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1“二五”期间工业遗产建筑的驻留
1.1长春拖拉机厂区的文化特质与历史积淀
长春拖拉机厂是“二五”时期的产物,是吉林省第一个现代农机产品生产企业.其创办伊始就肩负着振兴东北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中国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而今,散布于厂区内的一间间老厂房、旧仓库……仿佛仍记录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也一度是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战场.现状留存的工业历史建筑,大部分建于1958年,以生产区为主,占地面积16.55万m,建筑面积13.66万m.厂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中央大道为轴线布局,建筑平面大多为规整矩形和U形平面,布局合理.内现有冲压车间、齿轮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总装配车间、锻造车间、工程机械厂生产车间等六处主要建筑,且建筑立面简洁、整齐、规律.建筑外部为红砖墙,室内空间宽敞高大.厂房为钢筋混凝土薄腹梁,拱型钢筋混凝土屋架,大型屋面板,现厂房均已闲置,但建筑结构基本完好.建筑风格外墙由红砖砌筑,代表当时简约的工业建筑风格.它们较为集中于东部厂区;尤其是冲压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总装配车间3幢建筑,构成了拖拉机厂厂区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组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工业建筑群.
1.2现状问题
随着长春城市的发展,拖拉机厂两侧的地块逐步整体进行改造.由于周边居住建筑的建设年代较久,没有统一、有效的规划控制,从而建筑风格沉闷、单调,无论是风格特色、商业档次、业态功能,还是环境品质都需要进一步地提升.曾经风光一时的拖拉机厂街区逐渐失却了原有的特色,吸引力逐渐褪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区域内整体形象欠佳,缺乏特色体验;街区面貌、基础设施(路灯、标志、通道、路牌、座椅等)不够完善;②厂区内建筑年久失修且破败不堪,破坏了建筑的完整性;③道路设施及绿化明显不足,缺乏休憩空间及景观节点.
2保护与再利用的初步设想
2.1保护与再利用的前提
依据2011年-2020年长春总体规划,长春市拖拉机厂所在的二道区将依托长东北新区、装备制造园区建设;结合机场路,构筑城市东部综合服务中心,形成集工业、居住、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以此加快二道老城区工业置换步伐,提高市政设施、社会公益设施、公共绿地投入,提升城市品质.从长春市总体规划的长远目标来看,则是结合城市产业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定位,均为保留长春市拖拉机厂的文化脉络,强化其场所精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首先,从城市规划长远目标来看,加快工业置换步伐和提高公共绿地投入的定位为保留长春市拖拉机厂工业历史建筑物提供了最佳的舞台.作为工业厂区,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相对较低,为部分大型厂房的保留提供了可能.因而长春拖拉机厂的保护与再利用应视为整体历史地段进行保护;其次,商贸物流的功能定位是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延续其使用价值最适合的形式.无论是从结构、建筑空间形态要求等方面,厂房等建筑改建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2长春拖拉机厂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分析
工业建筑是建筑遗产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中建筑物的空间形态、结构形式等均有别于普通民用历史建筑.以长春市拖拉机厂为例,经调查归纳、其现存建筑、构筑物共分为三类:①工业厂房;②仓库类用房;③特殊建筑、构筑物,如水池、凉亭等等.对其保护与利用不仅要从历史文化价值出发,还要从建筑形态、技术经济指标和景观特色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长春市拖拉机厂现存建、构筑物中部分为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所.经调研,厂区内现有保存较好的建、构筑物共有六处.其中多数建筑改造价值不大,但从保护该区域文化脉络角度考虑,建议对其整体保护;其次,厂区内另有的破旧的砖木结构建筑虽历史价值不突出,但位于主要空间界面,对历史地段的风貌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达到整体统一和谐、节点特色突出、细节设计到位的目标.因而对其整体保护并做功能更新;再次,厂区内现存仓储类用房和部分构筑物.其中建筑现状虽为单层工业建筑,但内部空间相对完整;构筑物多为独立基础,如厂区大门,水池等,空间形式独特,具有很强的产业类文化特质和景观地标作用,对延续城市脉络意义深远.权衡文化、经济、景观、城市的持续发展等各种因素,对其中部分构筑物进行保护也不失为理想的选择.
