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 正文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1-4-10 |

一、大学阶段继续语文课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开设大学语文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

任何一个课程的设置其初衷必不会忽略知识性。大学语文课所学习的内容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将是知识量的储备。在内蒙古自治区这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肩些少数民族学生不仅对汉族和西方的优秀作品了解甚少或基本没有了解且对自己民族的优秀作品也不甚了解。因此大学语文课首先应该让各族同学了解一些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作品。知识是任何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前提。尤其当下受到传媒娱乐化的影响,以“戏说”、“后传”、“外传”、“秘史”、“新编”等嘘头为名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的情节都与史实出入较大甚至完全凭空捏造。姑且不论这种现象的是非对错但如果能通过大学语文课尽可能多地传授作家作品、时代艺术、朝代更迭等客观的知识,大学生们就可以对各种传媒传递的信息做出明确的判断抑或保持存疑的态度而不是全盘“拿来”从而不至轻易受到误导。

第二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认为文学素养是成为一个建筑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建筑吵而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不光建筑家应当具有综合素质任何一个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应当排在首位。一个有成就的人才应当具有更高远的视野、更开阔的思维、更博大的胸怀,综合素质越高越有助于一个人担当起一个“才”的称谓、“才”的实现、“才”的创新。故“人才”者首先必须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的价值正在有利于培养后者的能力。许多少数民族同学进入高校深造,日后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加果连基本的汉语写作也无法胜任、基本的文化知识也丝毫不知那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注重大学语文的教育焙养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知识领域、眼界和胸襟。

第三,通过大学语文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有媒体曾经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一个跑到外国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更为地道;一个医学院的毕业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河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积累了若干年经验以后池可以成为医生;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操作得更好……答案在于其实大家所学的知识层面也许相差不多但大学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系统的思维能力是指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面对一个困难的时候不会再单纯从简单记忆或者机械模仿的角度来考虑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这个时候被动的记忆能力以及上升为主动的分析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简而言之,大学教授更根本的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二、大学语文课的实现

美国哈佛大学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于智商名0%归诸于情商”冈。大学语文所选编的内容均是人类文化史上闪烁着情感、哲理光芒的优秀作品。作家经历了苦难、挫折创作出的富有深刻内蕴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精神财富也是有效培养情商的途径。比如苏轼贬调后创作的《定风波》少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包孕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境和挫折,能够保持乐观、旷达的心态积极寻求解脱而不是自暴自弃。在苏轼及其他作品的启示下相信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会有影响。这种感悟式的影响方式比大肆宣讲枯燥的人生观理论要有效得多。拥有如此重要意义的大学语文课又该怎么上呢?

第一是教材的选编

大学语文界的泰斗徐中玉先生曾经介绍道启1981年起主编大学语文,目前已经出到了第9版。从最初受到文化空间的限制大学语文教材只选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品到视野开阔后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所展现,语文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样,对正确引导、感染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在内蒙古自治区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学生较多。因此在教材中适当选入民族文学作品,可以引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内蒙古大学选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即对这一客观情况有明确的认识选编了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多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比如祝赞词、民族叙事诗、小说、剧本等。学生在学习到自己民族作家的作品时启豪感油然而生,兴趣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较好。因此教材的选择应注意因地制宜。当然对所选教材的篇目也不一定按部就班讲授,而应该有详有略肩取有舍教师精讲与学生课下自学相结合。

第二是讲授环节

笔者认为讲授中最重要的中介当是多媒体这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显著的效果。多变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简洁的文字都是良好的课件具备的要素。一个图文并茂的课件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化静止为多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寓教于乐的动画片、电影、访谈、配乐朗诵、月己sh动画等素材的运用更加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第三是教学环节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讲授应该兼顾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对汉字、词的理解不及汉族学生,所以教师对作品的分析不能拔得太高、延得太泛而要先让学生弄明白意思。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一些拓展阅读,介绍一些汉族作家的经典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李绅的《悯农》等增强他们对优秀作家的了解和对汉族文化的理解。再次教师要多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对比让各族学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比如蒙古族和汉族都喜欢马,但因为民族文化心态不同,所以对马的喜爱也不同。蒙古族喜欢骏马本身的“形”—身强力壮、毛色纯美汉族喜欢马的“神”—“锋棱瘦骨成”的峻马、“志在千里”的伏杨老骥、“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杨之间”的千里马。通过对比学生了解了民族文化的异同增强民族团结。

教师认真负责地教课只是使课程圆满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部分还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接受。虽然大学语文课的教育意义重大但授课对象以各民族的理科生为主,故他们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要小得多。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赴素质教育“润物细无声”得深入他们的思想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除了讲授具体生动的人物、事例还可以推荐多种课外书籍,让学生就喜欢的读物撰写读书报告。如此学生的自由选择度较大他们的厌烦心理、负担心理就较小效果会较好。此外还可以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优秀作品,这样既给了学生锻炼心理素质和演讲口才的机会,又能增强学生的交流热情也可增强民族团结。

现代大学生处于国家安定、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很多作品的看法已与传统的视角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比如学习杜甫的《北征》时从为杜甫不顾家小、大无畏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行径无法理喻,甚至是自私的行为。这种情况下组织一场课堂讨论就十分有必要,让各种思想、声音、观点尽量展示教师需要结合历史、现实对学生进行引导。当然并非要把传统评价思想强加给学生在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的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杜甫的伟大之处引领他们生发“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高情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内蒙古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较低,这就更需要我们重视大学语文课所承载的教育意义。大学语文课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他们成长为未来社会的“专家”时更要是一个人格健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教材、讲授、学习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当然汉仅依靠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就要实现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是,善虽小,但尽己所能而为之。

作者:赵乐 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Top