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工业设计创新困境及策略

2021-4-10 |

一、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现状

现代工业设计发展史表明,工业设计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开始关注设计的价值;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设计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因素之一。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工业设计创新将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增值。虽然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我国工业设计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工业设计创新体系正在构建,但尚未形成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设。2010年7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对促进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创新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尚未纳入国家创新战略。一方面缺乏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整体发展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尚未出台系统的产业促进政策,如财政、税收、融资等支持政策。同时,行业协会服务职能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建立了多层次的工业设计协会,但由于缺乏行业管理的职能和调控手段,缺乏办公经费和固定办公场所,严重影响了各级行业协会职能的发挥。

2.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但缺乏全新的、系统的工业设计创新理念

经过30多年的引进、学习、模仿,我国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日益缩小。但是,成本较低的过度模仿使我们缺乏工业设计创新的动力,无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创新理念,抑制了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步伐。深圳市拓璞家具设计总监陈春华认为,国际上质疑中国无现代设计语言不无理由。因为我们没有创作出全新的、完全挣脱传统束缚的现代设计,缺乏在世界顶尖的现代设计大师,这必然导致缺乏原创。因此,从创新角度而言,我国工业设计处于发达国家工业设计初期发展状态,即设计是为了表达产品价值而存在,而不是为了表达生活而存在。全新的现代设计应该是包括材料、技术、设计理念等一整套复杂的工程,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工业设计创新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3.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增强,但动力不足

作为工业设计活动的主体之一和工业设计成果的使用者,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发展,也实实在在分享了工业设计带来的利益。因此,企业设计创新意识在逐渐增强。近20年来,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如海尔、联想、格力等,成立了工业设计部门,介入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提高了产品增值幅度。但是,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工业设计创新的动力还有待增强。大部分企业工业设计研发费用投入较低、缺乏设计创新行为。如许多企业主要承接OEM(贴牌生产)业务,由于没有市场压力,也就没有工业设计创新动力。此外,由于工业设计模仿与抄袭成本远低于创新成本、违法成本,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多地选择回避工业设计创新。

4.工业设计创新中民族特色与国际理念结合,但民族底蕴表现不够

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中,以国际化的普适性表现手法突出中国元素,使我国产品在国际上日益受到欢迎。但是,我们在工业设计创新中,民族特色与国际理念的有效结合在加强,但民族底蕴表现仍不够。如多数中国传统元素并没有从本质上融入创新中,而仅仅是作为显示中国产品的外在标签;在创新中过度强调民族文化,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以民族文化来掩饰设计中诸多不足,没有在工业设计创新理念中真正表现民族底蕴。

5.积极嵌入工业设计全球价值链,但地位较低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工业设计全球价值链也已经形成。我国工业设计通过引进外资工业设计公司、学习国外工业设计先进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积极嵌入工业设计全球价值链。在接受国际工业设计全球价值链治理过程中,我国工业设计逐渐面向国际市场,以国际规则和国际理念来指导发展,提升了我国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但是,由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起步晚,在工业设计全价值链上整体实力较弱、所处地位较低,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反映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二、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中存在问题

(一)对工业设计创新的作用认识不足

工业设计的作用已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工业设计创新的作用并不为大家所认识和重视。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最优方式。其中一个核心任务是逐渐转变我国外延式扩张、粗放式发展的工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因此,工业转型升级是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而在“设计化生存”的时代,工业转型升级离不开设计创新。由于设计创新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创造了经济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价值,因而也是当前中国工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已认识到工业设计创新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一些地区对工业设计创新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从微观层次看,企业工业设计创新涉及研发阶段的产品设计,生产与流通阶段的工艺流程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等过程以及与这些过程相伴的输入输出因素。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理解工业设计创新能实现结构与功能、技术与艺术、视觉传达与市场的有机统一,成为改造或改善各生产领域和工艺环节的一种技术创新。即没有将工业设计创新视作企业必需的、可行的技术创新活动,而这种创新活动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工业设计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

从现代工业设计发展历史看,世界工业设计发展经历了“外观设计”、“外观+功能(技术)设计”和“创新设计”3个主要阶段。目前,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主要处于第三个阶段。其工业设计创新的核心任务是围绕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如对产品在功能、结构、形态、包装、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以节约成本、促进低碳生产与消费,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美、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在工业设计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苹果公司、三星公司是其中杰出代表。如苹果公司在iPhone系列的设计创新中煞费苦心,在芯片、软件IOS、外壳屏幕、包装盒和说明书、营销与定价、APP商店、运营等设计方面倾注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我国工业设计创新主要集中于产品外观设计。这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历程(处于初级阶段)是一致的,但与我国经济发展、制造业规模不一致。外观设计作为某种美学思想的表述,能直观地表现产品某些特性。我国一直很重视外观设计,并受到了我国专利法保护。根据中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工业设计创新能力与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产业发展阶段、国内外市场需求对工我国业设计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改变工业设计创新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以提高我国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缺乏知识产权和自主设计创新意识

工业设计及其创新都有一定成本,又易于被抄袭或仿制,因而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为其保驾护航。同时,国际上工业设计领域的竞争也是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发达国家为工业设计提供了严密的法律保护措施。如2012年苹果与三星公司分别起诉对方侵犯知识产权,其中苹果指控三星侵犯了iPhone和iPad的7项设计专利,图标图案和商品形状等10项注册商标,8项用户界面相关专利以及iPhone和iPad的“商业外观”。我国一设计专家曾说过,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方面抄袭的不在少数,很多设计企业并没有创新的能力,只能将国外的设计进行细节修改以后交给客户。一些设计师、设计公司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未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过程,通过借用、修改其他工业设计方案,作为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以低价进入设计市场,导致设计市场产品雷同、价格无序竞争。当然,在当前我国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情况下,模仿创新成为产品设计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模仿创新的目的在于借鉴、改造并形成自身风格。出现众多“山寨”工业设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我国工业设计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有限,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等,特别是违法成本较低。一些设计机构虽然赢了诉讼,但是获得的赔偿远低于与工业设计创新的投入、市场损失和时间成本等。因此,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不够不但挫伤了优秀企业、设计机构对工业设计创新的投入和专利权人的创新积极性,反而促使更多企业采取模仿品牌产品设计的对策。这使得我国企业经常面临侵犯知识产权的诉讼,如2009年我国3家企业抄袭德国客车设计被判赔2,116万余元。