2.3保护与再利用的界定原则和初步设想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从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形态、技术经济价值三个方面确立长春拖拉机厂现存建、构筑物的保护再利用的界定原则.(1)从历史文化价值出发,建、构筑物为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或者见证拖拉机厂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其保护与再利用以整体“留”为主.见图5A为长拖正门,通过对其保留,为人们留下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可供会回忆的单体建筑,以提升未来开发的文化品质;(2)从建筑形态角度出发,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尺度巨大、结构体系坚固,外部空间也往往具有粗犷、开阔的特点,因此部分风貌较好、结构相对完整,对整个历史地段的整体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的建、构筑物,其保护与再利用以整体“留”为主.见图5BCDE,工业特征明确,街路空间尺度宜人,建筑空间宽敞高大;(3)从技术经济价值角度考虑,长拖厂区内部分建筑虽由于没有鲜明的代表性,无法纳入优秀建筑保护范畴,可考虑将部分具有一定工业形象和内涵的建筑进行改造,以展示其所蕴涵的工业文化特质.对厂房、仓库等建筑结构可塑性高,承载能力大的建、构筑物,考虑利用现有结构,并给以适当的保护与改建,置换原有使用功能.即保留原貌,功能更新.
如厂区靠近乐群街一侧,有一围合式建筑见图5F,建筑面积约6575m2,两座相对厂房间架有一吊车,工业特征明显.开发时,可对其进行灵活改造利用.另外,长拖厂区内绿化环境非常宜人.尤其是荣光路入口处的中央大道的绿化环境及其所确定保护的建筑,集中成片,利用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除了以上所述确定的保护和改造利用的建筑及环境,长拖厂区内还有一大批相对没有很大利用价值的建筑和环境.这些建筑基本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是国家工业建设的成果.虽具有一定的工业特征,但保护利用的价值相对较弱,且由于长期的闲置及缺乏管理,许多建筑破损较为严重.对于那些在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形态、技术经济价值均不重要的建、构筑物可以视总体规划的需要采取“拆”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重新的开发,从而使总体规划有发挥余地,使整个地段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图5用地范围内其他建筑可进行拆除.
3结语
通过对长春拖拉机厂区内的现状勘查和整理分析,以及历史文化价值,建、构筑物形态,结构稳定性,城市景观特色等方面的衡量,确立了初步的“保护、修复、改建、拆除”方案,使该区域在完成城市功能更新、置换的历史使命的同时,成为有文化、有历史、有内涵、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者:李之吉 高源镁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研究生处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第二篇
1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依据
1.1再利用能够延续旧工业建筑固有的价值
工业建筑作为一种建筑类型,诞生于机器大工业时代,曾经是城市的发展的象征,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建筑革命的结晶。所以,旧工业建筑先天固有多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
1)旧工业建筑是近代产业文明的标志,标志着人类社会特定的发展历程;旧工业建筑在空间尺度、建筑风格、构造技术等方面记录了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轨迹,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后人认识工业时代的重要标识。
2)使用价值早在古罗马时代,人们就总结出建筑的三大要素:“坚固”、“实用”、“美观”。旧工业建筑正是如此:①它们采用人工材料,大都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牢固耐久性好;②它们构造简洁、空间高敞、结构承载力通常比一般民用建筑的承载力高出几倍到十几倍,具有很强的功能适应性和互易性;③它们大都为现代设计风格,因为生产工艺的严格要求,建筑平面处理得规整、方正,建筑造型流畅、整齐,立面可塑性强。特别是,旧工业建筑在建设之初提供了良好的给排水、电力和动力设施。因此,当旧工业建筑被再利用时,一般都能满足新的使用要求,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3)景观价值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迅速地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工业建筑也在一定时期内带动了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视的烟囱林立、厂房、吊车高耸、管道飞架……这些工业几乎都是近代工业时代的产物”。工业建筑所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细部常能使之成为区域内的地标性建筑,成为城市特有的景观。
1.2再利用能够开发旧工业建筑新的效益
工业建筑物质寿命总是比其功能寿命长,在其物质寿命之内往往可以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转变。所以,只要对旧工业建筑加以合理、巧妙的再利用,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甚至能发掘、创造出许多新的效益。
