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职校加强后备人才文化教育

2021-4-10 | 教育相关

 

自新中国1984年首次参加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了取得了163枚金牌、117枚银牌、106枚铜牌。而这些为国争得了荣誉的健儿有九成以上来自各级各类体校的输送,体校也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很多中等体校都与相关高校合并成为职业技术学院。但是,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残酷的一面,那就是淘汰率高,据统计,我国竞技体育队伍每年培养4000多名运动员才能产出一名世界冠军。其他大部分还将面临升学和就业问题。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结合机制,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主要由体育部门来抓,体育系统搞教育毕竟不是专长,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等教学资源总体而言仍相对不足,加上“成绩第一、金牌至上”是其首要目标,文化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障。

 

(二)学生家长及本人对文化教育重视不够。有的是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而不重视文化学习,比如国家对获得大赛冠军的重磅奖励,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赛冠军可在与著名企业的合作而获得巨额经济收入而现在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并非易事等等。如果学生自身有一些体育特长的表现,就很自然地产生希望通过优异的比赛成绩来体现人生价值的想法,于是进入各类体校,然后拼命的训练而忽视文化学习。有是恰恰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才从事竞技体育,希望以此能过特长生、单招生等渠道升学,结果文化学习越不行,越希望加大训练力度,反过来又使文化学习更不行。

 

(三)文化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在的体校与普通学校不同,训练和比赛要占去很大一部分时间,文化课的学习的时间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同时,由于训练非常辛苦,休息不好,课堂的文化课效果也受到影响,在大赛前的集训更是会离开学校可能长达几个月,文化课的学习受到的影响会更加突出。

 

(四)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和文化课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都是在比照普通学校的基础上降低标准。文化课的对他们而言过于枯燥,同时应用能力的提高也不强,难以引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薄弱的后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薄弱,对学生本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也对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一)对学生本人的人生发展产生了不良后果。文化基础的薄弱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就升学而言,打好文化基础,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课基础,是将来进一步深造、进修的重要保证,文化课成绩不好,如果无法进入专业队,那升学也会成为问题。就就业而言,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淘汰率,使大量的运动员中途被淘汰,在自主择业的大环境下,学历层次低、文化水平低的他们显然无法在各种应聘和考录中占据优势,从而成为就业的弱势群体。最终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二)对竞技体育事业产生消极影响。竞技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但由于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和文化教育时间不足,加上转户口的引力和包分配优势的消失,许多家长不再愿意把有运动天赋的子女送入体运动学校,而是充分利用了我国230多所高校具有可以特招高水平运动员的政策,将他们送入高校。但是高校的运动队与专业队之间没有衔接机制。一方面,这使多年来形成的三级训练体制受到冲击,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生源。另一方面,使得高校中大批本可以成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没有进入专业队。这也是教育系统培养的运动人才对世界三大赛的贡献率支微乎其微的重要原因,这既使人才、科研和设施等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无形中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探讨

 

(一)要理顺体制,作好“体教结合”。这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搞好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结合,使后备人才的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不误。这种结合既可以是合作,还也可以是合并。

 

(二)要作好相关规定的落实工作。目前,在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中,文化教育教学已开始作为相关条目纳入认定条件,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从制度层次为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加强文化课提供了动力。因此要根据认定条件充分作好相关工作。

 

(三)要加强体校文化教育资源的投入。通过各种筹资渠道,加大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语音室、实验室的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保证优良的教学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