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抗凝治疗药学服务

2021-4-10 | 药学毕业论文

一、协助医师制定抗凝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在掌握常见抗凝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应对其他专科血栓性疾病有所了解。遇到疑难病例时,积极查找资料,及时为医师提供合理化建议。例2,患者,男,因“反复上腹痛10d,皮肤巩膜黄染3天”入院。诊断: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PVT),门静脉炎可能。医师考虑该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请临床药师会诊,讨论保守治疗方案。根据CRUSADE评分,临床药师认为该患者暂不能排除出血倾向,且超过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不建议全身或局部溶栓。该患者为急性PVT,建议尽早启用低分子肝素。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出血高风险疾病后,尽快改为口服抗凝。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4d后检测INR,若INR>1.8,停用低分子肝素,并根据监测的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控制INR在2~3之间[4]。该患者未行手术治疗,应抗凝至少3个月。其血栓范围波及肠系膜静脉远端,3月后应进一步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长期抗凝治疗[8]。该患者体温和血象的升高,不能排除感染,建议加强抗感染治疗,并联合PPI和黏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

二、关注并用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

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因素非常复杂,常出现抗凝不足或出血倾向。因此,关注并用药物对华法林的影响,提高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临床药师的又一个切入点。例3,患者,男,43岁,因“左下肢疼痛半月,晕厥2次”入院。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及APC抵抗试验阳性。诊断:(1)肺栓塞并肺不张;(2)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予华法林以2.5mg起始,合并依诺肝素达8d,患者INR仍<2。华法林剂量调整为3.37mg后,INR上升至2.0~2.5之间。平稳5d后,INR突然上升至7.67。患者不存在增加华法林敏感性的病理生理因素,且其血液呈高凝状态,所需剂量较大。患者住院期间联用多种药物[9-10],头孢孟多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对乙酰氨基酚与维生素K竞争性拮抗,但患者营养状况良好,膳食平衡,加用上述药品后,INR并未出现明显异常。别嘌醇抑制CYP酶活性,塞来昔布与华法林竞争血浆蛋白,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也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但使用华法林前患者长期服用别嘌醇,而塞来昔布仅使用2d,故二者不应明显影响INR。患者住院期间痔疮发作,中医科会诊后加用了数种中药制剂。其中草木流浸液片的主药草木犀含有香豆素成分,使用后2d患者INR即显著升高。临床药师立即提醒医师停用该药,并告知患者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期间,不应使用含香豆素的药物治疗痔疮。停用草木流浸液片3d后,INR<1.5,重新启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调整平稳。华法林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相互作用复杂,食物和合并用药的改变可使INR发生明显变化。中药使用广泛,且多为复方制剂或成分不明,加之中、西药涉及不同领域,往往是医师和患者最易忽视的风险。因此,在华法林的药学监护中,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中成药的了解,发挥互补优势。

三、规范华法林不良反应的处理

出血倾向是华法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也是医师最为担忧的危险并发症。临床使用过程中,INR升高导致的过度对抗时有发生。临床药师此时应严格把握抗凝解毒剂的使用指征,避免抗凝治疗的失败。例4,患者,女,4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35年,加重9月”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2)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NYHAⅡ级。1987年行“二尖瓣置换术(金属瓣)”,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3mg•d-1。入院时INR:1.96,继以3mg•d-1剂量维持,联用胺碘酮7d后,INR上升至7.81,医嘱予维生素K110mg•d-1iv对抗。5.0<INR<9.0,无明显出血时,仅在需要快速逆转INR(手术或拔牙)时,方需口服维生素K1;而静脉给药仅用于严重出血或INR>20时。该患者INR<9.0,无明显出血,亦无其他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不需维生素K1对抗,否则将增加患者再发血栓的风险。临床药师建议取消维生素K1医嘱,停用华法林1~2次,密切监测INR,当INR恢复到2.5~3.5后,重新启用华法林,并调整剂量至原剂量的2/3即2mg。随访患者,INR恢复目标值,未发生出血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是药学服务的重要监护点之一,对于华法林来说,根据INR和临床症状选择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是临床药师应掌握的知识点。

四、实施患者用药教育和随访

华法林作为一种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且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患者随访必不可少,应当成为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部分。例5,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肿胀1日”入院,血小板(platelet,PLT):27×109个/L,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下肢静脉血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临床药师建议在介入溶栓的基础上谨慎抗凝治疗,患者下肢肿胀好转,下肢周长缩短,RBC、Hb、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平稳,PLT呈明显上升趋势。出院带华法林3.75mg•d-1po,INR控制在1.8~2.5之间。临床药师向患者发放华法林教育材料,告知患者服药和储藏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及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的影响。出院后1周,临床药师联系患者后得知当地医院无法监测INR,此时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30s,无出血表现,仔细询问后发现患者选用了不同厂牌的药品。华法林制剂工艺不同,生物利用度不同,更换厂牌后抗凝效果可出现较大差异。嘱患者停药1~2d后复测凝血功能。建议患者治疗初期至县医院监测INR,平稳后可在当地监测PT,不应随意更换厂牌,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即时联系。患者教育是临床药师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出院患者的随访往往是其中的薄弱环节。临床药师在积极随访的过程中,往往能发现许多潜在的用药风险,及时规避药害事件。

五、结语

抗凝治疗是临床药师参与医疗团队,发挥自身优势的良好切入点。在药学服务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进行系统、详尽的患者教育;积极随访,总结治疗经验。药学部门还可积极与院方沟通,建立抗凝门诊,对出院患者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其合理用药;尽可能开展用药前基因型检测,预测最佳剂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李珂佳 郑萍 曹世平 黄健 崔岚 邹顺 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 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药学部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内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