1)功能效益旧工业建筑由于特定的使用功能与空间要求,其所拥有的内部空间与其中所容纳的使用功能之间并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厂房与仓库等大空间建筑在改造上都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提供了多种功能再利用的可能性。在空间改造方面,单层厂房层高一般在9m左右,多层厂房净高也在4m以上,跨度可达到20m,均能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和良好的采光。旧工业建筑大尺度的空间改造成展览馆、博物馆、商场、餐厅及创意产业园等等成功先例说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有着无可限量的功能开发前景。
2)经济效益旧工业建筑在建造时往往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并且材料高强、结构坚固。对于这些结构坚固和体量巨大的厂房,废弃拆除反而比改造再利用要付出更大而且是无可收回的经济代价。旧工业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占据了中心地段或滨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价的飙升使得所在地段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旧工业建筑占地大与容积率低的特点使其拥有很好的再开发潜力,如果改造成功,也能获得较高、较快的投资回报。与住宅改造不同,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时不用进行拆迁安置,可以快速进行设计和建设。根据改造方案的不同,开发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拆除建筑、场地平整等各方面的费用。
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策略
2.1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途径的局限性
同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旧工业建筑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是都可以进行再利用的。1)物质寿命的局限旧工业建筑的建成年代、建设等级以及以往使用强度直接导致的自身结构现存状况,对再利用是否成功有很大影响,是限制其再利用的最大因素。2)使用寿命的局限旧工业建筑当初设计时,一方面,由于注重对工业生产功能的考虑,热工性能较差、能耗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许多现行的法规、条例尚未颁布,消防要求和抗震要求都与现在有所不同。
2.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策略的“适应性”
2.2.1适应建筑自身特性
旧工业建筑从建筑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单层和多层两种,单层厂房跨度和层高大,屋顶承载力高,往往设有天窗,便于采光通风,造型简洁大方,适合改造为办公、商场、超市、展览等建筑类型,内部空间也能根据实际需要做灵活的分割。多层厂房跨度和层高都比较小,屋顶承载力也较低,加上受结构的限制和楼层影响,较适合改造成办公、居住、艺术中心等建筑类型。
2.2.2适应城市更新
“适应”城市形象的塑造———保留一些优秀的工业建筑可以继续使用其基础设施,略加以改造后有助于以产业遗址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增添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适应”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更新的主要动因是寻找城市经济复兴和增长途径,缓和由社会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阶级与种族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因此,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不能以简单化的大规模拆除重建为主,而应将重点放在改建与维护上,注重解决城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2.2.3适应人的文化情感要求
“适应”市民对于文化的认同———现代建筑在经历了工业化的简单粗暴发展之后,人们自然怀念历史传统带给他们的文化、情感与心理的愉悦,所以回归是必然的倾向。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应当在批评现代化负面作用的同时,需要关注已经积累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从关注物质转而强调精神,从欢迎新奇事物转而注重反朴归真。“适应”市民对于历史情感于寄托———旧工业建筑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结构类型、环境氛围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联系着历史和明天。改造旧的厂房,依然对照着朴素、简约、经济、宽大的优势,特意留下原初的裸墙、标语、结构、工具……这些决定了人们对旧工业建筑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情感。因此,对旧工业建筑采取简单粗暴的大拆大建,可以说是伤害到大众的情感,是一种文化消除的现象。适应性再利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更有对传统的回忆和留恋。
2.2.4适应生态节能的要求
