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化管理引入感恩教育的内涵与优势
1)目标明确、科学优化。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不仅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项目成员的分工和协作机制,而且还要有项目风险评估方案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项目在申报的过程中不仅要思考能否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活动、受益面是否足够大、能否进一步挖掘、开拓新的资源等问题,还要通过在同类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项目获得立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合理竞争、有效激励。项目化管理的一大特色就是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鼓励项目的多元化,所以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工作不论在申报立项还是在总结评比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和筛选,这可以保证项目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竞争和筛选过程中,只有那些论证充分、主题鲜明、活动新颖、经费合理、预期影响较大的项目,才能从众多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立项并有可能成为品牌。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筛选过程必然对项目组的每个成员,尤其是项目负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大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策划主题明确、意义突出、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在总结和评比阶段,通过对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优秀项目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还可以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这可以进一步激励学生策划出更多更好的思政工作项目。
3)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在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老师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起着绝对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作为被动的活动实施者,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学生由单纯的被动实施者变为集组织者、实施者为一身的主体,由于事先没有现存的活动方案,没有框框条条的限制,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敞开思想、充分想象,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这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者。另一方面,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竞争特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构思并策划出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的各种活动,为进一步培养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活动能力提供一个重要渠道。
2、大学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程序———以上海电力学院“春雨计划”项目组为例
一是酝酿准备。首先,要明晰目标。项目申请人根据实际提出项目构思,确立正确的导向。学期初,学校的学生工作项目管理委员会结合学校工作、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发布本学年的学生工作立项指南,面向学生社团和个人进行立项动员。学生根据这个指南成立项目小组,并明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春雨计划”项目组就是以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为目标,以传递爱心为宗旨的感恩教育项目。项目组在组建时,就明确提出要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公益性品牌项目。根据本项目的宗旨,项目组成员进行具体的活动策划,提交立项申请书;其次,进行任务分析,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选择适宜项目化管理的任务,确定项目要求和目标。二是申报审批。大学生项目管理委员会对立项申请书进行书面审查,通过立项答辩会,确定立项结果。“春雨计划”项目组的指导老师和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进行具体的构思,进一步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并以书面形式向学校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立项申请书。项目主管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经答辩确定给予立项,对该项目给予重要的支持和资助。三是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主要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承担,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对批准实施的项目严格把关,对过程、进度、效果实施动态监督和控制。“春雨计划”项目组获得立项后利用活动经费,按照计划进行运作,如2012年开展了“阳光之家”活动、“珍爱生命干细胞捐赠活动”、“爱心互换,传递友谊———大手牵小手”活动、“关爱老人,珍惜年华”活动,“帮助困难家庭,搭建爱心桥梁”活动等。项目化管理委员会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进行中期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以确保项目能够按预订计划高效有序地进行。四是总结评比。项目完成后由项目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和验收,项目管理委员会对全部立项的项目进行总结评比,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将那些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项目发展为精品项目、品牌项目,进行重点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这些精品项目的示范作用。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春雨计划项目组通过与安徽清溪小学、与上海盐仓小学共建,通过爱心捐书活动建立春雨图书室、开展阳光之家爱心行动等,采取项目化运作和管理,减轻了组织者的工作量,落实了项目承担者的责任,增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3、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运行质量和整体水平。
1)组织保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首要的就是项目化团队的组建工作。为保证项目的有效运作,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性质、规模、难度、创新等因素,组建结构合理、人数相当、优势互补的团队,突出学生主题团队组建的合理性,保证这支团队中学生责任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完整性和高素质性。同时,要发挥负责老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对感恩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予以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解决困难,确保项目的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2)检查监督机制,提高活动质量。为保证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的完整、高效运行,确保项目既定目标的顺利完成,保证项目活动经费的有效合理利用,激发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学校和二级学院的项目管理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项目管理部门的检查监督,不仅可以使其及时了解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于后续的评价和考核工作,还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控制和纠正,确保项目化工作的保质保量完成。
3)实行激励机制,调动项目组成员参与热情。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考评的主体是学校项目化管理部门牵头的项目考评小组,对象是学校各项目组负责人,一般学期或学年末召开项目总结评优会,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总结情况进行打分评选出品牌项目、优秀建设项目、合格项目及不合格项目,考评依据是“项目申报书”和整个项目的开展情况。根据评比的结果,将影响各项目是否能顺利结项并在来年继续立项。品牌和优秀建设项目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学校网站或宣传栏的“项目化”专栏及时发布,分享优秀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和心得体会,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对不合格的项目将影响它下一年度是否能继续获得立项,开展比较薄弱的项目,要给予指导。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从而实现优胜劣汰,调动项目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严格经费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大学生感恩教育项目获得立项后,学校项目化管理中心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用于活动的顺利开展。项目组成员在获得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发挥对经费的管理作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项目的经费管理工作,如对立项项目所下发的经费在作为启动资金的同时,鼓励项目组成员对处联系,开拓资源,争取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持;又如对只与感恩教育项目主题相关的活动经费进行审批,与其无关的活动经费一概不予批准。通过对项目活动经费的管理保证活动的质量,实现节约、规范支出的合理配置。实践证明,高校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运行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有益探索。挖掘感恩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内涵,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发挥优秀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给大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育人效果。
作者:陈雯 单位: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