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改革3篇

2021-4-10 |

第一篇

1高职课程体系概述

1.1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

(1)不符合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注重实践和时效,短期出人才,所以不能沿袭本科学位教育方式。工业设计专业针对一个企业需求分布广泛的设计岗位,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知识面。(2)实践课程缺乏职业性。有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还停留在书本模式,没有延伸到岗位需求上,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兴趣去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样也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课程体系不够连贯,不能很好的衔接。工业设计专业涉及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不能很好的结合,往往学生不能把专业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后期的产品综合实践上面。(4)培养层次不够明显。本专业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培养时间短,批量化的教育只能造就部分优秀学生,现在的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往往以一个标准来培养学生,缺乏灵活机动性。

1.2高职工业设计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1)符合职业教育特点。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短、实践强,工业设计专业相对课程较多,所以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而更应该注重于实践性更强,更贴近职业动手能力的课程。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采用工学结合“5+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五个学期在校内进行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及生产性实训,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为了兼顾学生的学期课时安排,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对课程做详细的讨论调研,最终确立整体课程及课时数。

(2)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要求。包豪斯的成功,在于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同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教育模式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使技术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包豪斯的课程一部分是设计思维的培养,一部分是技术方面的训练。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技能。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工业设计人才整体结构为:设计管理型人才、高级设计人才、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级设计人才和助理设计人才。所以课程设置上更偏重于实践。如:构成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设计表现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实践课程,最终以培养学生产品设计技能为目的。

(3)课程以实用为亮点。高职类学校更偏向于技术、实用性用途的课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同时能很快的适应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为更快更好的适应职业岗位打好基础。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专业教师会积极地探索“学习性工作”教学思路,即以实际工作、竞赛项目为基础开展教学。由老师寻找项目如技能大赛、企业大赛、企业委托项目,在课程教学或实践教学上由学生完成,这样即消化了学习知识同时也出了教学成果,如设计构成实训,快题设计实训、家电产品设计实训等课程。

2理论课程体系设置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重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专业理论体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美学、工学、设计方法等基础知识,为技能实训课程做知识准备。由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课程和总课时数限制,大学一年级课程的内容以工业设计基础知识、美术基础和设计思维培养为主,建立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和兴趣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于形态、空间、色彩方面的技能训练。比如《设计构成》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如何建立图形、色彩、立体和产品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形态塑造的方法。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产品设计专题项目,从简单的产品设计入手,开始熟悉产品设计流程,了解产品基本结构并能够初步处理工程和设计之间的衔接问题,了解设计材料和加工工艺。大学三年级进入训练项目综合阶段,引入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和产品形态、色彩心理因素,同时引入品牌理念,让学生参与实际产品设计竞赛或产品设计项目。最后的毕业设计项目的实施则能体现了学生的整体能力,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企业实践的过程,在毕业前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第五学期的理论课程围绕实训项目,体现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从无到有,从陌生到熟悉的进步过程。针对实际项目进行的理论教学课程教学,递进式的能力培养更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

3实训课程体系

实训课程作为工业设计课程体系的核心,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基本能力掌握情况。我院工业设计实训学时约3000学时,根据三个学年对学生能力培养其需求分为四个能力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设计表现技能模块、综合执行能力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技能训练呈递进式发展,同时也遵循了工业设计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企业工业设计岗位主要的工作任务为:市场调研分析、设计表现与提案、3D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与手板制作展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表达能力和设计思维,建立一定的形态与美学基础,比如《构成设计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从设计构成理论出发,帮助学生建立造型设计意识,为以后的造型设计打基础。实训课程有: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测绘实训。

设计表现技能模块:培养学生二维表现能力,产品设计基本技能,对产品机械原理、结构、形态有基本的了解和造型能力。主要课程有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综合执行能力模块:能熟练进行项目设计、具备产品三维表现能力和一定的材料与工艺知识,主要实训课程有: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培养学生项目设计综合设计能力,具备从市场调研到产品实物展示的全套设计技能,结合具体的设计比赛项目、引入品牌理念,形成完整的工业设计流程。主要项目有: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学生在完成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企业岗位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产品设计流程,提出设计成果完成毕业设计制作来检验学习效果。