“适应”生态节能———建筑的生产过程、使用过程及解体过程,不仅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而且是重要的环境污染制造过程。“拆”与“建”过程的不断更替,会导致资源重复消耗和环境重复污染。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应当关心是否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建筑业同样也是当前全球主要的环境污染者。有数据表明,接近环境污染总量的40%~50%的污染与建筑业相关。建筑还以其他多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地表损坏、污染住所和温室效应。建筑拆建周期的缩短,势必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和加重环境的污染。适应性再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之道。
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设计原则
3.1旧工业建筑功能的置换
旧工业建筑功能置换的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旧功能的拓展,二是旧功能的转释,三是新旧功能的置换。由于具体项目对具体功能置换的要求不同,三种方式也可以同时使用。
3.1.1旧功能的拓展
旧工业建筑原有的使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是革命性的原有使用功能的丧失,代之以全新的功能;也可能是非革命性的原有使用功能的渐变,通过旧功能的拓展与延续使旧工业建筑获得新生。
3.1.2旧功能的转释
旧功能的转释是从新的视角看待旧的使用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所得到的不同结果,给旧工业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让旧工业建筑因使用者的变化而获得继续存在的理由。
3.1.3新旧功能的置换
新旧功能的置换是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用新的功能取代旧的功能,赋予旧建筑以新的生命。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有赫尔佐格和德梅龙完成的伦敦泰晤士河畔发电站改造成为泰特现代艺术馆,原有发电站巨大的内部空间体量被最大限度的利用作展厅,蜕变为一个当代艺术展示的容器。
3.2旧工业建筑与新建筑的融合
3.2.1城市空间的织补
城市空间的织补是将旧工业建筑片段改造梳理为新的有机整体的改建手法。由于当时的工业建筑往往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其片段的织补会带来文化的艺术性再生,为城市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在城市规模与尺度上应采用更新再利用的原则,采取对历史肌理的保护与策略性的拆除及重建合并进行的大胆举措,从而全面释放基地的发展潜力。以深思熟虑的设计手法调和这些改变的规模与性质,制定精确的现代主义语言,从而与原始工业建筑浓烈而富有力量的形式与材料形成对照,最终成就一片充满着新与旧之间创造性张力的城市片段。
3.2.2新旧体系的联接
新旧体系的联接是通过对建筑表层以及外部的加建来适应新旧功能的改造手法,一般包括顶部加建、地下增建和侧面贴建等形式。全面的保留有时会违背改造的初衷,而完全代之以新的建筑语汇又会失去建筑的历史特色,因此,如何将新与旧“联接”在一起,是建筑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1)过渡用现代材料与技术表现历史延续的手法,常常被用在新与旧融合的设计中。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再利用中,上钢十厂的冷轧带钢厂厂房原有的红砖外墙经历岁月洗礼,被雨水冲刷,展露出本色和岁月的斑驳,加建部分都是采用了现代建筑的素混凝土、钢、玻璃和木材等基本材料,与旧建筑厚重的红砖面自然地过渡,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建筑原有肌理,在精致与粗糙的对比中浑然一体。2)对比同样是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新旧建筑的融合也可以是对比有致的。天津万科水晶城项目由天津玻璃窗厂改建而成,原有的“旧石廊”体非常刚毅、朴素,而改建部分采用钢材、玻璃、石材与木材,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一些体块凸出旧结构体系以外,打破了“旧体系”对新建筑的限定,将新旧建筑结合在一起,勾勒出现代建筑的精美感和调节整体建筑的灰色气氛。3)透明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有透明的光学性质及鲜明的时代感,不遮挡原建筑物立面的特性,在再利用设计中经常充当透明屏风,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中广泛采用。
3.3旧工业建筑的低能耗改造
在为数不少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中,建筑师们已经能够处理好复杂的空间利用、形态把握、材质处理等问题,但很少有在改造过程中考虑到生态节能措施的,导致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不能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空调系统也因为外围护体系保温隔热性能低下造成能源更大的浪费。大量的旧建筑通过节能改造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现行的能耗标准。
3.3.1设计改造
