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综述

2021-4-10 |

一、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时期

随着高层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却没有做出应有的转变,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以及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于是,建筑师们做了很多尝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1952年,SOM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大厦。设计师的做法是在在高层建筑周围增加裙房,裙房的高度较低,主体部分仅占基地总面积的1/4,这样就运用裙房宜人的尺度削弱了高层建筑主体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裙房依旧布满基地,但是三面都设置了柱廊,中间是庭院。在柱廊中间设计宽敞的入口大厅,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缓冲空间。1958年,密斯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尽管基地位于纽约的黄金地段,密斯还是努力说服业主,将建筑从道路边线向后退了28m,这样就在高层建筑与城市交通之间留出了充足的缓冲带来缓解高层建筑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在这一块缓冲地带,密斯设计了一片带水景的大广场,供大楼内部以及周围人群休憩、游玩和交往的场所。

2.高层建筑的走向成熟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师们越来越关心人性化设计,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设计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建筑密度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的日趋拥挤,致使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与城市水平交通之间的冲突升温,逐渐成为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的重点。

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1.架空底层空间

高层建筑在短时间内有着很大的集散量,这就要求在建筑与城市干道之间要有一块用于缓冲的空间。但是在当今社会,土地资源奇缺,几乎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像西格拉姆大厦前供人休憩的大广场甚至成为奢望。建筑师为了解决这集散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将底层架空,而建筑上部挑出。整个建筑的总面积几乎没有损失,而一层的架空也很好的缓解了建筑对交通的压力,架空部分成为不可或缺的缓冲带。架空的底层还可以作为人行的通道,人们行走在建筑之下。不仅消除了建筑高大体量对行人产生的压迫感,而且将人流带进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与行人产生了互动。

2.下沉广场的设计

如果基地条件允许,设计下沉广场作为建筑与交通的缓冲带也是设计师们常用的手法。下沉广场是很有新引力的公共活动空间,将下沉广场引入到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从而改变高层建筑带给人们冰冷生硬的感觉,使建筑与人亲近,改善人居环境。另外,下沉广场还有着限定空间的作用。在喧闹的城市中,下沉广场能够营造出一块清静之地,让忙碌的人们得以放松紧张的心情。

3.打散重置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融中心建造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往往造就了高层建筑过于庞大的体量。这样仅靠建筑底部空间做出调整,仍然难以消除建筑给人到来的压迫感。于是,设计师们尝试着把大体量的超高层建筑打散成为多个较小体量的建筑。底部设计裙房,裙房周围再用绿化或是广场相连接。这种做法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对于用地紧张的地块,这种方法很难实现。

三、实例分析

在国内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的设计中,北京建外SOHO的许多创造性设计都可以称得上国内的典范。北京建外SOHO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国贸中心对面),总建筑面积约70万m2。建外SOHO被媒体称为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建外SOHO没有围墙,16条小街在占地约17万m2的建筑群中流动,制造出充满人情味的小街文化。建外SOHO建筑主体周围设置裙房,设计师在建筑的底层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茶室、咖啡厅等,成为人们休闲交流的场所。当商业沿街设置时,商业活动与人的活动就产生了呼应,同时使建筑底部空间被赋予了街道的特色,这是当代城市最为缺乏的元素也是最能够温暖现代人心灵的空间。建筑不再铺满基地,而是做了一定退让。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底部空间成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在设计上,建外SOHO没有将功能特别集中的放置到一栋体量特别大的高层建筑中去,而是将建筑打散成多个体量适中的高层建筑分散到基地内。设计师在解决建筑集散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的时候,仍然采使用广场作为缓冲带,这些广场呈点状分布在基地内。设计师在解决建筑的宜人性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强调“小”的概念,将广场和街道的尺度做小。

在设计中突出了“无中心、多层次、混合就是活力”的概念,使建筑底部空间呈现出更丰富、更亲切的空间形态。下沉庭院也是建外SOHO的设计特色之一,这个做法不仅丰富了建筑底层庭院空间的层次,而且将店铺成功的延伸到了地下一层,形成了立体商业街。与此同时,地下一层车库整个向庭院开放,完全消解了地下车室带给人压力封闭的感觉。地下车库在获得天然采光的同时,还丰富了街道的竖向层次,同时江街道的尺度分割细化。建外SOHO裙房独具匠心的设计。建外SOHO裙房的设计高度多数不超过三层,在裙房之间形成3~4m的商业通道。这个尺度使人们行走在建筑周围时视线不被完全阻断,很好的缓解了高层建筑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在裙房的屋顶设置公共的屋顶花园,裙房之间由天桥相连,为整个社区提供了一条丰富自然和清净休闲的屋顶步道,与地面SOHO街形成鲜明对比。SOHO公寓塔楼屋顶被设计成个性化的屋顶平台,顶层住户可以通过自家的旋转楼梯到达平台。美化了屋顶的同时,增加了裙房的亲和力。

四、结语

通过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建筑师越来越关注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不再完全铺满基地而是做出一定的退让,建筑底部空间的设计也从最初的内向封闭型走向开放。在建筑底部退让或是悬挑,营造出部分公共空间;在解决集散问题的同时,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空间。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人的感受,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从单一的向地面街道疏散转变为立体的多层次的疏散方式。底部空间的设计开始结合地铁轻轨等交通设计,这也一定会成为将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设计的必然趋势。

作者:薛廷熙 王健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