工业设计专业三年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工业设计概论、透视技法、机械制图、设计构成;实训:设计构成实训、金工实训。第二学期:设计程序与方法、机械基础、电工学、快题设计、CAD;实训:测绘实训、快速表现实训、快题设计实训。第三学期: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家电产品设计、Rhino、产品设计;实训:Photoshop、家电产品设计实训、材料设计实训。第四学期:Pro-E、产品改良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仿生学、产品机构设计;实训:产品改良设计实训、交通工具设计实训。第五学期:模型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逆向工程;实训:综合产品设计实训、品牌产品设计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4结论

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工科院校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学生没有完整的实训场地,实践成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实训如果出不了高质量的作品,往往学生对实训就会缺乏很强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我院工业设计专业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全面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各种大赛、企业项目引领式的实践教学,注重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实践流程中培养具有设计思考能力、设计表现能力、三维表现能力、模型制作与展示能力的产品设计人才。但实训场地建设和实训结果的验证还需要更完善,才能使工业设计成为一种技术与审美的结合。

作者:喻长发 朱玉丽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这样的授课模式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存在弊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教师的知识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拓展,单一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带动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学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会有失公平。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工业设计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不足,本文作者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索。

1.开放式教学

①空间开放。专题研究课程作为特色课程应该具备相应的开课条件。全国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各校大四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可以进行一学期以内的互换(毕业文凭不涉及变动)式学习。本门课开设场地可以是学校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积累人生阅历的条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成都地区的家居业和汽车业都发展迅猛,因此相应的专题研究课程实训基地容易解决。而鞋业虽然在成都地区也有很大的生产基地,但相比较其他同类生产城市的规模,成都优势并不突出。江浙沿海一带开设鞋类、眼镜类等专题研究课程应该具备更多优势。有的放矢地创造学习环境利于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协调性、深入性,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吧。正是有以上认识,在倡导跨校互换式教学模式的设想方面,本文作者根据学生意愿选送大四同学去了具有陶艺专业性很强的四川美术学院深度研习创作陶艺旅游产品。该生在陶艺旅游产品设计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好发挥,不仅获得四川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并且目前也在从事相关工作。

②时间开放。时间开放是相对而言的,针对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研究课程在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处理,但阶段性的教学完成质量应该严谨,教学进度检查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自我完成学习过程的监督。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特点安排教学时间,学生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自己的时间,这是学习计划的一部分,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自觉、自愿、自由的学习状态是大学生活的魅力所在。

③学术开放。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特点。专题研究课程不仅要对过去所学知识技能进行一个模拟总结,还需进行特定专业方向性的研究。笔者认为针对工业设计理工科生的特点,很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可以灵活穿插于专题研究课程里讲解。如: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讲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邀请历史旅游专业、商学院或文学院的教师开设主题讲座。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拓展,更是创意思维的启发,学生能从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长河里运用文化基因,挖掘开发旅游产品的潜在市场,针对我国特色文化还能做系列的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再创造活动。空山云雾———香台设计从水墨宏村得到的设计灵感,描绘了安徽宏村黑白建筑、山水起伏的水墨画面。它的形态特征不仅符合当地人文特色,而且兼具熏香与装饰摆件的功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旅游产品。

