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2021-4-10 |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劳动者。南北战争是美国本土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内战结束后,美国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经济建设,如当时西部面积达4.86亿hm2,却只有150多万人居住,迫切期待大批拓殖者去开垦定居。随着美国资本主义工农业的发展,美国丰富的资源对欧洲人是莫大的引诱。1862年美国政府《宅地法》的通过,为西部引来大批移民。《宅地法》规定每个人只需交纳少量登记费便可获得64.75hm2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便可成为土地所有者,对移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于是大批移民向西部进军,汇成浩浩荡荡的西进运动。再加上南北战争后美国资产阶级为榨取廉价的劳动力,大量从亚洲、非洲、中东、东欧、南欧、拉美等地招收劳工,移民劳工数量激增。伴随着移民的涌入,美国人口迅速增加,一方面,全国范围内农产品需求人口增加,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国内市场,促进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大量移民为开发西部广大的农业地区提供了大批新兴劳动力。来到美国的移民大部分参加了开发西部的移民运动,向西迁徙的人口大多数从事农业工作。由此可见,大量移民、劳工是美国农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可能填补了劳动者这一生产力要素,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农业经济增长和西部开发提供了最廉价的劳动力。

(2)生产工具。美国南北战争后,农业面临着全国劳动力匮乏和西部广大农业土地开垦的矛盾局面。当“劳动者”这一生产力要素无法短期得到充分满足时,农业劳动工具作为另一生产力要素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美国1815年之后的发展表明,农业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起先是对应的,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齐头并进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形成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浪潮,同时推动了美国农业机器发明创造高潮的到来。从1878年到19世纪90年代末,随着“双排打包机”、康拜因机、播种机、中耕机、双铧耙、双铧犁、锄草机等新型农业机器的问世,美国农业生产在19世纪9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美国的机器制造业,特别是农业机器制造业在“镀金时代”有很大的发展,到20世纪初其产值已相当于欧洲各国产值总和的一半。同时,肥料在美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改变了美国早期农业几乎完全不施肥的情况。故此,有人称这段时间为美国的“农业革命时期”,它标志着美国农业开始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新阶段。

(3)劳动对象。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劳动对象是土地。北美大陆上的领土位于北温带,大部分地区雨量充足,全年有日照的时间长,土地肥沃,遍布原始森林和草原,大部分农作物都可以找到适宜的种植地区,而且江河纵横,北部大型湖泊众多,水利方便。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劳动对象自身的优势有助于生产力迅速提高。

2.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包含的3大要素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劳动中的关系和地位如何、产品如何分配。“镀金时代”期间美国农业资本主义近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决定了农业生产关系由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具有了大土地所有制、农业雇佣劳动关系、剩余价值剥削这3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明显特征。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资本主义大农场生产关系从保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调动农业工人生产积极性、积累农业利润以扩大再生产这3方面反作用于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南北战争后的“镀金时代”期间,南部的大土地所有制并没有被摧毁,大部分土地仍然保留在旧种植园主手中。南部种植园主同北部工业资本家的联系不断加强,成为资产阶级化的种植园主阶层。原来的奴隶制种植园很自然地过渡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原来的种植园大土地所有制变化为大农场大土地所有制,原来的奴隶逐渐演变为新的佃农阶层,也有大批贫穷白人沦为分成制佃农。同时,北方的目的只是为了摧毁南方的奴隶制度与分裂势力,而不是要破坏南方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仍然有利可图的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在整个“镀金时代”期间,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棉花生产仍然能够获得大量利润,于是北方尽力帮助南方继续拓展植棉业,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源源流入。最终的结果只是使用奴隶、粗放经营、技术落后的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变为使用佃农、集约经营、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为南方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生产方式方面的保障,更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资本主义各级农场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不可能只依靠农场经营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镀金时代”期间,美国农业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居于统治地位。到1900年,美国全国农业雇工人数大约有200万,相当于全部农场人数的35.5%,再加上许多小农户的户主和家属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弥补劳动力和农场收入的不足。雇佣劳动制的确立和专门的农业工人的出现不仅保证了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而且彻底消除了奴隶制的影响,调动了广大农业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在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中,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分割为工资(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分割为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在“镀金时代”期间,在雇佣劳动制的基础上,农业工人工资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农场主主要以计时工资的方式支付农业劳动力的工资,同时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剥削农业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工资制的建立反映了资本主义产品分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残酷的剥削,但另一方面也为农场主获得了最大化的利润、利息和地租,农场主有更多的资金雇佣农业劳动者、购买农业机器、扩展农场面积,再度提高了农场的劳动生产力。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有3大基本特征,即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工资制。“镀金时代”期间,伴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美国农业经济关系中,农业商品化、农业商品货币经济、雇佣工资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3大特征,表明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已完全确立。

