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探讨

2021-4-10 |

1明确中职语文教学重要性是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语文学科都是常常被忽略的科目之一。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学生长期阅读大量的书籍,它并不能像理科一样能较迅速的提高成绩也就是说语文学科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这种学科特点令学生不再把学习时间放在语文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即使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文成绩的提高上也显得事倍功半。再者,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普遍基础能力就更容易忽视语文的学习,认为只要学好专业便可以顺利就业。笔者认为,在中职教学中大力宣传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改变语文教学困境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学生不片面的认为只有专业知识有用处才能改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抵触心理。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前选择一些语文中励志与创新的文章或句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也应明确的表达出学好语文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观点来引起学生重视。

2运用新课程理念为中职语文导航是提高中职语文创新性的基础

毋庸置疑,新的课程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建立一个开放而生动的教学课堂。这种理念更加明确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听众”始终无法自主的参与到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下,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师应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语文教学的内容。中职语文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那么笔者就给学生设计几个问题,比如要求教务处安排一次集体活动、要求后勤部门延长供电时间等。学生们通过合作方式,列举各种正当理由试图去说服有关部门同意他们的想法。这个与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改善着自己的讲话方式及语气,锻炼了灵活处理事务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正是中职语文所追求的应用性效果。

3多样化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是提高中职语文应用性的重要途径

多远化的语文教学方式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生硬、闭塞的气氛,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一直在研究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非常适合于中职学校的职业化教育,是实现中职语文教学“语文化”向“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选取应聘作为语文项目教学课程的“项目”应聘是最能体现出一个学生文学功底、语言表达能力及谈吐交际能力的一个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我所给的不同单位、公司做出不同的面试规划,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写求职应聘信、制作简历以及最终的面试,全程的参与到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逐步提高了语文写作能力、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与专业结合设计不同教学目标是提高中职语文职业化的关键

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有所区别,这个不同就是要求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要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中职的语文教学少了高考的压力,主要围绕着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教学内容,因此,更加容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那么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学会根据专业挑选课文与调整教学内容。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尽量挑选陶冶情操的美文、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文章、汽修应用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多选择一些简单、励志性的短文。其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设计不同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就应以实际操作为主,课堂就要加入实际语言训练的环节。通过这样与专业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方式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学”与“用”脱节,令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科所学。

5改良中职语文教学评价标准是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性的保障

笔者认为,要想让中职语文教学摆脱尴尬境地应逐步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摆脱升学压力的中职教育评价体系应更多体现出人性化与实践化特点。选拔式的教学评价体系令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压抑,如何学校能将组织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成绩的评价指标,那么学生就能以轻松的心态来对待语文的学习。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五种方式来改善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和陷入的困境。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以及利用新课程理念作为改革的导航是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前提与基础,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及与专业相切合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令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应用性与实际操作性,改变中职语文学科的“空中楼阁”感。新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犹如一缕春风一样,带走了我们长久以来的烦恼。但笔者认为,改革之路必定会曲折万分,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学校的大力支持与社会成员的共同帮助。

作者:宋国兴 单位: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