影砚是针对中国宏村设计的一款旅游产品,它是利用宏村建筑特色与当地文化象征的墨砚相结合而设计的,墨汁倒影着白墙黑瓦,给书写者一份相映成趣的意境。又如:家居产品设计主讲教师也可以请实训基地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零距离的实践教学。交通机具或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等,主讲教师同样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扩展学生知识面是表层,打开学生的创新视野才是目的。学生可以通过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看到未来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或是了解生物构造的特征来启发我们产品结构、功能的创新。地理与资源科学的知识体系也是工业设计学生开启生态设计创新思路的源泉。诸如此类的多学科交互式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探索,不仅使专业课程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实现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式,是一种有效、有趣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可能像技术性知识那样传授,它更多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是一种多方向、发射式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另外,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专题研究课程的学术交流。教的过程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不可小视,比如,专题研究课里会涉及很多现实的生活常识,这些课外常识在同学之间是可以轻松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并且,专题研究课程不可能在教室完成,所以制作阶段,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也可以方便带动别的同学。本文作者在旅游产品设计及家居产品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几场同学分组讨论的时间,如图3家居产品设计课堂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优势,而且率直表达个人意见的精神值得推广,因为学术争论是不需要伪装的。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改进。它一般包含教评学和学评教两个核心环节,前者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后者主要指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问题。以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为例,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①教评学。目前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导致了教评学的评价主体就是任课教师的终结式过程。我们以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为例来探讨改进方案:从本文论述的前面部分可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有多个有目的、有联系的教学环节的有机组合,因而对教学不同阶段的考核应该由不同评价主体依据不同考量标准来判断。旅游产品设计教评学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评价主体由主讲教师、辅助教学教师(历史旅游学院的教师等)、同学三方组成,比值为5:3:2。其次,评价内容,主讲教师以设计技能的综合考核、考勤情况为主,辅助教学教师以旅游开发的宏观视角评判为主,互评同学以同学的协作性、集体意识、创新意识为主。最后,评价形式,过程式评价结论由主讲教师综合以上评价主体的考核结果得出最终分值或等级。经过以上多方的考量,学生在学习中过程表现出来的知识性掌握、能力培养、品行都能得到较全面、客观的促进和评定。

②学评教。对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评判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学督导、同行教师。针对家居产品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学评教我们做了如下调整。首先,教师学术水平主要通过科研考评的方式,而对于设计类教师的科研考评途径,笔者认为应该更多从应用型的设计实践来看待。在德国、英国等国家对于工业设计教师的准入要求很明确的一条就是具备一定年限的设计实践工作经历。从实践中提升的学术观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社会需求。家居产品设计任课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课题研究项目。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发展的学术观点更能活跃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教学能力的考评可以通过教学督导、同行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授课方式、教学辅导、教学效果来评判。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家居产品设计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同学在对该课程的评价时都特别强调和肯定了授课方式这项评价内容,这说明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百家争鸣”。讲台专属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科目的教学规律。另外,我们应评价透明,特别是教学督导可以在听完课后跟教师进行沟通,以促进教师的发展。若任课教师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教研室会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便于同行教师的交流学习。

三、总结

通过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多学科交互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使工业设计真正体现“艺术工学化、工程艺术化”的专业特点,促进多学科师生间的学术互动交流;同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其客观公平性,也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作者:岑华 母洪都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第三篇

1.教学改革实施对象及内容

立足我校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教学对象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2010级学生(文科班22人,理工班19人)为授课对象,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从人机工程学教学方式方法、课堂作业、实验、最终考核等方面入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其人机分析思想;第二,引导学生应用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学习间的联系性;第三,课堂作业围绕课堂讲授,安排讨论课,使学生能深入学习相关理论,而不是浮于表面;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指向关键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第四,加强实验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安排人机实验,使学生学会从实验中体会人机系统的重要性,并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分析;第五,最终考核,主要改革试卷考题设置,结合平时作业给出最终成绩。

2.具体措施

第一,以前的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附加课堂提问,学生学习时很是被动。在此次教学改革中,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进入课堂讲授,而是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主发言,教师给出的讨论题目是“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很方便的、令你满意的产品,同时寻找生活中使用起来不方便的、不满意的产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有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来分析其满意程度和方便程度,有的学生选择同一产品来分析,例如火车硬座的问题、暖壶的问题、宿舍床的问题、U盘的问题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人机问题,通过这样的发言引起学生对人机工程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随后的课堂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会阶段性的留一些作业,并安排学生到讲台上讲自己的作业,所有同学针对他的作业进行讨论,期间产生的一些辩论很精彩,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与以往盼着下课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都会有不同的任课教师担当,因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鉴于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程之间的衔接程度不够,在教学大纲里规定的先修课程成了一种摆设。在此次课程里,前期分析要求学生用《工业设计方法学》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例如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相关表法等。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有助于解决问题。在最终建模上,要求学生用所学软件进行建模,进一步增加课程之间的联系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园直饮水机现存主要问题人性化问题各个操作环节反馈少人对机子缺少亲切感磁卡区问题刷卡反馈不明显刷卡位置有点高指示灯与显示问题显示内容单调金额跳动不稳定指示不明显而且偏右冷热指示缺少进程提示接水区问题接水区很滑,而且放不下大点的杯子热水外溅出水口卫生问题不知道接水量按键问题没有颜色区分按键功能少按键太小按键不灵敏输水管道问题没有排水系统管道附近没有节水开关裸露在外面难看