1)外墙外墙保温性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建筑日常运营的能耗量,提高其保温性能是低能耗改造中一个棘手问题。建筑师通常把外墙作为厂区建筑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一般采取清洗、修复和改善保温性能一体化的整合措施而?予保护。首先对墙体表面清洗,然后涂刷一层用于保护外墙的防水护墙膏,通过对墙体毛细孔隙的渗透,使墙体外表面形成透明防水薄膜,隔绝外界潮气入内。此外,利用原有厚砖墙的蓄热性也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一个有效途径,其低辐射的特点既节省了能耗,也提高了室内环境气候的舒适感。2)外窗与厚实的砖墙相比,外窗是建筑外围热传递最为活跃的地方。一般主库房外窗经检测使用状况良好,但气密性、隔声性和保温性较差,故保留原有窗框,将原有玻璃替换为中空低辐射节能玻璃,在窗台内侧增设一道窗,两窗之间的空隙形成热交换和通风缓冲带,从而改善了外窗的保温性。3)屋顶太阳能发电装置使建筑成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典范。建筑师将生态节能与屋顶形式结合起来考虑,用钢结构体系打造全新的筒形屋盖。圆拱屋顶分成两半,上半部到屋脊风气口装设定制的弧形太阳能电池板,下半部为弧形玻璃窗,配装电动外遮阳百叶。筒形屋顶内部高两层,设回廊夹层,上下空气通过夹层楼板与弧形外窗脱开,留出的空隙以及楼梯空间可以进行很好的流通。
3.3.2技术改造
为使低能耗技术能够正常运营和管理,建筑可以配备一系列智能控制技术,包括墙脚干燥、墙体蓄热测定、红外线热辐射等,这些智能控制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热能需求量。这些改造理念和措施清楚地表明,旧工业建筑可以通过创新的节能改造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低能耗环保建筑,也对我国的同类项目实践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
4结语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多种理论的复杂问题,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和经验,但还存在实践项目数量与比例较小、观念理解不深刻,还没有真正从生态理念和历史保护的角度进行操作的问题。因此,应迅速建立起生态意识和再利用理念,出台相关优惠和资助政策,加大实践力度,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提高人们对城市中这些旧工业建筑的关注,并希望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们的价值。
作者:陈秀云 单位:黄淮学院
第三篇
一、时代特征明显的建筑外界面作为创意园区展示面的再利用
历史背景及当时的国家政策决定了旧工业建筑不同的时代风格,具有独特历史风格且保存尚可的旧工业建筑常作为国家优秀保护建筑、或作为被保护的一般性工业建筑被再利用。在创意园区的建设中,对这些建筑的外界面也采取保守的再利用手段:如清洁、修缮、相同及相近材料的置换与附加、加固,并对其时代特征加以强调。在创意园区中,因时代特征而被整体保留并作为展示再利用的外界面类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中西样式杂糅建筑风格
由于近代晚清及民国时期西方资本主义、以及建国初期50年代苏联建筑样式的影响,我国在这两个时期出现了中西样式杂糅的洋式工业建筑外界面,这些外界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中西杂糅的外界面特点有:用中式材料表达西式界面特点,如用清水砖墙表达西式界面的构图,并配合木构瓦屋面;西式构件的嵌入——如罗马式拱券窗、玫瑰花窗、复杂的檐部线脚。
2.朴实的清水砖或混凝土建筑风格
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及对发展要求极高的政策,出现了大批朴实的、样式统一的且易于建造、缺乏细节的工业建筑。材料采用清水砖与混凝土,造价低、工期短,但忽略了建筑的工艺美。代表作如北京798艺术区的前身北京国营电子工业老厂区,整个厂区建筑均采用红砖,局部采用混凝土浇筑建筑腰线及柱,还有一些建筑采用排水管外挂的形式。这种外界面的特点有,朴实的清水砖或混凝土、不加矫饰的方形窗、外挂的工业设备要素、红色的墙面标语等。
二、造型独特的建筑物作为创意园区视觉中心的再利用
一些工业建筑因其较大的体量与特殊的用途而具备独特的风格,如大面宽的单层厂房、建筑群中最高的多层工业建筑等。这些建筑往往作为新创意园区的标识性建筑、城市展示面、园区外部休闲空间的展示面而被再利用。如北京798艺术中心的货运火车站独特的造型而被用于园区广场的展示面,结合保留的铁皮火车与若干构筑物,吸引大量游客在此停留并拍摄。又如具备独特造型的上海1933老场坊,灰色混凝土表皮,底层特别的牛脚柱与精致的施工技艺而被列为优秀建筑,经再利用成为沙泾路重要的城市展示面和园区醒目的入口标识。还有南京红山创意园区中最高的多层工业建筑,因其高度优势和独特的立面而被重点利用。加以黑色金属构件及网架,成为整个创意园区的标志。
三、体量巨大的构筑物作为城市地标及创意园区标志的再利用
许多工业构筑物因其巨大的体量与显著的工业美学特征而成为显著的地标,如水塔、烟囱、大油罐、冷却塔等。这种样式可以形成有效的视觉冲击力,并强力有效的表达工业建筑的特点。在再利用过程中往往被直接保留,成为创意园区建筑群的中心,或进一步成为城市新地标,如北京798艺术园区中高耸的烟囱。
四、体量较小的构筑物作为创意园区景观及雕塑再利用
工业建筑群中因工业生产的需要,常出现如管道系统、小型起吊机、锅炉等体量较小的工业构筑物。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这些工业构件不在被使用,而是通过构件的清洁、翻新以及现代化元素的附加,作为雕塑重新运用在创意园区中,这些构筑物可以作为展示广场的视觉中心、道路的周边景观或是休憩空间的雕塑,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激活了创意园区的外部空间,与旧工业建筑相辅相成,有效的延续了工业历史的可读性。如南京石榴园创意中心中秦淮河周边带状休憩空间中三架起吊机的保存再利用,丰富了沿河景观,并使在其中工作的创意阶层及普通游客领略到了园区浓郁的工业历史。
五、结语
旧工业建筑作为创意园区的展示物能够有效的延续园区的工业记忆,同时增添园区的创意氛围,在再利用进程中应当受到极大重视。
作者:程颖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