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中历史论文
第一篇
一、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教师自身角色认识不当
这一问题通常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种是在合作学习中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责任是安排流程,制定规则,设定目标,教师是设计者,应统管全局,至于每个流程的具体操作和方式方法,教师可干预但不要干涉。如果教师的地位过于强势,学生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必然被削弱。这是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另一种是教师袖手旁观。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只布置学习任务和目标,其他一切活动由学生自由安排,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难以提出建议,不能深入课堂。最终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必然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2.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相对匮乏
合作学习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需要沟通、交流甚至还有忍耐,这都是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因为性格、能力、观点、个性等原因导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观点对立、不够友善、固执己见、自私,甚至可能会发生争执。这些都非常容易使合作学习难以展开,导致合作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3.学习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
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大多是临时安排小组,很难考虑周全,有的小组普遍学业水平较高沟通能力强,有的小组恰恰相反。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分组,这是关系到课堂合作学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反映了教师备课深入细致的程度。
二、如何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历史合作学习能力
历史合作学习是全新的教学形式,这也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授课者”,而且还是“管理员”、“咨询师”“、学习顾问”和“参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合理的情境便于学习小组交流,指引学生主动地、开创性地进行学习、交流、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应定位准确。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身份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隐身于学习小组的背后,但又不能脱离学生,既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准确清楚地告诉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告诉学生在过程中的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还应该以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为基础,明确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少走弯路。学生历史合作学习素质的提高。教师首先应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有了认同感之后再要求学生;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表达,学会沟通,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欣赏,学会共享。这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课堂合作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合理分组。从时间上来说,分组有长期小组与短期小组,长期小组的组合教师要考虑的因素较多。短期小组一般是临时组合。合作学习小组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来说,教师进行分组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学习能力,一个小组的成员学习能力上要高低有别。性格因素,组内成员在性格上最好也能互补,如搭配活跃和沉稳性格在一个小组。男女搭配,这也是能反映教师管理智慧的一个问题。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组的成员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也就是组内成员性格、能力、水平应均匀分布,不应全优或全劣。小组间成员组成应相似或接近。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或班级特点,按座位组合或以座位为基础进行微调。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将座位临近的学生编成小组,每组一般4人。这种组合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成员相互了解,并且也基本具备“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特征。
三、总结
历史课堂合作学习是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依据相关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尝试,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同时需要素质精良,思想坚定,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历史课堂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促进学生性格完善,提高教学水平,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作者:倪娜 单位:包头市回民中学
第二篇
一、教学体制的改革与调整
对于高中历史课的课题型教学模式来说,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本文认为,课堂的活跃和民主氛围要以规范、严格的学校管理为依托,学校的整体面貌要严肃、有序,学生首先要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然后才能是活泼、创新、自由的人格展现和培养。作为学校,应该根据时发表展变化的要求,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准。高中历史课堂开展课题型教学模式,在其教学质量评价上很难操作,所以学校需要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保证优质课堂的实现。明确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制定教学环节质量的标准,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委派老师和管理人员不定期的走进课堂进行听课;各班选派学生组成教学情况信息小组,由小组成员填写教学日志记录册,年级定期召开信息小组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研究教学措施;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开通网上学生评价系统。通过诸如此类的系列措施,提高了教学水平,保障了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得以有序运行。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型教学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实现这种学习状态的最佳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拥有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自然就会参与到教学之中来,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了。
历史课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实很多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无聊与枯燥,为此历史课特别需要学习兴趣为支撑,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标。课题型教学的研究问题多数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所选择的的自身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教师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里充满信心,发展个性,表现自我。
三、客观而有效的评价学生
课题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学习的成果也是不好判断,学生的学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激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所处的现状,学习的状态,第一时间给出客观而有效的评价。
在学生对相关的问题开展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进展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千万不要用老师的眼光去看问题,不对就批评,出现错误就否定学生的一些工作,这样做是不合理的,会大大地减弱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对待学生的探究活动,一定要用发现美的眼光去对待,多加肯定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保障学生探究活动的持续性和高张性。
作者:姜影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
第三篇
一、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师要有教好历史的责任感。
