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养成教育论文 » 正文

养成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021-4-10 | 养成教育论文

一、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效果最好的老师。孩子睁眼睛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从出生到成年,与父母朝夕相处,以父母为学习的第一范本。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人能代替的。那么父母应怎样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呢?

1.要抓住最佳时机尽早进行。人的可塑性很强,最容易受引导的时段是3~12岁,12岁后特别是18岁以后,孩子已形成许多习惯。有旧习惯抗扰,新习惯要扎根下来就困难多了。孩子年龄小时,并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引导。如孩子第一次拿别人东西时,就要坚决地制止。我亲眼见到一位妈妈罚她三岁的女儿面壁,因为女儿不想吃饭而故意将碗打破。我想这样教育以后,她女儿以后也会乖乖吃饭了。但现在农村的现状是,有很大一部分年轻的父母忙于赚钱,孩子出生不久就托付给爷爷奶奶,自己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纪大,精力有限,对孩子更多溺爱与娇纵。这样,父母错过了对孩子最佳的教育时机,孩子便会形成一些不良习惯。所以,父母在孩子幼时最好不要外出务工,最好能陪在孩子身边,抓住最佳时机对其进行养成教育,以便形成良好习惯。

2.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首先就要自己也成为怎么样的人,也就是说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以身示范,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这一点是比任何说教都更有效的。例如你要求孩子尊敬父母,首先父母也应做到孝敬老人。如果父母自己对长辈动不动就施以脸色,冷言碎语,不顾场合地指责、呵斥,甚至不愿赡着父母。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以后将会怎样对待他人就可想而知了。电视里天天播一个广告:妈妈天天打热水为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后,也打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身教的效果。再如父母要求孩子认真勤奋地学习,而自己却天天打麻将或玩乐,孩子能做到认真学习吗?

3.父母在进行养成教育时应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用科学的方法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态度最好是既温柔又坚决。如果经常用粗暴简单的方法,动不动就是骂甚至打,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甚至形成心理阴影。这样就适得其反了。我班上的一个学生是独生子,听说小时候父母对他极其疼爱,百般娇惯,到了读书时,孩子的纪律散漫,成绩很差,老师经常来反映情况。父母经常被气得脸色发青,于是开始“教育”了,方法就是骂甚至打。结果他八年级都没读完就辍学了,跟着一帮小混混在街上游荡,老师父母如何劝说,他都不去学校了。

4.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完成的,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经常进行训练。有的父母有时间、心情好的时候就关心教育一下孩子,没时间就不管不问,等到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就又打、骂、哄各种方法上场。这个时候想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已并非易事,甚至要付出不菲代价。

二、在学校中,老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1.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严于律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由于教育者的身份,而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例如在劳动课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在我的班上,看到有垃圾,我就会随手捡起放到垃圾桶里,也经常跟学生一起拖地。下课后,我自己擦干净黑板,收拾整理好讲台。班上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很少有乱扔垃圾的,教室有时两天都不需要打扫。

2.对良好行为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一入学,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必须认真对照《规范》条文对学生加以引导。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只有行为的“规范”才能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要使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另一方面,班主任老师也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在反复要求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在褒贬的评价中促进学生自觉履行行为规范。

3.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按照本班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班规”、“操行评比”等方法来实施。这样不但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而且可以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行为规范标兵,使学生学有榜样。另外班主任老师要实事求事地按照制度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对做得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做得差的方面指出努力方向,从而使学生扬长避短。

4.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渠道,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以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而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在社会中,各阶层应共同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实施最全面、最直接的养成教育。

改革开放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逐渐有了一些浮躁、功利的风气,公共道德意识的淡漠也给了孩子很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现在的一些传媒文化,如电视里的一些青少年偶像剧、肥皂剧、搞笑剧、选秀节目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观、学习观以及是非观等。更有一些唯利是图的不良网吧,使许多的青少年沉迷在黄色网站、暴力游戏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的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地为孩子建立起一道保护墙,隔除对孩子有害的不良信息。每一位公民、每一个集体、各阶层的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使孩子在社会中接受到最正面的教育。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既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也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坚持下去,习惯成自然,自然才能成为优良天性。我们的国家才能良才倍出,繁荣富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因此,幼儿教育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生活化的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价值观,为孩子创造自由而轻松的环境,使其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快乐成长。

作者:童丽敏 单位:江西省芦溪县新泉学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