(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与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同步进行的。“镀金时代”期间美国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特别迅速。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农业中商品经济的趋势越来越强,商品率高的农产品产量增加也快,如1880—1900年的20年间,玉米产量增长了2.5倍,小麦增长3倍,棉花增长4倍。美国的农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成为欧洲市场的主要供应者,其棉花收成的半数和小麦生产总量的1/3均供给出口。农业商品化趋势促使美国农业原有的地区专业化进一步发展,“专业化过程也出现在农业中,并建立了农业的日益专业化的区域。”“同一般分工有直接联系的是地域分工,即各个地区专门生产某种产品,有时是某一类产品甚至是产品的某一部分。”在各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差异的基础上,美国各个地区形成了若干以单一作物集中种植的“生产地带”。自“镀金时代”直至今天,美国北部农业区主要生产乳制品、蔬菜、水果,中部成为商品谷物和猪、牛的主要产区,西部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要产品,南部仍然保持着内战前形成的种植园产业区。专业化农业地区的形成也就是农业商品化大发展的结果。

(2)农业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的标志之一是农业市场的繁盛,而市场繁盛的前提条件是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美国,小农经济到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瓦解,越来越带有商品货币经济的性质。但是在“镀金时代”之前,旧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制约了农产品的买卖,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农业市场的出现。伴随着“镀金时代”期间美国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铁路运输业的巨大进步,美国全国性农业市场最终形成。19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正式建成,把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连接起来。之后不久,美国建成了纵横交错的全国铁路网。再加上内河航运、有轨电车等其他运输业的兴盛,使得以前交通不便的农村和城市紧密联系起来,特别使南部、西部的广大农业地区和北部、东部的工业地区连接起来,便利了各种农产品在农村与农村间、农村与城市间、农业区与工业区间的自由流通,在以货币交换为前提的农产品贸易的基础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全国性农业市场,在市场需求中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

(3)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开始分化,农业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也开始产生。本来在小农阶层内部就存在着财产上的差别,而且有部分农民还通过土地投机而积累到了一些财富。这些富裕农民便借助于对广大贫农的剥削而进一步致富,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他们进行这种剥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于是少数富裕农民便把积累起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雇佣工人,扩大经营,因而一跃而成为农业资本家。然而在另一方面,广大贫农在富农的剥削及排挤下走向了破产。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受雇于人,从而变为农业工人。上述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所走的道路,列宁称之为“美国式道路”。美国内战彻底消除了奴隶制大种植园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推动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向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发展。到19世纪后期,美国农业生产关系已经普遍实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工资制度。

2.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大农场主、大土地所有者、大农业资本家构成了“镀金时代”期间美国农业生产的统治阶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府对经济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走势和发展方向。农业资产阶级与积极向农业渗透的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紧密联系,推动了美国联邦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地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生产,通过领土扩张与垦殖西部政策极大地增加了农业土地面积,通过民主改革与土地改革政策促进了南部资本主义大农场建立,自上而下地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美国农业经济在这一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1)自1783—1898年,美国政府通过强占、“讨伐”、购买、侵略、战争夺取、强买强卖等各种方式,从印第安人、法国、西班牙、英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得到了大量领土。美国政府不断的领土扩张政策不但增加了美国的领土面积和政治、军事、外交优势,而且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掠夺了广阔的、自由的农业土地。19世纪后期的西进运动开垦了前所未有的广大耕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生产资料支持。“镀金时代”期间美国政府继续推行驱赶西部印第安人的传统政策,政府采用与酋长签订“条约”以及“购买”、“讨伐”等各种手段推进西进运动。“如果说低价提供土地吸引了大量移民开发西部,那么美国政府军队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则保障了西部移民的安全,又为之掠夺了更多的土地。”联邦政府制定了《宅地法》(1862)、《木材种植法令》(1873)、《荒芜土地法令》(1877)、《木材石料法令》(1878)等一系列符合西部特色的法律制度,并默认了土地先来先占原则,使用一切方法鼓励人们垦殖西部。从1880—1900年,美国新开垦的农业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3国农业土地面积的总和,农场主和农民拥有的土地增加了一倍多,用于耕种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比重从40%上升到约50%,美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麦供应商,美国农业广泛而迅速地发展起来。

(2)“镀金时代”期间南方重建的过程促进了南部诸州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出现。正如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博德所言:“在美国,只是在南北战争之后,资产阶级才找到它兴起的道路。”以坚决维护联邦统一为目标的美国联邦政府取得内战胜利后,迅速开始着手在南部诸州进行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改革工作,摆脱了奴隶制度束缚的美国农业经济获得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时机。根据新的州宪法,各州先后确认了黑人的平等权利,实行民主政治,阻碍资本主义农业经济发展的奴隶制度被废除。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开始进行,南部诸州内战前的奴隶制种植园被迅速改革为资本主义大农场。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所推动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的建设调整了农业经济基础,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高速增长。

作者:刘鹏 单位:陕西汉中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