(四)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进了工业设计教育,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培养规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田文苗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有上千所高校、中等院校设有工业设计专业,每年工业设计毕业生超过30万。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了大量工业设计师,但优秀的设计师并不多。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设计师数量少。大部分工业设计人员在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期间,只接受了基本的设计理念及基本功教育,没有很系统地将现代设计理念理解并贯彻到实践中去。而在新经济时代,一个设计师仅凭在高校所学的基础理论和部分实践知识,很难设计出具有信息化、生态化、个性化、系列化等特征的产品。也有部分工业设计师是转行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对现代工业设计发展历史、理念缺乏认识与理解。从影响力看,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工业设计大师数量太少。此外,由于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扩招、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我国最初采用的“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美、英、德、日、瑞等国的著名设计院校都是采用“小而精”模式),转向“大众化”培养模式。而工业设计专业更需要“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因此,在工业设计人才供求方面存在一个现实矛盾,即作为需求方的设计公司、生产企业渴求有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人才,而供给队中存在大量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团队精神的设计人员,导致供求双方难以有效对接。

三、促进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尽早构建工业设计立国战略

产品离不开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离不开工业设计。因此,任何国家发展都离不开工业设计。正如杨振宁曾说过,21世纪是工业设计的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成为明日的落伍者。工业设计有利于解决当前资源、环境、能源、经济创新、生活质量和社会就业等问题,这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和不约而同的竞争战略。如德国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振兴设计,使经济如虎添翼;美国通过一场工业设计革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英国撒切尔夫人说过“忘记设计的重要,英国工业将永不具备竞争力”;日本通过“设计立业”战略,其“轻、薄、小、巧、美”商品风靡全球;“设计韩国”战略帮助韩国制造国向设计创新国成功转型;“设计新加坡”计划将新加坡建成一个在产品、概念和服务设计方面的全球文化和商业中心。近年来,国家已开始高度关注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如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的战略要求。2011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但是,有这些仍是不够的。因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也必须尽早构建工业设计立国战略。我国需要从战略高度来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工业设计创新及其成果,以各种支持措施激励工业设计创新主体(企业、工业设计机构、工业设计人员)主动创新,以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各产业需求和应用工业设计创新成果。

(二)中观层面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工业设计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全球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型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它着重于产业竞争和经济发展中那些软价值层面,也能体现一个国最具竞争力的层面。作为从高新技术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现代服务业,工业设计产业正在帮助企业以自身的特点为发展优势,通过整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系统的方法和手段,使产品具有更优化的性能、更漂亮的外观。而我国制造业的长期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带来了巨大机会。近年来,一些地区制定了促进区域内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规划。如2008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制订了《上海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08—2010年)》,提出以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化为主线,努力提升上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打造中国“工业设计之都”,以诞生新“上海牌”为推动力,加速产业形态由“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跃升的总体目标;湖南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未来湖南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工业设计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成都、宁波、佛山等城市都已制定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随着未来几年这些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业设计产业将会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型省(市)的重要支撑。

(三)微观层面加快工业设计创新资源集聚,构建创新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规律,鼓励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资源比较优势,建立具有辐射效应和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同时,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园区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以优惠政策与措施吸引更多工业设计机构、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提高区域内工业设计资源集聚度,形成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工业设计产业集群。如无锡目前已建成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主题园区——无锡工业设计园区,集聚了大量优质的工业设计创新资源。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积极建设区域性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将该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平台、企业研发的支撑载体、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增强工业设计对产品、企业和产业竞争的支撑能力;有效整合区域内工业设计技术与人才资源,吸引区域外工业设计机构和人才集聚,为区域内制造业企业与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信息沟通的平台;通过建立设计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加强对工业设计的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与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如结合湖南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和工业设计需求,2007年7月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具体由管理与运行、工业设计载体(行业设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创意产业园)以及配套体系三大板块组成。平台的总体框架为“一个核心、三个支撑”,即以产品创新设计为核心,构建行业设计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意产业园等三个支撑载体;平台管理体系为工业设计创新平台领导小组、工业设计专家委员会、工业设计协会;首批6个省工业设计中心为:湖南省三一重工工业设计中心、湖南长丰汽车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交通工具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工业设计中心。从运营效果看,极大地推动了湖南工业设计创新,为湖南“四化两型”建设作出了贡献。

(四)加强创新性人才培养

创新性人才是掣肘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掌握必备的工业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工业技术设计和应用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能在工业产品制造企业、专业设计部门、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师资缺乏、师生比扩大等客观原因,创新性人才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首先要加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在信息化时代,工业设计教育不应以传统单一的学科结构来培养学生,而应从多科交叉角度共同培养。在扎实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在科学、艺术与人文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技术、艺术、人文、经济、心理等多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兼容并蓄。这是培养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实现创新的基础。其次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了解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态势,使工业设计人才市场供求较好地匹配。第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业设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开展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内外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使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紧跟世界市场最新需求。

作者:侯茂章 胡琳娜 阳志清 范群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创新型企业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同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