1.爱学生。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好历史课的重要前提。关爱学生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生命的成长需要关心呵护,学生是教师身边最亲近的生命体,关爱学生教师责无旁贷。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热爱学生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这就是说,热爱、关心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前提,教学将难于顺利进行。2011年,我所任教的高二(10)班有位女生,成绩班上倒数第一,纪律散漫,性格怪异、倔强,从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有时甚至把老师当成是她的天敌,特别是对班主任我本人她更是反叛有加。高二(10)班是我中途接手的班,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拿她没办法。但我并没有放弃她,反而平时对她关爱有加。直到接近期末,有一次她发高烧,我冒着雨把她送去医院。陪她看完医生后,再把她送回家。从此,她被我感化了,不再顶撞我,跟我作对,反而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现在,她已步入社会,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给我发来暖暖的问候与祝福。这个例子告诉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关心有加,学生也将“倾心”于你及你的所教所言。课堂教学效率就会随之提高,而且对其终身发展也大有裨益。
2.定目标。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一个好导演———教师必须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构建有责任感的有效历史课堂的首要条件。只有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意识到自己教学的责任,才能让学生找到更加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构建有责任感的历史课堂过程中,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全面熟悉课程标准和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历史基础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制定有层次、分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状况适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目标。2013年,我担任高二13和22两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13班是艺术班,22班是文科实验班。两个班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课时安排13班比其他文科班要少一节课。根据这些差异,我编撰两套适合艺术班和实验班的导学练教学目标,效果极佳。
3.巧方法。在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如何推动有责任感的历史课堂的实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接受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我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时,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划分为“六月革命”、“Mario”、“日不落”、“AD”等8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再给每个小组设定具体的任务,对两次鸦片战争发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等展开具体的讨论。这样,既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又让学生以历史事实为背景进入情境。教师勤于思考,大胆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敢于担当,为学生学习负责,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4.担责任。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有责任感,也要教会学生有责任感。一方面,教师需要用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对待教学,在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还需要用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去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被熏陶。通过历史教学,尤其是有关我国近代屈辱史的教学,可唤起广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强感,鼓励学生发愤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这也是对我校“立石麟志,担振兴责”办学理念的深入践行。其现实责任感在于,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肩负起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认真对待历史成绩较差、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帮助这些“弱势学生”迎头赶上。
5.擅应对。教师要擅于应对历史课堂上的“突发事变”是构建有责任感的历史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师德、师能、师才的综合考验。中学生好奇心强、好发问,但他们所掌握的现有知识又难于解决他们心中的种种疑惑。所以,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突发奇想地提出一些超越历史教材、有时连教师都始料未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对于此类“突发事变”干脆不予理睬,有些教师碍于面子,不管回答正确与否,随便搪塞学。这样的做法对历史课堂和学生都是一种极不负责大态度。教师要放下架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历史教师既要对课堂负责,也要对历史的真实感负责。例如,在讲到辛酉政变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我知道,慈禧太后是小产死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当老师知道他是看了电影《太后吉祥》而得到的信息后,不能打击嘲讽,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利用慈禧太后的生卒年来计算年纪,唤醒学生对真实历史信息的筛选方法,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努力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不仅能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及全面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构建高中历史课堂,学生要有学好历史的责任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效率的高低跟学生的内在外在的活动密不可分。学生的课堂责任感是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过程中,学生应当做到:
1.不断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及“我会学”。学生的观念转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就产生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与,乐于实践,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能及时捕捉并领会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学生在理解、尊重、参与的状态下快乐学习,就会炼就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心理状态及角色感。
2.自觉树立一种成长责任感,加强自主学习。学生在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之外,还要学会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要树立一种对自己未来、对自己成长的责任感,从而主动探索,大胆尝试,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善于交流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自主学习历史知识,还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找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规律,更好地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果。
3.努力担当社会责任感,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做好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高中历史知识包含古今中外,内容浩瀚。尤其是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过程中,高中生要铭记祖国的屈辱史,以史为鉴,树立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鼓励自己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祖国和社会有贡献的人。同时,积极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增强国家实力,提高民族自信心,让过去的那段屈辱史永远成为过去。学生在培养历史课堂责任感的过程中,逐渐地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自我激励、自我奋进的学习劲头,在意识上领悟到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后自己的前景如何,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因此,要勇负责任,不能怨天尤人。构建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三、总结
在构建有责任感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好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高效的教学方法,用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责任感对待教学;学生要自觉树立一种成长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到尊师重教,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加强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师生共筑有责任感的高中历史课堂目标才可能成为一种现实。
作者:陈秋香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