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班级管理论文 » 正文

管理会计课程边界探讨

2021-4-10 | 班级管理论文

一、管理会计课程边界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实务界对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

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与企业规模、企业治理、市场竞争程度等关联度较大。企业规模较小,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的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相对较少。大中型及其以上规模,公司治理较好,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管理会计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调查分析显示,就企业实务界而言,量本利分析和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在实务界应用广泛,但他们同时也关注经营和资本的预算、责任考核与业绩评价、薪酬激励等问题。实务界认可和关注的,都应该是我们在有关课程教学和研究中所重点关注的方面。实务界对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实践和应用,成为其课程边界确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2.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受社会对人才类型和规格需要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学生基础条件以及全面发展要求的约束。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的不同,按照学生的基础条件,构建有别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和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专业能力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应用型也必然成为其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边界。

3.相关课程群的课程内容体系

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在会计类专业开设。其相关的课程群主要有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课程。虽然各自课程对人才培养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进行教学的角度和重点不同,但管理会计和相关课程群,尤其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在当前本科阶段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知识交叉和重复现象,容易导致会计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复教授相同知识,形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或者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因沟通不足形成一些重要知识在相关课程群中都不讲授,使培养的学生出现重要专业知识缺失或不足,专业能力不到位。因此,确定管理会计课程边界,必须充分考虑相关课程群的内容体系与教学边界。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边界的确定

1、适度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了解专业相关研究前沿,吸收专业相关最新研究成果,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日渐活跃,研究成果日益丰硕,而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基本上都在32到48学时之间。要利用非常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了解管理会计研究前沿,并吸收管理会计最新全部研究成果是不现实的。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明显区别于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结合企业实务界的实践应用,将作业成本法等研究成果进行有选择性的适度吸收,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效边界。

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

管理会计课程边界的确定,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类专业人才,绝大多数毕业后都直接走向社会,为企业等单位进行专业服务。量本利分析、经营和资本预算、责任考核与业绩评价、薪酬激励等被实务界广泛应用和关注的问题,纳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真正体现教育面向社会,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有机结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

3.以管理会计职能为主线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同属于企业会计,不但具有会计核算这一会计的基本职能,同时还具有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评等职能。管理会计课程应围绕核算、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评六大职能为主线整合确定传统内容和吸收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宜将管理会计的核算职能从其他职能中割裂开来,将新近的战略管理会计等研究成果在教材的传统内容后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介绍。

4.整合相关课程群内容体系

根据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学科特征、工作和教学特点,合理归并有关交叉和重复的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如何加强内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其工作对象主要着眼于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建议从现行管理会计中将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决策、资本成本、经营杠杆、经济批量和资金需要量的预测等内容予以剥离。

作者:李长春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