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体系构建
继续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在包含着课程设置的价值观,课程在实质上就是培养目标的细化,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遵循“社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课程体系”的课程构建原则,课程是为实现医院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课程体系的专业性、实用性、前沿性、多样性及特殊性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在具体设置中坚持以下原则。
1.1重视基础的原则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强调把基础理论与前沿知识相结合,把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研究方向相结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每年年初由医院教育管理部门制定课程设置框架,包括授课时间、课时、专业分布频次等,上半年为基础课程,下半年为提高课程。由各中心科室根据要求填报课程计划并指派副高职称以上、取得一定科研成绩的职工作为授课教师,利用平日晚间时间,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向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等基础人才群体,讲授学术前沿、医学新进展、医学经验等知识。
1.2注重交叉的原则
挖掘教学资源,优化重组课程。医院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搭建业内多学科沟通交流的平台,以学术交流会为课程形式,组织“全国心血管病学博士论坛”、“各项科研基金申报答辩会”等,鼓励全院医师的积极参与,聘请统计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共同讨论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以及相关领域的新进展,特别就心血管医学的热点问题和推广应用中的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
1.3重视研究和实践的原则
本院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为课程组织形式,每年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百余项,要求各科室每年至少申报一项“单位自管项目”——以“病房小讲课、教学查房”为教学形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要求各四级学科中心每年申报一项“区县级项目”——面向全院各科室医师开展,进行本院范围内专业学科间的全面交流,例如“门诊心脏病诊断与临床治疗-冠状动脉CT解读与病例分析”、“功能社区职业人群疾病管理技能培训-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培训”、“心血管病基础研究相关知识及实验技术培训”等;要求各三级学科点申报一项面向全国开展的“国家级项目”,例如,“心脏瓣膜移植培训班”、“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等,各项目均以学术讲座结合手术参观、模拟实践的形式进行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和普及。
2教材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日新月异。本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为提升全方位诊治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水平,对学科布局进行了战略调整,改革了传统的心血管病专科诊治模式,向着“大专科,小综合”多学科交融的模式发展。那么,在专科特色的教材编写上,本院贯彻了“基础性和系统性”原则,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按照三级学科科目,以医院各疾病诊疗中心为单位组织编排,围绕各种疾病进行系统阐述。动员全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综合大量国内外最新动态、进展和指南,并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真编写心血管病特色的系列内部教材,目前已出版的有心内科、心外科、放射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等,这些教材配合院内基础课程的实施,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推崇和认可。
3师资队伍的建设
本院是一所非教学医院,没有“教师”职称编制,也没有学科教研室,“教师”的首要身份是“医生”,医生的本职工作又是医疗,“教学”从属于“医疗”,繁忙的医疗工作逐渐营造出“教学是负担”的教育氛围,上级医师普遍缺少带教意识。然而“教师”这个角色不可或缺也一直存在着,这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基础人才培养,更是医院整体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如若没有主动的“教与学”,宝贵的临床经验将得不到系统有效的传承。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实践者,不仅仅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水平也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必须以教学为主线,即课程实施和对下级医师的临床指导来不断加强充实师资队伍建设,将“教学工作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列入晋职晋级中,建立“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实施学员评教制,从管理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非教学医院的教育现状。
《院级教师管理办法》包括教师的聘请条件、聘请程序、工作职责、组织管理等内容。聘请流程采用个人申请和试教打分相结合的形式。申请者必须符合申报条件,教育管理部门负责选拔,组织教育委员会专家开展试教评估工作,凡60分以上方可获得院级教师资格。受聘教师主要职责是带教临床型研究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生,协助完成培养计划;承担院级进修生基础课、研究生学位课、继续教育项目等授课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处其他教学活动。每年年末由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在岗教师的考评工作,实行学员客观评价制与教育管理部门综合评价相结合,评选年度“优秀教师”,年评分低于60分者,给予警告,连续两年低于60分者,撤销教师资格。
4讨论
当然,统一完整的院级继续医学教育体系需要相应完整的管理制度来支持和落实,例如院级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学分授予办法、人事制度、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等。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把教学意识,观念逐步渗透到医院全体职工的头脑中,使处于被动和从属地位的临床教学工作成为专科医院的中心工作之一。非教学医院的教育工作建设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相比医疗与科研工作,要立足长远发展,树立整体思维,建立长效机制,进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医院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的良好教学氛围,更需要全院人员的奉献精神,最终达到医教研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
作者:杨宁燕 黑飞龙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