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人,必须摈弃以授课为教学活动主题设计的传统,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过程,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新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驾御教学过程,指导新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新生要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进行目标选择,自觉进行价值判断,发挥和挖掘自身主体地位的独特作用和积极意义。美国新泽西大学的新生头年计划让新生作为主体置身入学教育活动之中,广受欢迎,值得借鉴。其次,要构建平等畅通的对话渠道。要对新生真心关爱、高度负责,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要重视教育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引导新生扩大活动范围,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交往能力;要通过组织师生恳谈、兴趣结对以及形式多样的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在师生之间搭建分享知识、交流情感的互动平台,促进教学相长;要重视发挥高年级学生骨干的作用,鼓励新生加强与高年级“学长”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为未来大学生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奠定感情基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新媒体教育阵地,掌握与现代大学新生交流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了解,促进新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再次,要重视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精心设计系列化校园活动,积极搭建更多平台,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开阔视野、锻炼能力、融入集体,提高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指导新生克服“新生综合症”,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自我调节、懂得寻求帮助,磨炼意志品质,保持开朗心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侯燕 费拥军 单位:扬州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