第三,课堂作业改革是此次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点可结合第一点来进一步阐述。以往的课堂作业都是讲完一部分内容布置一个作业,讲完另外一部分内容了又布置另外一个作业,任课教师收回作业并批改后再下发给学生,只存在学生跟老师的交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鉴于这些弊端,此次课程教学中只针对一个产品作为课程课后作业即校园直饮水机。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设计中能够进行更深入的设计。在讲完人体测量一章后要求学生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测量,并对照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尺寸是否合理;在讲完人的行为一章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接水同学的行为,并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在讲完控制器设计后,针对校园直饮水机的控制器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在讲完工作空间设计部分,对校园直饮水周围空间进行分析;在讲完人机系统设计之后,对整个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前期分析进行人机设计,期间穿插一些讨论和实验,有助于为后期的设计做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回答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反思一些问题,经常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设计没有对与错,有争议可以讨论。

第四,安排人机实验,由于我校没有人机实验室,以往的人机课程单纯的讲理论,没有实验,在此次教学改革中,增加了这部分内容,虽然实验条件不是很完备,例如在学习完人体测量这一章后,给学生分组,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对照书上的测量项目进行了现场测量,并形成测量数据,虽然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测量的数据会有很大的误差,但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测量的重要性,并依据这些测量数据制作了本人的二维人体模板。在制作二维人体模板的过程中,关节部位连接是一个难点,关节的活动范围如何控制,有的同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实现了应有的功能。后续课程里的实验主要针对校园直饮水机进行。第五,最终考核。我校人机工程学的课程性质为考试课,学生期末要进行闭卷考试,以往都是按照标准的试题类型进行设置,有填空、选择、辨析、简答、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这种题型决定了学生必须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在综合分析以及论述题方面学生得分率偏低。此次考试改革之后,试卷只出了八个题,除了一个计算题外,其余七个均为综合分析和论述题,没有刻意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进行人机分析的能力。

3.阶段性考核结果分析

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考核主要通过考试来进行,第二阶段考核在后续的产品设计系列课程中体现,第三阶段考核即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本文重点讨论第一阶段。考试人数共41人,满分100分,考试题目如下:(1)简述人机关系和人机矛盾的演变与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10分)(2)计算:设计计算公共汽车顶棚扶手横杆的高度,并对比抓得住与不碰头两个要求是否相容,如互不相容,如何解决?(15分)(3)下图是两把理发剪,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10分)(4)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图。(10分)(5)从人的角度考虑,影响人的环境因素有哪些?(5分)(6)通过一个例子简述人机功能分配问题。(10分)(7)针对太原市公交系统进行人机分析。(20分)(8)我校各个教学楼及实验楼均增加了校园直饮水机,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自己的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良方案。(20分)说明:第(8)个题目的再次出现,希望加强学生对该产品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希望学生能有新的想法。分析:从上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除第(7)、(8)两题外,其它题目的最高分均为满分,平均分处于中上水平,总体成绩令人满意。

4.教学评价

在现场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形成了良好的教与学气氛。学生在讲述自己的设计时,营造出辩论的气氛,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经常下课铃声响了,依然意犹未尽,与以往盼望下课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平时注重学生人机分析能力的考核,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期期末考试中,综合分析题的得分情况明显比往年要高,在后续的产品设计系列课程、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中还需要继续跟踪并给予评价。

作者:田保珍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